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不要坑害我的口語,說人話!
來自專欄 如何從零基礎學好英語口語
以下材料選自洋蔥菇涼
大家好,我是Nate. 最近聽到很多小夥伴的口語都變好了, 我很驚喜。回顧他們的學習歷程,學習材料以及方法是很關鍵的。我從選材和練習兩個角度和大家分享一些經驗。
1.選材
學語言的方法途徑很多,訓練「聽說讀寫譯」都能加強綜合水平。但「說」這樣一個基本的需求卻是很多人最弱的。一想到英語,就有大神拿來各類新聞精聽、名著外刊、經典演講、大片對白。但仔細想想,我們會經常在交流中引用某個演講的片段嗎?
其實上述大多數材料都和「口語」扯不上關係。最近網上很流行提醒人們「不要做無用的努力」,放到語言學習上來,也有些道理。我一直認為,只要堅持還是會有效果;不過要再多問自己一句,選擇的這個材料,對「說」的幫助有多大,容易堅持嗎?外刊名著一類的材料,的確能增加辭彙量和理解力,但和日常口語的模式差別很大,而且很多人在聽的時候,會遇到大量生詞,沒查多少就放棄了。
經常能見到聊天中有人一說話就「一鳴驚人」,搭配點書面上艱澀的短語;面對這種言談,我心裡會翻一萬個白眼。拜託,說人話!
即使中文也一樣,同樣的一句話
咬文嚼字又無故激情澎湃的人
讓人很反感
語言水平較好的人都經過長期的付出,但方法和選材也至關重要。請記住,學口語不要一開始就直奔演講、考試、做生意。對比一些國內談話節目里中外嘉賓的言談會發現,部分中國人講英語喜歡加點怪詞、奇怪的修飾語來凸顯自己的學識,但時常卡殼笨拙地組織語言。而另一邊的老外用很簡單的詞就能說清楚。生活口語用詞難度不高,但有很多活用。比如中文裡「打」這個字可以用於「打鼓、打針、打的、打蠟」等詞表示不同的意思。想像一下,如果有外國人說:「演奏鼓、注射針、乘坐的士、塗抹蠟」,我覺得和他交流會遇到挺多困難的。
英語中也有很多「打」這樣的多功能基礎詞,大多人都是不屑去多看幾眼的。心裡說,這麼簡單怎麼配上我的水平?我一定得用更高級的表達,從某個刊物里摘錄的搭配。但其實對於那些基礎詞,很多人除了字典上最常用的那兩個意思,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所以,初學者最好長期停留在簡單口語、常用話題的不斷循環重複上,即使背了很多高級詞也只用於理解輸入。語法、辭彙水平都良好,但口語表達不夠流暢的同學不妨回過頭來,重新調整自己的學習內容。
周一講口語課對小夥伴們說,如果你想日常口語張口就來,必須對特定的一些高頻固定用詞非常熟練,翻來複去不厭煩地重複。普通人說的英語不像電影和演講的語言是經過精心編排的;有時你可能看完整部電影也不知道那些精彩的對白能用上的到底有多少,哪天可以用,用得合不合適。而日常口語用詞重複率較高,能夠馬上用的相應機會也多。所以選材不妨「平民化」一點,談話節目和真人秀就行,甚至一些小孩的講話也很適合學口語。
Ted演講中,有很多精彩的青少年片段
2.練習
如果要把說話比作機器,其主體就是句子主幹,零件是其他伴隨出現的搭配和語法功能。中英文的主謂賓是相同的,所以積累不同的基本動、名詞是初步,要提高流利度得重點放在變形和搭配方面。而且知道語法是不夠的,你要積累說話模式,形成個人的口語習慣。
因此要先把經常用到的零件形狀摸透,螺絲每一個紋路都順暢地安裝進機器。要求辭彙間的連接流暢自然,而且常用短語在生活中要刻意重複:不論是從基礎的發音連接,還是進一步生活中對別人說、自言自語,都要故意多說些。還有個好處,你考慮遣詞造句的時間少很多,即使有個別語法錯誤,句子的大局會比較像樣,語序更地道。
在說某類句子時,最好有相應的場景,或頭腦里模擬這個場景。我曾今有長期走在路上口述特定句子的習慣,那幾個句子可以跟身邊的環境沒有關係,但潛意識裡可按照句子的意思同時想像這個場景。「When I was..., I didnt....」 頭腦里會有個過去的模糊情景掠過。這就是一種構建語言使用機會的方法,。
做這樣的事成本非常低,你可以在車上、路上一個人不顧邏輯地把想起的句子說出。對天空,對神說。 當然最好的還是對人說,我們的大腦需要建立這種反射,當你想到類似的場景你會用自己最熟悉的模式說出,逐漸就可以改編形成自己的說話習慣。
最後,如果不是在國外長大,單方面通過」努力說「是不會有很大提升的。一定要確保說的句子是聽過,見過的。這樣就會少些亂用辭彙讓人尷尬的英語。
推薦閱讀:
※如何從十幾個介詞中選出對的那個?
※英國王室流行看手相!專家說:凱特王妃高冷、哈里王子專情?
※英國留學(一):我的語言經歷
※英語 語法 虛擬語氣
※英語單詞「音形意統一記憶法」學習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