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時事音頻解讀:97年亞洲金融危機中的中西博弈

東方時事音頻解讀:97年亞洲金融危機中的中西博弈

作者:東方時事音頻解讀 整理:衍射傳媒

網友:97年98年金融危機的時候,中國在面對金融危機的時候,有一個承諾,就是人民幣不貶值。當時中國為什麼這麼做,今天有沒有什麼值得借鑒的?

東方時事音頻解讀:我們首先看看當時的背景。

第一,當時的俄羅斯西方還沒有徹底消化掉,還處於一個消化俄羅斯的進程當中。

這裡有一個「休克療法」比較有名。後來亞洲金融風暴裡面還有一個插曲,美國有一個著名的基金公司,叫做長期資本管理公司。這個公司非常牛,牛到什麼程度呢?這個公司的合伙人裡面,它有幾個是諾貝爾獎的獲得者,還有幾位是美國前財政部高官,比如前財政部副部長,美聯儲副主席等。這麼個人員結構非常牛的公司卻在俄羅斯金融危機的博弈中,突然失敗倒閉了。

圍繞著這個公司,時任美聯儲主席的格林斯潘在前一天還指責中國香港金融管理局,進行行政干預市場(當時的香港金融管理局財政司司長曾萌權曾回憶,自己一夜未睡,嚎啕大哭的決定去行政干預市場,這在當時的香港非常不易,因為香港有一個不能行政干預市場的原則)。

格林斯潘指責香港的金融政策,是破壞自由市場的行為。說了很多類似難聽的話(實際上是只允許挨打,不允許反抗)。但隔天這個美國的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在俄羅斯倒閉之後,格林斯潘的第一反應是什麼呢?就召集歐美金融機構、銀行,干預市場去拯救這個公司。所以說,西方的雙重標準早就有之。格林斯潘也搞行政干預去了。所謂的「大到不能倒」雖然是在08年次貸危機時候的一個著名的說法,但在97年98年的亞洲金融風暴中就已經展現出來了。

第二,西方在當時引爆亞洲金融風暴,經濟上有一個重要意圖,就是打擊日本經濟在東南亞的戰略布局。對於西方這個意圖,中國也看得非常清楚。所以當時日本不敢去救泰國、馬來西亞等。日本也知道,不管扔多少錢進去,都是像石頭掉進了水裡,甚至水花都不會有一個,因為西方正張網已待。

但是中國對於香港的金融危機,是出手相救了的,且後來穩定住了香港的金融。中國之所以敢於出手,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判斷出當時西方的主要的攻擊目標還不是中國,而是針對日本的金融布局,且當時還有一個俄羅斯沒有被消化掉。所以,如果中國出手救助香港,西方敢針對中國爆發金融危機的話,那必然會演變成全球性金融危機。試想一下,東南亞是一個實體商品生產基地,俄羅斯是一個能源基地,如果另一個給歐美提供實體商品的基地中國也爆發了金融危機的話,當時虛擬經濟佔主導的歐美必然也爆發金融危機,這樣的話西方主導的定向危機局面就會失控。

所以當時的中國應該也看到了這一點。一方面在自己的局部,也就是涉及到自己金融穩定的香港,堅決的救市。另外一個方面,在人民幣承諾不貶值這個情況下,作為和中國經濟聯繫十分緊密的東南亞(雖然說當時是日本經濟布局的一個重要陣地),受到的金融危機的衝擊相對人民幣貶值要小很多,當然中國的損失也相對人民幣貶值要小。這就使得東南亞很多國家的幣值瞄著中國的人民幣,當時人民幣就像是一個「錨」,很多國家的匯率反過來參照人民幣匯率,在相當程度下緩解了東南亞的金融金融風暴,這也間接緩解了中國當時面臨的經濟下行的壓力。

基於這些考慮,中國做出了人民幣不貶值的承諾。

那麼對於西方而言,第一個打掉日本的經濟布局,第二個消化俄羅斯。西方的攤子鋪的很大,當中國在香港方向堅定的維護自己的核心利益的時候,所以最後才會有索羅斯在香港敗走這種表面現象,西方在香港的問題上暫時收手。也正是西方在香港的收手,才能夠保障東南亞打掉日本布局,進一步消化俄羅斯這兩個實際成果。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日本金融。我們知道,最近幾年全球排名前十的銀行中,一半是中國的銀行。而在亞洲金融風暴之前,這種局面完全換了個國家,叫日本。排前幾名的全部都是日本銀行。經過了金融危機之後,很多排前幾的日本銀行都瓦解掉了,很多股權發生變更,有的日本銀行被肢解,由大變小,有的直接變成美資銀行。西方通過這一手,收穫很大。

東方音頻團隊以《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為理論基礎,致力於以平實的語言,簡約的文字讓更多喜愛東方時事解讀的粉絲們深入的了解世界局勢演變的內在邏輯。如本文內容上與《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有出入,均以《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時事節簡版》為準。

原文鏈接

備註: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衍射傳媒

推薦閱讀:

中國如何應對韓國部署薩德?
葉門撤僑事件是真的嗎?
以色列宣布明年底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以色列為什麼要這樣做?
G20減排「成績單」公布,給出席漢堡峰會的美日當頭一棒
川普上台,事情起了什麼樣的變化?(一)

TAG:金融 | 國際政治 | 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