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該如何回憶自己過去的戀人,帶著笑,或是很沉默?

你該如何回憶自己過去的戀人,帶著笑,或是很沉默?

《後來的我們》看的時候挺讓我吃驚的。沒有想到,來自台灣的歌手劉若英,能跨界執導出一部講述北京與東北的愛情電影,而且,還拍得挺不錯。

2013年趙薇拍出《致青春》並且拿到不俗的票房成績之後,這五年時間裡,湧現出一大堆各式各樣的青春題材電影,《匆匆那年》《同桌的你》《致青春2》《梔子花開》……包括前不久的《遇見你真好》《奇葩朵朵》等等,都可以歸類為這個系列。

這些年多多少少看了幾十部下來,回過頭來一想,好像能超過《致青春》的也屈指可數。其實當年在電影院看的時候我也沒覺得《致青春》有多好,但是一對比就分出高下了,尤其是和它自家的第二部……

也許編劇導演們會覺得,青春題材,很好拍啊,不就是初戀啊,兩小無猜啊,來點校園校服白球鞋,逆光大雨自行車之類的不就好了嗎。結果劇情上就搞出了一堆狗血的車禍、打胎、撕逼……所以觀眾也對這類愛情片嚴重反感,導致票房上也越走越低。

結果《後來的我們》出現了一個爆點,單日票房超過了2億,又一次青春愛情片崛起了——至少,這部電影的票房超過《前任3》,我是感到開心的。

《後來的我們》的故事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十年前,從2007年還在讀大學的井柏然與周冬雨,在春運回家的火車上的相遇開始講起;第二個部分是十年後,2008年的又一次春運,兩人在飛機上重逢。

兩段故事在電影里不停穿插,互相映襯。

既然是一開始就講明了會分手的結局,那麼在知道故事結尾的情況下,吸引我投入看下去的原因是什麼呢?大概有兩部分,一是劇情,一是演技。

首先講劇情。本片在回憶部分的劇情非常觸動我,因為井柏然扮演的不是富二代,也沒有天將神助的運氣,大學畢業就開始創業,在鼎好賣盤裝電腦,然後創業失敗,開始擺地攤、住群租房。這些對於在北京上學、工作和生活過的我而言,都是很熟悉的場景。

我在北京剛工作的時候甚至是住地下室,在中關村旁邊的雙安,650一個月,所以對電影里井柏然艱難生活的段落,相當觸動。這方面服化道下的功夫也很深,每個場景都做得像模像樣,尤其是鼎好的櫃檯和井柏然的家,完全就是那個味道,甚至連出租屋裡牆上的海報都是對應那個年代的。(不過這裡有一個穿幫,就是在十多張牆上的海報里,掛了一張《戰地1》的海報,唯一的穿幫啦)

我很喜歡電影里回憶的部分,是因為它足夠真實,那些細枝末節的點也很能讓觀眾感同身受。比如周冬雨和井柏然在夜晚的北京久等公車不來,井柏然決定打車回家,周冬雨說還是等公車吧,省下的錢可以吃兩頓飯了;這種是拿吃飯的錢打車還是繼續在冬天的北京街頭瑟瑟發抖等公交的經歷我也曾經有過,所以能夠動容。

井柏然的這個角色,不像其他那些虛無縹緲的青春片一樣,他會真實面對生活的窘迫,兩個人在那個10平米的出租屋裡吃泡麵、周冬雨拿勺刮玻璃瓶里的咸面醬,都是特別真實、接地氣的細節。

我不知道劉若英有沒有經歷過這些,但在電影里,這些能夠打動觀眾的地方被很合理的拍出來了。所以這部電影不是飄在天上的的,它跟踏實的,能讓觀眾引起共鳴和回憶。

尤其是那場表面惺惺相惜其實虛偽透頂的同學會,讓我覺得相當不錯——我不清楚其他觀眾有沒有過電影里的這種經歷,但如果是去大城市工作,再回老家參加同學會,你多多少少都能感覺到這一點:飯桌上會自然而然的分成各個階級,公務員、事業編製的掌握話語權,做生意的次之,而其他的則屬於「一事無成」的最後一等。然後大家討論結婚買房,孩子送哪個學校,周末報什麼班,出國準備去哪,某人再不經意的掏出手機,顯露出去年全家去馬爾地夫度假的照片,一邊滑動手機屏幕一邊還說哎呀那邊沒什麼好玩的曬死了……這樣的同學聚會,有意義嗎?

劉若英精準的捕捉到了中國社會裡的這些人情世故,將之放到了電影里,讓井柏然和周冬雨的角色,在電影里的十年成長,變得可信而動人。

再到現實的部分,畫面變成了黑白。現實是沒有彩色的,而回憶卻色彩斑斕。井柏然苦苦研發的遊戲賺錢了,在北京娶妻生子買房,成了世俗意義的成功人士;而周冬雨依然我行我素,看起來很瀟洒的行走在北京。

兩人在飛機上尷尬的重遇,在酒店裡回憶當年,又在冬天結冰的湖邊行走,喝酒。還是和當年做一樣的事,但感覺已經不再一樣。

其實我覺得《後來的我們》還是有點太理想了,井柏然最終還是成功了,讓這一部分顯得薄弱了——他縱使有錢有地位有家庭,可還是不幸福。這一點上《同桌的你》倒做得不錯,裡面林更新那個角色到最後都是個失敗者,一切美好的事情都是他自己編造的(正好兩部電影的主角都是周冬雨,這事兒我在下面細聊。)

所以作為編劇和導演的劉若英還是太善良了。其實井柏然這個角色是非常「渣男」的,他和周冬雨在一起之後就沒有長大,發脾氣、打架、喝酒、玩遊戲,已經是一個廢人。這樣的廢人因為一次分手就努力,有可能,但是並不常見。他這個角色對自己女朋友不好,對朋友也不好,甚至對父親都不好。

我私心覺得,他就不應該在這個故事裡獲得所謂的成功。

再講演技。井柏然很稱職的演出了這樣一個「渣男」角色,很讓人放心和舒服的演戲狀態。成功人士的部分稍弱,大學時候的那段很好,而在出租屋裡頹廢玩遊戲的部分是最出彩的,他那分鐘的演出真讓我想起認識的不少整天只知道玩遊戲,毫無出息的廢人。

至於周冬雨的演技——以下是狂吹周冬雨時間。

很多人都是從張藝謀《山楂樹之戀》知道的周冬雨,這部戲裡她剛出道,沒什麼演技,就是單純演好「清純」就可以了,屬於本色出演;後來接了一堆爛片,尤其是《傾城之淚》,要啥沒啥,鼓足了勁去演一些狗血之極的角色,我估計連她本人都無法認可,所以演得差也是情理之中。

但是最近幾年,周冬雨的演技有了質的飛躍,在《七月與安生》《喜歡你》和這部《後來的我們》里感覺最明顯。這幾部戲裡她的角色都是天真又比較豪爽的年輕姑娘,但是每部戲的感覺你細細去琢磨,不一樣的。《七月與安生》里是比較癲狂的,有點小太妹的感覺;《喜歡你》裡帶著一點傻白甜的氣質,去反襯金城武的霸道總裁。

而《後來的我們》里是東北老妹兒的感覺,抽煙喝酒講髒話樣樣都來,聽上去讓人不舒服,但她卻把這種氣質提煉出來,去偽存精,把不舒服的部分剔掉了,留下的卻讓我覺得很舒服。尤其是在講一些對白的時候,鏡頭很多都在近景特寫她的臉,而她在臉上有著很多細節的表情和充滿各種情緒的眼神,而不像某些女演員那種不管生老病死都是一副模樣。

就是說,周冬雨擔得起大銀幕上的特寫了!我覺得這是很多大牌演技派演員才會有的地位。而這樣的事,幾年前的周冬雨是做不到的。最近幾年她是咋了,失戀嗎?

《同桌的你》和《後來的我們》里,周冬雨的角色是高度重合的,故事線里兩人發展的命運很相似。而前者里的周冬雨表演就很平面化了,只做到了該哭哭,該笑笑的地步;《後來的我們》里截然不同,就連一個倒在樓下沙發上的動作,都做得非常出彩。

再次感嘆一下,她這幾年是怎麼了……是不是要感謝二代伯樂·陳可辛?

另外本片里很喜歡的一個部分就是田壯壯出演的父親。尤其是井柏然教他用遙控器的段落,那種不耐煩讓我感覺很慚愧,因為有時候我教爸媽用手機,也有點不耐煩,卻沒體諒他們已經年紀大了,眼睛也花了。很多姑娘看這部電影落淚,而我也落淚了,不過卻是田壯壯最後的十分鐘演技。

這位我尊敬的老導演,因為某些原因,這二十多年來沒怎麼拍電影,現在當起了演員,竟然如此出色,讓我刮目相看。

OK,最後來總結吧。我喜歡這部電影,它有不完美的地方,但絕大部分都值得品味,整體也是一部佳作。對於導演劉若英的評價,我覺得是——很難得的剋制。全片沒有出現《後來》這首歌,縱使它非常合乎電影的劇情;對其他流行曲的運用也很簡單、稀少,絕對不會出現某些電影里那種5分鐘的MV段落。

她其實可以這樣做的,又省事又容易喚起集體回憶,作為新導演來說用這種討巧的技巧無可厚非;但奶茶沒這麼干,確實是有想法。

最後,再次希望這部電影的票房早點超過《前任3》。我實在不想這種明知道自己過敏還吃芒果的作死型電影霸佔中國電影票房榜單了。


推薦閱讀:

老闆,來一包。。一包狗糧
情侶之間怎樣相處比較舒適?
常做這3件事,可以提升情侶間的親密度
一個好男人變成渣男的心路歷程
情侶之間最好的狀態是怎樣的?

TAG:回憶 | 戀人 | 後來的我們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