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和降准到底是什麼?
作為一個非金融專業的小白,在看財經新聞的時候,經常會被「降息」和「降准」這類專業的詞給嚇唬住,根本不理解其真實含義。一旦有「降息」和「降准」的消息放出,市場上一片歡天喜地。與之相反,只要提到「提高存款準備金率」或者「加息」,市場就會一陣悲鳴之聲。
所以,這到底是因為什麼呢?
學過金融的同學會洋洋得意,這還不簡單嗎?這是現代經濟運行的一個重要邏輯:國家通過銀行體系,調控整個社會的信用規模和經濟冷熱。
此話怎講呢?
先不著急,我們先來舉個例子,直觀感受一下這個邏輯。如果把經濟體當作一個農田,那麼銀行體系就是一個巨大的水利工程。央行是一個巨大的水庫,水庫里的水就是央行發行的法定貨幣;而商業銀行就是中途大大小小的送水站,直接影響到農田裡灌溉水的總量和頻率。在這個水利工程裡面有兩個巨大的閘門,一個叫存款準備金,一個叫基準利率。存款準備金就是水庫的龍頭,龍頭開得大一點,水流就多一點;基準利率相當於用水得價格,基準利率越高,水的價格越高。
圖一:國家是如何通過銀行體系來調節經濟的?
現在基本上可以明白存款準備金和基準利率是什麼概念了吧,那麼這兩個巨大的閥門是如何來調節經濟的呢?
一、存款準備金——貨幣的擴張機制
首先,什麼叫做存款準備金?
儲戶把錢存到銀行里,銀行再放貸出去,然後形成企業、個人的各種貸款,支持消費生產。但是每天都有不同的儲戶有提現的要求,所以銀行必須留存一小部分錢來應付儲戶提現的需求,這部分錢就叫做存款準備金,這個留存的比例就叫存款準備金率。
其次,存款準備金的作用?
先舉個例子,央行規定所有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是10%,也就是說每個銀行要留出存款的10%來應付儲戶的提現要求。現在央行發行了100元帥哥福利費給我,然後我作為儲戶就把錢存進一家銀行,銀行留下10元作為存款準備金,剩下的90元全部貸出去給老王,老王又把90元存到另外一家銀行,同樣的,這家銀行要拿出90元的10%即9元作為存款準備金,剩下的81元再貸出去。這個過程不斷的循環下去,假設所有的銀行都按照10%的比例留存存款準備金,那麼最終100元在銀行體系的作用下,最終社會流通的錢達到了1000元。社會上的貨幣供應量擴張了10倍,這個倍數就是10%的倒數,也就是存款準備金率的倒數,學名叫做:貨幣乘數。
如果央行把這個存款準備金率提高到20%,那貨幣乘數就是5,同樣100元的基礎貨幣,在市場上流通的錢就變成500元了。所以,這就相當於農田裡可灌溉的水少了,大家自然就不開心了。
在上述這個過程中,銀行放貸意願和社會的現金持有量(個人和企業)也會影響到貨幣信用擴張的效果。
二、基準利率
上文也說到,存款準備金率可以控制資金的量,與之對應的,基準利率調整的是資金的價格。各個金融機構,都會根據央行所公布的基準利率來確定自己的貸款利率和存款利率。還是回到農田那個例子,基準利率就相當於用水的價格,用水價格提高了,人們會選擇不再繼續開墾新的荒地。換言之,基準利率上升,人們的投資消費的意願也就下降了。
一般而言,政府擔心經濟過熱的話,就會選擇加息,也就是提高利率進行收縮;同樣如果經濟過冷,央行就會選擇降息來刺激經濟。但是,加息和降息的節奏很難把握,稍有不慎就會造成經濟動蕩。
比如說,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為應對21世紀初的高科技泡沫破裂和911事件引起的經濟衰退,美聯儲推行負利率(意味著你借錢就等於賺錢),這是降息不當導致資產泡沫化的典型代表。
加息的節奏掌握不好也會導致「水」太少,經濟最終「旱」死。比如,1995年,為應對物價飛漲,我國央行將貸款基準利率從8%提高到13.5%。這一舉措直接帶來三個連鎖反應:(1)企業不再貸款:基本無新開工,已開工工程爛尾;(2)銀行不放貸:擔心利率過高,難以回款;(3)存量貸款違約:銀行壞賬堆積,經濟持續低迷。
推薦閱讀:
※四大AMC集體悶聲發大財,「好日子」到何時?
※「投資凈值型產品,你必須了解」之一:何為凈值型產品?
※周以升:「掂掂腳」去觸摸近在眼前的十萬億不動產資管大市場!| 資管大會幹貨筆記
※5月2號財經閱讀 資管新規之風月寶鑒
※大白話說說涉及百萬億的資管新規對你我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