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自己

最好的自己

來自專欄 感受經典

(《尋夢環遊記》海報)

1.

為了抓住2018年春節假期的尾巴,在網上一口氣觀看了數部受到熱評的付費電影。跟去電影院,網上觀影雖然時效性稍差,但經濟性和自由度要高很多。

2.

第一部是《尋夢環遊記》(《COCO》,迪士尼動畫片。)。

奇幻的故事背景被設置在墨西哥,但在我們中國人看來,居然一點都不難理解。因為,我們也有通過各種方式緬懷已逝祖先的傳統。可惜這種傳統在近幾年逐漸淡化了,因為生活節奏太快,生活壓力加大,春節的年味已經淡化了很多,遑論其他傳統儀式。

雖然有一些儀式,但我們其實並不清楚逝去的親人是不是一直還「活著」,無論是以什麼形式。但作為活著的人,我們通過某種形式的儀式去悼念他們,彷彿他們能夠以跟我們不太一樣的方式活著,那麼,我們就能跟他們溝通並「同甘共苦」。退一萬步,即使我們並不「相信」逝去的親人還有靈魂存在,但因為他們「活在我們心中」,那麼,他們也彷彿可以永生。

在這部電影中,不知道是墨西哥人真的普遍那樣認為,還是作者(編劇)挖掘出來的觀點,總之,逝去的親人如果還有人悼念,並供奉他們的照片,那麼他們就可以每年一次在亡靈節(大約類似於中國的清明節之類)回到陽間跟親人團聚;如果沒有人供奉相片,那麼他們即使還能暫時以鬼魂的形式「活著」,卻也無法回去跟親人團聚,但只要還有人能想起他們,那就能在陰間一直「活下去」;如果一個鬼魂既沒有人供奉他的相片,甚至已經沒有人能記得他,那麼他就徹底「死」了,連鬼魂都不存在了。

這是一種不錯的意象,一種對陰陽二界關係的安排,或者說是猜想。據此,也能合理的解釋我們為什麼要要求自己和勸導別人去做一個好人,做一個有為並有益於世的人。

至於故事中同時強調的親情與友情、家庭與事業、生活與理想的抉擇,其實隱含著一個我們普遍都會經歷但卻有可能忽略的命題:什麼是最好的自己?

這其實是我們人生中唯一的重要選擇。其他所有的選擇,無非都是在這個命題下的子命題或孫命題,以致子子孫孫無窮盡焉。而我們常常是忘了祖宗而聚焦子孫,所以焦頭爛額。

3.

第二部電影是《天才槍手》(模犯生(台) / 完美作弊 / 高智商的作弊遊戲 / Bad Genius,泰國電影)。

說實話,這部電影有點顛覆了我心目中泰國影視的形象。不是說泰國的影視很差,而是說這部電影跟我想像的泰國影視完全不是一個風格。

電影講述了兩個學習優異而家境平凡的高中生的「瘋狂」故事。說瘋狂一點都不過分,因為按照我們的正常邏輯,這兩個孩子完全可以憑藉自己「優秀表現」完成高中,順利的享受全額獎學金進入一所國外的好大學,從而一步一步進入「上流社會」。

但他們雖然年青,但卻無法擺脫「俗世的誘惑」,無論是以親情、友情或者愛情——任何一件華麗的外衣都無法抵擋「在凡俗世界中的生存首先是一個經濟問題」這個現實,而他們或出於自負、或出於自信、或出於被動、或出於主動,一步一步陷入了淪為「槍手」「幫助」同學作弊的獲取報酬的境地而無法自拔。

結果可以想像——但我真的替編劇擔憂了很久,我猜不出他要以什麼方式來「合情合理」地收場,而不傷害到觀眾,但結局是早已註定了的,所以,傷害在所難免。

當電影結束時,觀眾並沒有得到解脫,而是實實在在地被傷到很深。兩個孩子,還沒有真正步入社會,就已經失去了我們認為的可以「選擇」「光明未來」的權利,這對於他們本人來說是「刻骨銘心」,而對於觀眾來說,則不止於此。

尤其,他們的錯誤不是因為他們的「智商」、「情商」低於常人,而是相反,他們太優秀,以至於可以憑藉這種優秀而獲得報酬。

經濟社會中,是認可優秀者可以獲取「超額收益」並成為「先富起來的人」的,所以,優秀是一種資源。有沒有這種資源,很可能與先天有關,更主要與努力與否有關。但是,如何把握恰切的度和正確的方式,卻是我們可以選擇——也正是我們需要選擇的。

4.

關於選擇,我們所觀看的第三部電影《看不見的客人》(Contratiempo,西班牙)也與此有關。

這部電影作為懸疑片,劇情雖然緊湊,但故事本身比較簡單。對我而言,所謂真相、假象、幻想,以及我們看到和想要別人看到的一切,其實是一種選擇。

故事中,男主人公在跟情人幽會後急於趕路,發生了車禍,導致一個年輕人撞車身亡,而他為了保全自己的身份和名譽,也「為了保護女友」而作出了令人匪夷所思的選擇,因此引出了一系列的後續故事——正如某媒體的介紹:影片中所有人都是正常人,只在偶發的不正常中,被擠壓、不斷變形,又在變形中產生新的擠壓、裂變……這樣的過程,除了讓人享受神經緊攥,也感受被自己心中同類質黑暗「嚇到」的真實感,產生後怕綿延的況味。故事在男人和律師的不斷虛與委蛇中,層層剝繭,呈現出一個又一個版本。觀者也隨著講述的反轉,對故事的理解不斷進入下一層。西班牙導演編劇奧里奧爾·保羅把故事布局安排得很精緻,細節有鋪有墊有收,氛圍凄惶黯淡,卻並非一驚一乍的邪乎。

事實上,在出現突發事件的時候,我們的選擇多出於本能,我們是怎樣的人,就會作出怎樣的選擇——也許,很多時候是我們選擇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但有些時候,或者說更多時候,是我們是怎樣的人,就會作出怎樣的選擇。

世間最難的就是,我們明明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但我們卻並不總是做出「對」的選擇,而作出其時其境中我們認為「最好」的選擇。最痛苦的是,這很難改變。

5.

氣氛似乎有些過於凝重了。好在有《伯德小姐》(Lady Bird)。

這是一部洋溢著青春氣息的電影。主人公伯德小姐是一位家居西部小城的高中姑娘,她嚮往能考取東部的好大學,但她沒有勇氣面對自己生活的窘境——家境平凡、而自身資質普通,甚至都沒有自己要離開的明確目標,她所有的勇氣和動力其實就是「離開」。

其實,我們很多人都渴望能脫離既往的窘境,但並不是每個人都用勇氣把這種渴望轉化為動力並付諸實踐。而在曾經的青春年少時,這一切都不是問題。

但伯德小姐是如此「平凡」,幾乎要到了她自己對自己都沒有信心,所以甚至不敢對家人公開自己的「夢想」,以至於母親都無法接受她的「平庸」。

當伯德小姐問媽媽:「你喜歡我嗎?」時,媽媽很尷尬地答道:「我當然愛你!」孩子追問:「我問你喜歡我嗎?!」媽媽實在無法正面回答。

這實在是戳心刺骨的一幕。我不知道有多少孩子有勇氣問爸爸媽媽這個問題,而又有信心能得到肯定的回答。

其實,在父母心中,孩子永遠是在成長中的,固然充滿希望,但幾乎永遠到不了完美的境界——事實上,如果論缺點和不足,父母自己必定更是渾身上下千瘡百孔,但卻把世間最美好的寄往都加持在了孩子的身上,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世間最優秀的哪一個,而這優秀也正是自己所喜歡的那一款。所以,並不像戀人之間喜歡和愛的關係,在親人之間,喜歡就是喜歡,愛就是愛,愛可以是無條件無原則的,但喜歡必須是因為你的特質為我所欣賞。有時候,喜歡比愛更重要、更難得。我們對愛有信心,而對喜歡卻未必能始終自信。

在電影里,這樣的故事很普通,很普遍,最終也會很溫暖。但現實中,也許會更多無奈。但無論如何,孩子們都會長大,可能不像我們想要的那樣好,但也會一天一天長成他們自己想要成為的樣子——抑或,成就他們力所能及的最好的人生。當然,坎坷艱辛是人生的必修課,有時候反倒是我們太急於求成了。

6.

伯德小姐似乎並不滿意她的名字,但她將這個名字理解為父母希望她有朝一日能展翅翱翔,飛向自己理想的遠方,而她也正是這樣暗自努力著,雖然她並不像前面電影中的主人公那樣「優秀」。

但「優秀」作為一種資源,是否能帶給我們可以享用一生的紅利,卻並未可知。

其實也並不是完全不可知,而是,在一些關鍵的時刻,要看我們如何選擇。

當然,我們每個人所遇到的關鍵時刻,都首先會遇到「做怎樣的人」的問題,或者說,我們要去想「什麼是最好的自己」,以及如何選擇才能實現「成為最好的自己」的目標。

事實上,我們都在努力「成為最好的自己」,但因為對這個目標和實現它的路徑的不同理解和把握,才有了每個人迥然不同的人生。

(《伯德小姐》劇照)

(20180220)

推薦閱讀:

TAG:選擇 | 尋夢環遊記動畫電影 | 伯德小姐LadyBird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