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家都急於證明AI取代人工翻譯的時代已經到來了?
為什麼大家如此急於證明AI(機器翻譯)取代人類翻譯的時代已經到來了?
前有微軟宣稱「其研發的機翻系統達到了可與人工翻譯媲美的水平,這是首個在新聞報道的翻譯質量和準確率上可以比肩人工翻譯的翻譯系統」,然而細究下來就會發現,這不過是一次給定數據集測試。
給定了訓練語料、給定了測試數據,在規定時間裡,用這些給定的語料訓練出引擎來處理測試數據,封閉條件下,誰訓練出的引擎處理測試數據結果好,誰就是贏家。而在這樣的封閉條件下,機器翻譯或許真的可以比人工翻譯做的好一些,同時由於是機器翻譯,速度也會比人工快一些,然而這也正是機翻的局限所在:無法快速響應複雜情境下的翻譯。
無獨有偶,就在前幾天的博鰲亞洲論壇上,由騰訊翻譯君和微信智聆聯合組隊提供AI同聲傳譯服務。工作原理是把人聲識別為文字,由機器翻譯把文本翻譯成目標語言,再通過語音合成進行播報。據官方宣傳,AI同傳服務會覆蓋會議現場投屏、小程序查看、語音收聽、會議紀要回放等多個渠道,一時間多方關注,最後卻翻了車。
不僅把「一帶一路」建設的」One Belt and One Road」先後翻譯成「一條公路和一條腰帶」、「道路和傳送帶」。
翻譯出的中文難以理解,還爆出了現場翻譯系統崩潰「抽風」,出現亂碼的情況,AI語音識別系統卻識別不出AI,全部念成「挨」。
更有論壇直播開始前30分鐘急招同傳老師救場的截圖流出。
這些輔料證據不論真假,都再一次讓機器翻譯在公開場合鬧了笑話。近幾年機器學習發展很快,成為輔助翻譯人員快速完成工作的有力幫手,為什麼最終卻演變成了一次又一次為眾人「群嘲」和「打臉」的鬧劇?
過度宣傳的背後
首先是過度宣傳的原因。目前某些大企業會過度吹噓AI取得了何等突破性、開創性的成果,鼓吹AI翻譯將取代人工翻譯,然而事實是,儘管人工智慧翻譯系統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但以目前的水平,想要取代專業翻譯人士,怕是不可能的。哪怕有了深度學習模型,如果語意理解做得不夠到位,就依然解決不了機翻存在的問題。而之所以對「機器翻譯將取代人類」進行過度宣傳,更大程度上是在證明機器翻譯的商業價值,以此提振股價、獲得投資。
AI的發展,必然會給整個社會帶來變革,沒有人會否認其優勢和價值,然而機器想要突破作為人類文明高度發展後的產物——語言,卻遠非許多企業所宣揚的那般近在咫尺,也並不是許多企業宣揚博眼球的那樣,把人工智慧放到人類翻譯的對立面,一定要超越、或者取代人類才能證明AI的成功;這樣過度消費人工智慧的吸引力,只會使AI淪為一種噱頭。
語翼專業在線人工翻譯平台一直認為,人工智慧的發展並非為了徹底的取代人類,而是更好的為人類服務,實現AI與人工的完美協作。
就翻譯領域而言,語翼以AI智能引擎為基礎,打造去中介化模式,消除傳統翻譯行業繁冗的人工流轉作業,釋放了大量低效重複性人工作業帶來的成本壓力,提高了待翻稿件的流轉速度和匹配精準度,最快10秒、平均5~10分鐘時間內,就能在超過5000人的專業譯員池裡為待翻稿件找到最優譯員。沒有人敢保證這就是人工智慧應用於語言服務的終極形態,但是享受人工智慧,語翼AI 才是觸手可及的。
推薦閱讀:
※英文翻譯出師表 (諸葛亮)
※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and to comfort always
※Families and work 家庭和工作,性別鴻溝仍待跨越
※微軟 AI 翻譯功能現已正式可用!
※一群翻譯的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