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這3隻黑手,摧毀你的人際關係

別讓這3隻黑手,摧毀你的人際關係

《奇葩說》第二季里,陳銘曾說過自己的一個經歷:自從上大學後,父母與自己不在同一個城市,大多數時間只能靠打電話聯繫。但很多時候,只能聊三句話:

吃了嗎?熱不熱那邊?這段時間休息的好不好?

陳銘的回答是:吃了。還好。不錯哦。

然後,沒了。

他在節目里說,不知道聊什麼,沒什麼可聊了。

這讓我想到前不久剛橫掃各大國際電影節的《日常對話》。這部紀錄片以女兒的視角,記錄了一位同性戀母親的18年,和母女多年來未曾去面對、不敢揭開的傷疤。

影片中,母女之間的相處基本「三無」——無交流、無表達、無親昵。唯一有交集的,大概就是每天飯桌上的幾道菜。

隨著年齡的增長,女兒與母親之間的心牆也越來越厚,她每一刻都在懷疑著:我的母親是不是討厭我?是不是愛我?她的心裡到底在想什麼?

後來,當了媽媽的女兒對「母親」這個角色有了新的認識,她開始希望真的可以了解自己的母親,打破彼此之間的沉默,找到說出真相、以及超度自身傷痛的勇氣。

於是,一張飯桌的兩側,兩個人的日常對話就這麼開始了。

這場對話以「我也知道你也很討厭我」開始,以「可是你沒做錯什麼,那不是你的錯」結束。

導演在紀錄片里說,那場對話結束後,以前冷漠的母親開始對自己輕聲細語的,明顯變得溫柔了。

從剛開始的陌生、沉默到終於打破心牆,母女之間花費了一場真誠、袒露的日常對話。

長大後我們會發現,越是親近的人,越有說不出的在乎,也越有放不下的在意。

正因如此,一旦產生隔閡,更加無法說出心底話。

有很多因素決定著情感溝通的成敗,就比如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習慣性沉默。我們在溝通過程中常常忽視了一些問題,而它們也正是阻礙溝通正常進行的無形「黑手」。

1避而不談

心理學家丹尼爾·懷爾的研究表明:

很多時候,我們該說卻避而不說的話是影響雙方關係的罪魁禍首。

精讀君此前在《成長詞典》詞條《83:情感賬戶》里提到:接觸越多,越是親密,情感賬戶的儲蓄越是重要。

也就是說,越親密的人越需要情感表達。

一味地避而不談,終將會使累積的不滿和互相不理解爆發,最終導致雙方彼此充滿敵意、漠然冷淡。

面對人際交往中的衝突,我們往往有3個選擇:

①進攻和防守:對方犯錯,我們認定他「罪有應得」,對他發起狂風暴雨般的攻擊,對方也奮起反擊,直至雙方日漸疏遠。

②迴避與否認:面對矛盾衝突,你試圖逃避或弱化你的消極情緒,告訴自己「我不去想它,很快就好了」。但隨著矛盾的加劇,逃避、否認變得越來越沒效果。

當這兩種方法都無法解決問題後,唯一的辦法就是第3個選擇:

進行自我剖析和溝通交流

將自己的感想與對方溝通,達成共識。即使雙方無法完美地解決問題,但至少在情感上變得更親密了。

就像上面所說的《日常對話》,如果不是女兒以非常驚人的力量直面自己成長的過去,用非常直接的話語詢問母親「你為什麼不跟我親近,你愛我嗎」,那麼很有可能,她們一輩子都是以「我知道你也討厭我」一直生活下去了。

通過展現自己當下真實的心理狀態,獲得對方的理解。雙方互相信任、共同努力,打開心扉,這看似小小的一步,卻能將雙方關係引領到光明的地方。

2口「劍」腹「蜜」

人際交往中,另一種無形「黑手」就是口「劍」腹「蜜」。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我們總是用最無情的語言,說給自己最愛的人聽

曾看到這樣一個故事:

一天晚飯後,一位妻子要去樓下的辦公室處理文件,丈夫和女兒都有點失望,希望她能多陪自己一會兒。

丈夫對樓下的妻子大喊:別工作了,現在你該陪家人!

丈夫咄咄逼人的語氣惹怒了妻子,認為丈夫不理解自己、在批評自己。結果雙方關係開始疏遠。

但是丈夫如果換一種方式說:我和女兒都想你,你能快點上樓嗎?結果很有可能會截然不同。

對於夫妻關係的研究表明,在96%的情況下,通過前3分鐘的對話內容可以成功預測夫妻長達15分鐘對話的結果

如果對話前三分鐘充滿否定、責備和批評,對話結果往往不盡如人意。

我想,對於任何關係,這個道理通常也能適用。我們常常將內心的愛意化作脫口而出的一句惡語,傷人傷己。

所以,心平氣和地開始對話才是正解,別讓你的第一句話就決定了這場對話的結局。

3口無遮攔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有一個口無遮攔的朋友,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底下有一個畫面感十足的回答:

和一個朋友在路上遇到我的大領導,大領導和藹地笑著問她:還記得我嗎?

她看著這位一米八,一百七十斤的大領導說:你那麼胖誰見一面能忘掉…

然而大領導臉上的笑容都沒有絲毫的改變,反而更開心了,我卻已經嚇尿了…

當時真的想跟領導說其實我並不認識她啊!

人們都說,說話是一門藝術。也的確,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妥妥噹噹地開口說話,一不小心就是禍從口出。

如果說上面的那位朋友是真的不覺得不該這麼說,那麼還有一些人,就是明明知道不該說卻又要說,然後用以下說辭給自己找借口:

「我就是開個玩笑啊,你別放在心上。」

「我就是直性子,想到什麼說什麼,你可千萬別介意。」

「我沒有什麼惡意啊,你別生氣啊。」

明知道對方會介意,覺得你有惡意,為什麼就一定要說出來呢?通常我會認為,對方就是故意的。

有人把毒舌當幽默,然而刻薄嘴欠和幽默是兩回事,口無遮攔和坦率是兩回事,沒有教養和隨性、輕重不分和耿直都是兩回事。

尼采曾說:「婚姻生活的其餘一切,都是短暫的,在一起的大部分時光,都是在對話中度過。」

然而何止是婚姻,生活中一切關係的大部分時光,都是在對話聊天中展開的。

《不是機器人》這部劇里有一個橋段:因人類過敏症的男主不知該如何與自己的機器人相處,就去網上搜索:如何與人相處,產生聯繫?

他得到的答案是:在那個人的心裡種上一顆屬於你的種子。

我把這句話理解為,在對方面前展現真實的自己,用心交流。

與人溝通的過程中,學會避免以上3隻無形「黑手」阻礙感情交流的順利,也就是學會開誠布公地表達自己內心,而不是口無遮攔地什麼話都說。

希望你也能在一個你愛的人心中,種下一顆種子。

推薦閱讀:

救命技能——如何擺脫拙計的溝通困境
職場通用技能之傾聽技術
教育孩子從溝通開始(三十六)
如何在談合作時有效地聊天?
「女兒,這世上真的有禽獸……」每個媽媽都必須告訴孩子的5件事

TAG:溝通技巧 | 人際交往 | 情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