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迴避型依戀人格」的伴侶,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擁有「迴避型依戀人格」的伴侶,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迴避型依戀人格,內心極度渴望被需要和理解,但是卻不願意成為別人過度依賴的對象,看似好像神秘而富有吸引力,事實上總是把握不好距離的分寸,使感情無法長久發展。」

渴望完美的人格傾向

同學A結婚一年了,她和丈夫的關係一直都處於不冷不熱的狀態,前不久她又找到我控訴自己的丈夫:「我不能理解他在想什麼,對我忽冷忽熱,有的時候故意說些冷漠的話,讓我非常痛苦,我主動靠近他的時候,他又把我推開,想過很多次離婚,最後還是捨不得放棄他,我能感覺到他是愛我的,可是不明白他為什麼要這樣對我。」

通過我之前從A那裡提取的信息分析,她的丈夫就是典型的迴避型依戀人格,經常迴避與妻子的親密舉動,面對妻子的指控,他更多的是選擇逃避,而不是積極解決問題。他並不是不愛自己的妻子,只是太過親近的距離,會讓他控制不住的想要逃離。

他內心時常會有這樣的對白「我很喜歡你,但是我不清楚你是不是真的喜歡我,因為我並不完美,距離太近我就會感到不安和害怕。」

這種類型的人,無法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所以需要把部分的自己隱藏起來。我們常說親密關係需要獨立的私人空間,適當的距離感能讓感情升溫,但是他們無法正確把握分寸,導致伴侶陷入無限的痛苦循環。所以,他們中很多人為了逃避,選擇「佛系人生」。

「佛系」背後的真相

「佛系」,指的是一種隨遇而安的態度,打著這個旗號戀愛的人,用6個「不」解釋最合理:不主動、不拒絕、不粘人、不矯情、不做作、不強求。他們最擅長的就是待命,用消極的態度去對抗命運的齒輪,企圖通過距離感掩飾自己的不完美。

從「佛系」這個詞走紅網路開始,很多人似乎找到了自己生活方式的代表詞,紛紛加入修佛的行列。很多人也許還特別羨慕這樣的生活方式,事實上,真正修佛的沒有幾個,他們不過是用這個詞,掩蓋自己逃避風險的心理。

所以,擁有高迴避型人格,才是大部分打著佛系旗號的人背後的真相。他們很少有能夠交心的朋友,因為一旦關係過於親近,保護機制就會自動開啟,然後開始疏遠對方。

他們採用疏遠的方式都很被動,一般有以下兩種:

  1. 用冷漠的言辭逼退對方,保持自己的安全距離,內心又渴望被理解,卻因為不懂表達而被誤會絕情。
  2. 故意保持距離,等著對方表態,如果被放棄,就會馬上縮回到自己的安全範圍,自憐自艾。

迴避型戀人的內心訴求

通常,這類人格保護自己的方式,就是在親密關係中,隨時做好離開的打算,避免自己陷進去。

在很多人眼中,迴避型的戀人普遍很獨立,凡事都喜歡親歷親為。但是,他們也希望被人呵護,只是有些人從小沒有享受過來自家長的愛,長期被忽視著長大,內心極度的自卑,認為自己不夠好,才不受大人的喜歡,下意識就覺得應該把不好的自己隱藏起來。

而這種思想,伴隨著他們長大越來越嚴重,為了掩飾內心的自卑,加上不願意麵對過去被冷漠傷害的事實,他們中的一些人,反而會產生病態的自戀傾向,陷入自我陶醉的狀態。

怎樣和迴避型依戀人格建立親密關係?

如果你的伴侶也是一位迴避型依戀人格,不知道怎麼和對方建立正常的親密關係,可以參考下面的技巧:

1.做好心理建設,把對方當成正常人看待,給予包容和理解,不要覺得他是有人格障礙的人,這類人格完全是可以扭轉成安全型的。

2.剛在一起的時候,保持讓對方感到安全的距離,他需要獨立的空間消化和適應新的親密關係。

3.別企圖控制對方,或者依靠你自己的力量去救贖對方,只有他自己才有能力走出來,別人是幫不了的。而且你試圖控制的行為只會激化矛盾,對方固執的思想並不會因此妥協。

4.尋找適合對方的溝通方式。如果發生無法避免的爭吵,盡量剋制一下情緒,或者不要不斷傾訴和講道理,對方多半是聽不進去的,而且還會因此更加的逃避親密關係的建立。

對於迴避型依戀人格來說,他需要戀人保持獨立和自我,而不是整天為了雞毛蒜皮的事情糾纏不休,更樂意彼此把時間放在有價值的事情上面,做個有內涵的人。

因為他們最鮮明的標籤就是「獨立」、「自主」、「冷靜」。所以他們更需要的是一個成熟的戀人,而不是幼稚的小孩。

選擇這類人作為戀人,也許你能夠得到的鼓勵和關愛相對少一點。所以,建議先做好心理建設,再決定是否在一起。

在戀愛過程中,每個人都需要建立獨立的自我,時刻保持成人的姿態,除了要愛對方,更要學會好好愛自己。你在戀愛期間有沒有遇到什麼困惑,可以在下方留言,讓我為你分析一下。


推薦閱讀:

我媽又在老家給我找工作了
關於15個你不知道的戀愛道理
淺談人際交往和親密關係
只有愛,是遠遠不夠的
想和他正常交流,可感覺他get不到點該怎麼辦

TAG:心理學 | 親密關係 | 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