人無我有,人有我優,揭秘華為雲Cloud 2.0全棧技術能力
今年4月初,Gartner最新報告《Market Guide for Cloud 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China》出爐,華為雲入選並憑藉全棧技術能力成為Cloud IaaS的第一梯隊「Hyperscale」雲廠商。
無獨有偶,4月中旬,Forrester也發布《Now Tech: Public Cloud Development Platforms In China, Q2 2018》報告,憑藉在公有雲領域的市場營收表現,華為雲以全面雲平台提供商身份成功躋身大型廠商陣營。
可以看到,兩家權威機構連續把華為雲列為中國雲計算市場的重量級玩家,無論是第一梯隊「Hyperscale」雲廠商,還是大型廠商陣營,華為雲屢屢勝出的關鍵指標,無疑都是其背後所擁有的全面雲平台或者說全棧技術能力。
毫無疑問,在全新的Cloud 2.0時代,雲服務商應該具備將相關技術和產品整合成一種與客戶業務需求相匹配的服務的能力,並覆蓋企業上雲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實現能力型服務交付。
從這個角度來看,源於華為30年來在技術上的持續投入,華為雲通過聚焦IaaS,使能PaaS,聚合SaaS的戰略,不但滿足了用戶在這個新階段的實際需求,更真正構建了「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差異化競爭優勢。
創新互聯網業務雲基礎設施2.0
在今年的2018華為全球分析師大會上,華為雲BU總裁鄭葉來提出了一個新的理念,即互聯網業務雲基礎設施2.0,區別於1.0時代的資源型服務,2.0時代強調更多的是能力型服務。
所以,圍繞能力型服務的交付,華為在大部分底層架構能力上不僅有積累且技術領先,其中IaaS層面的裸金屬、雲OS、主機OS、伺服器、存儲、晶元都形成了強大的能力,可以說將世界頂級的計算能力,變成了人人都用得起的普惠科技。
一是,最底層通過晶元技術重新定義雲,華為云為實現雲上企業應用的高性能、大帶寬和低延遲,重新定義了三大類晶元,如與英特爾聯合定製CPU、自研NVMe SSD和Smart NIC網路晶元,包括智能融合網路晶元Hi1822、SSD控制晶元Hi1812、智能管理晶元Hi1710等。
二是,中間層華為雲打造了新一代智能雲硬體平台Atlas,全面覆蓋了通用性計算、異構計算乃至裸金屬伺服器等幾大領域。其中,華為雲通用型計算提供6大類26子類計算服務實例,覆蓋200+企業級應用場景,如華為雲最新一代通用計算增強型雲主機C3,基於華為在軟硬結合,虛擬化技術方面的深度積累,較上一代性能提升200%,整體計算力領先業界15%。
同時,華為雲異構計算包含GPU、FPGA全系列實例,其中G系列產品主打圖形圖像;P系列產品主打HPC、AI等重載計算場景;F系列覆蓋基因測序、視頻轉碼、圖片壓縮場景,並能提供超過普通CPU10倍以上的計算性能。
可以說,華為雲異構計算雲主機的極致性能不是源自於硬體的簡單堆砌,而是來自於華為在硬體領域多年技術積累和對用戶場景的深入理解,可廣泛應用於諸多異構計算場景。
此外,華為雲裸金屬服務採用了獨家SDI(業務驅動基礎設施)架構,支持分鐘級全自動化發放和故障快速重建,還支持共享卷,滿足Oracle RAC等場景的訴求。同時,支持VPC(虛擬私有雲)和自定義高速網路,實現雲上資源靈活互通,如今正廣泛用於高性能計算、核心資料庫、大數據、SAP HANA等應用場景。
三是,最上層華為雲通過自主知識產權的雲操作系統FusionSphere,構建了硬體的統一編排系統,更通過提供強大的虛擬化功能和資源池管理、豐富的雲基礎服務組件和工具、開放的API介面等,最終讓客戶的應用無感知,無需更改即可完成平滑上雲。
不難看出,公有雲IaaS層的競爭門檻其實很高,沒有金剛鑽,也難攬瓷器活。而華為雲通過重新定義互聯網業務雲基礎設施2.0,在底層晶元,中間層智能硬體平台以及上層統一編排操作系統的全面、深入的布局,無疑構建了基礎設施層面的全維度競爭優勢。
PaaS層以Kubernetes為引擎彎道超車
如果把雲比喻成我們這個時代的新硬體,那麼PaaS就是它的操作系統。換句話說,如果把一個應用程序比作一棟房子的話,傳統的開發模式可能要從最基礎的砌磚開始做起,而PaaS平台則可以提供一個已經構建好的毛坯房,開發者只需要在此基礎上根據實際需求進行水電、傢具的「裝修」,從而可以極大的縮短應用的開發周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實際上,華為雲在戰略層面已將PaaS定義為應用使能平台,不僅能提供標準通用PaaS、容器等平台,還包含行業內聯創的項目,行業中間件等的集成。換句話說,華為雲在PaaS通過把行業和業務能力整體封裝起來對外呈現,構建行業化的服務目錄,由此可以讓客戶或 ISV 快速調用行業能力,可以說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具體到技術層面,華為雲通過Kubernetes+Docker、微服務以及Serverless等雲原生技術,也構建了自身在PaaS層的強大實力,具體而言:
第一,在Kubernetes方面,隨著Kubernetes在全球範圍內的加劇升溫,容器為業務場景帶來的益處不斷被實踐和驗證,容器已成為了推動企業雲上競爭力的必需利器,而華為其實在Kubernetes領域早有布局,可謂是最早的踐行者及實踐者。
數據顯示,華為在Kubernetes社區貢獻度全球排名第五,國內第一,並在2017年中國唯一獲得了首屆Kubernetes指導委員會席位,同時華為雲還是全球首批通過了Kubernetes認證的服務商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基於在Kubernetes領域的領先實踐優勢,截至2018年4月,華為雲已經發布了多款領先業界的容器服務與微服務產品,並創造了多個業界第一。如國內首發支持Windows Server的Windows容器;全球首發基於Kubernetes的無伺服器(Serverless)容器服務等。
第二,在微服務方面,華為雲在國內首發了面向企業級市場的微服務引擎CSE,經過了華為消費者雲的億級消費者場景考驗,特別是CSE基於時下新一代的微服務理念Service Mesh推出了CSE-mesher特性,解決傳統分散式系統雲化架構中的複雜通訊難題,使系統不再以單一語言綁定,支持零侵入式的方式對遺留應用進行快速分散式雲化改造,同比開源的Istio性能大幅度優化,並在易用性和可靠性得到有效的保證。
第三,在Serverless方面,華為雲基於Serverless推出了函數工作流服務FunctionGraph,是全球首家推出編排和執行多個函數構建應用,同時支持工作流跟蹤和調試等特性,可以滿足多條件複雜場景下的Serverless化;此外,華為雲基於Kubernetes的無服務容器CCI,同樣是容器領域的一次領先創新,尤其CCI按次按秒的「按需使用」方式,可以說進一步降低了雲上的資源及運維成本。
總的來說,目前以Kubernetes為核心,華為雲整體的應用服務全景已經初現,共包括雲容器引擎、微服務引擎、函數服務、APM、API網關、中間件系列產品等共16款雲上應用服務,已涵蓋企業應用上雲前後的全生命周期環節。
與此同時,在外界最為關注的數據服務領域,華為通過在自身的數據治理實踐和多年的企業服務中,也具備了業界領先的海量數據治理能力。在PB級10萬億記錄數據規模、多個查詢條件下,華為雲精準找到目標數據的操作時間可以達到秒級,可以說華為雲是最懂企業數據治理的雲服務商。
不僅如此,在區塊鏈領域,華為雲區塊鏈服務BCS 已於3月30日正式對外開放,目前華為雲區塊鏈服務主要專註4大類9小類應用場景,包括數據資產、IOT、運營商和金融領域等,涉及身份認證、數據存證/交易,新能源、公益捐贈、普惠金融等。
由此可見,作為華為雲的應用使能平台,以Kubernetes為核心打造的PaaS服務,可以讓企業的應用無論是部署在公有雲或是私有雲上,都能從華為雲完成透明、無縫的遷移,這也讓華為雲在PaaS領域建立了「彎道超車」的底氣和信心。
EI:華為雲使能企業從數字化走向智能化
眾所周知,今年年初,華為提出了未來的使命與願景,即通過聚焦ICT基礎設施和智能終端,提供一塊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的「黑土地」。
對此,鄭葉來也表示,華為雲就是合作夥伴的應用、內容和雲生長的「黑土地」,未來致力於成為智能世界的「使能者」,聯接企業的現在與未來。
可以說,華為雲不僅可以提供全棧式的公有雲解決方案和服務,將晶元、平台和服務完美整合在一起,而且對新的技術、新的應用敞開懷抱,支持所有合作夥伴在其上開發應用,為此華為雲通過EI企業智能平台、雲市場以及和合作夥伴聯合開發的解決方案,在SaaS領域實現了生態共贏。
首先,華為推出了企業智能(EI)平台,使得通過華為雲平台交付的智能化應用更簡單、更快捷。目前,該平台提供了包括EI基礎平台服務、EI大數據,EI視覺, EI語音語義、EI特定場景解決方案和異構計算服務。
此外,華為雲EI的定位還是產業AI的使能者,基於AI和大數據技術,通過雲服務的方式(包括公有雲,私有雲,混合雲三種模式),提供了一個開放的、可信的,智能的平台,同時結合產業場景,使能企業應用系統,從而也讓更多的企業可以更好的使用AI和大數據服務。
如今,醫藥零售行業巨頭九州通正在應用華為雲EI改善物流路線規劃等業務,一步步朝著智能的九州通邁進;深圳城市交通正在使用華為雲EI實現城市信號燈自動調節,城市交通將更智能等等。
其次,華為雲還在打造一批雲上精品,近期推出了嚴選商城,華為雲市場將承載嚴選商城的業務,更好的提升客戶購買體驗,與夥伴共建雲上交易生態。
目前,華為雲市場嚴選商城涵蓋了企業上雲、智能製造、行業解決方案、安全嚴選、建站嚴選、視頻嚴選、IoT嚴選、API嚴選等多個嚴選館,品類豐富,每個環節匠心打造,為客戶提供最好的軟體應用與服務。
最後,在解決方案方面,華為雲聯合合作夥伴推出了一系列面向行業的解決方案,如電商、遊戲、製造、金融、車聯網、零售、政府、教育等眾多行業。今年,華為雲夥伴計劃升級為2.0版,並計劃投入3.2億元用於夥伴激勵,能力提升、方案驗證、營銷推廣等。
可以預期,隨著華為雲夥伴計劃2.0版的深入推進,必將為華為雲平台澆灌入更多的養分,讓合作夥伴的各種內容、應用和能力在華為雲上更充分生長,共同打造華為雲生態圈,做大產業,實現共贏。
總結:華為云為何能在巨頭遊戲中勝出
在我看來,華為雲在過去這一年,以強大的技術能力和整合能力,以及長期積累和沉澱下來的行業落地經驗,成為了中國雲計算市場中最大的一匹「黑馬」,同時更展現出來了「厚積薄發」的勢能,這無疑和華為雲打造的Cloud 2.0時代全棧技術能力有著直接的關係。
實際上,不管企業的雲化之路是「平台先行」還是「應用先行」,華為雲在雲計算的三層架構中都有布局。華為雲進入雲市場時,就堅持打造全棧技術能力,從全球範圍來看,迄今為止能做到的公司並不是很多,華為雲就是其中之一,而且其實力不容小覷。
同時,華為雲的研發能力、工程能力以及技術能力其實是其他公司都無法企及的,它之所以在運營商市場、以及企業級市場都獨樹一幟,就是其在技術、工程、架構能力上最好的驗證。用這樣的基因做雲,華為雲勝出也就在情理之中。
更為重要的是,華為雲堅持「平台+生態」的戰略,公有雲服務是華為投資ICT基礎設施面向客戶的一種線上模式,華為會把所有的投資、所有的技術、所有擁有的能力,釋放給更多的客戶和合作夥伴,真正成為行業數字化轉型為中心的聚合者和使能者。
可以說,華為雲對外呈現的可能是全棧式的技術能力,但背後釋放出來的開放共贏的大格局、大胸懷,才是奠定了華為雲成功的關鍵基礎。
推薦閱讀:
TAG:華為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