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抵制聖誕是個偽命題,融合開放才是文化的生命力!
近日,一則名為《中紀委發通知禁止過「聖誕節」》的網路謠言把今年的聖誕節忽悠成了愚人節。
據《環球時報》的總編輯胡錫進透露:「老胡身在北京,也是一個黨員幹部,必須實事求是說,老胡沒有收到任何今年發的專門針對聖誕節的禁令。」
《環球時報》是什麼概念,你懂得!從胡總編輯口中透露出來的消息,就相當於《人民日報》的非正式版評論,這也就從側面證實了該消息純屬網路謠言。昨天,我試著打開了幾個謊稱國家禁止過洋節的微信鏈接,已全部呈現「此內容因違規無法查看」!
12月24日,我被微信朋友圈抵制聖誕節的圖片刷花了眼,無數「愛國義士」振臂齊唱「中國人不過洋節」的呼聲,好似文革驚雷;五花八門的圖片,仿如義和團手中的十八般兵器,「愛國」又一次成為了刀槍不入的護身符……
本人不過洋節,也從不抵制洋節,但是本人不贊成盲從地過洋節和無腦地抵制洋節。中國人該不該過洋節?這個話題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這就好像在問美國人能不能吃餃子,中國人能不能看西醫一樣可笑。
從概念上講,中國人泛指龍的傳人、炎黃子孫,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公民是中國人,中國幾千萬基督徒是中國人,台灣同胞是中國人,海外僑胞同樣也是中國人。請問,以上「中國人」哪些該過洋節,哪些又不該過洋節?
所以,「中國人該不該過洋節?」是一個亂搞民族分裂的偽命題,它無形中傷害了一些中國人的中國心。
我國憲法明確規定:公民享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和其他公民權利。要討論民眾過「聖誕節」的問題,首先應該把該命題更正為:「我」該不該過洋節!請記住,法無禁止皆自由,過不過洋節是個人的事情,與他人無關。不要因為個人的好惡就強行把幾千萬中國基督徒踢出國籍,把億萬海外僑胞劃在炎黃子孫的圈外。
聖誕節是西方紀念耶穌誕辰的傳統節日,這個節日理應是屬於基督徒的節日。目前,西方的聖誕節已被我國萬能的商家改良成為消費節,說白了就是一個有錢你就任性的節日。
商家的目的是賺錢,消費者的目的是花錢找樂!除了真正的基督信徒,很多人都不在乎聖誕節到底是「耶穌」的節日還是「聖誕老人」的節日。在有些中國無神論者的眼中,聖誕節已經失去了宗教色彩,在許多孩子的眼中聖誕老人才是節日的主角。
前天是聖誕節,新浪微博有很多明星都發送了聖誕祝福,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屬日本美女蒼井空老師了。蒼老師在微博隻言片語,四方好色之徒立即人潮湧動、哈喇子滿地的前來朝聖。前日,一條1500多人點贊的評論暫居榜首,此君如是評論:擼前淫如魔,擼後聖如佛。
看到如此高妙的評論,我頓時笑噴了。這哪裡是在過聖誕節,純粹是耍流氓去了!中國地大物博,人才濟濟,總有一些能人異士可以變著法的找樂玩兒,於是蒼老師的信徒們在她的微博里開心地過了一個「淫蕩節」。
類似評論還有許多,這些評論真實地反映了一部分國人過聖誕的心態。倘若蒼老師想給這幫頑徒們傳道、授業、解惑,估計等到海枯石爛的那一天也未必能夠點石成金……
事實上,生活中有許多節日都是「洋節」,如父親節、母親節、三八婦女節、五一勞動節等。我們每周過的禮拜日也是洋節,它是為了紀念耶穌死後復活升天的節日。這些洋節充分起到了緩解工作壓力,增加生活情趣和凝聚親情關係的作用,並且得到了民眾的廣泛認可。
同為宗教洋節,為何聖誕節和禮拜日的待遇差別如此巨大?其實,洋節本身沒有毛病,問題就出在人們對待洋節的態度上。據有關資料顯示,禮拜日是由清末傳入我國,國民時期開始實行,加之禮拜日比較人性化,自然會得到民眾的普遍認同。現在反對洋節的人們,一出生就便享受到了禮拜日的恩惠,肯定不會有飲水思源的感恩心態。
宗教、哲學和藝術是支撐人類文明進前的三駕車。生活中,我們學習漢字所用的"a、o、e"、音樂五線譜和「哆 、睿、 咪」,幾何的點線面,手錶和公曆紀元,中國歷史上第一張世界地圖,上海復旦大學和許多醫院等,都與西方傳士有關。目前,沒有人能把自己與西方神學擇的一乾二淨。了解這些知識並不需要秉燭夜讀,央視等許多電視節目中就能看到。
許多時候,人們已經習慣了「與生俱來」的福利,所以便會理所當然地認為那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沒有人會因為這些福利與西方傳教士有關而拒絕它。
知識能夠拓寬人的視野、擴展人的思維,讓人們在理性中思考問題。或許,在某些人眼中,西方傳教士僅是十惡不赦的代名詞,他們是可恥文化入侵者,他們是殺人放火的強盜、他們是販賣鴉片的毒梟……
但是,歷史是真實的,從明朝到抗戰,一些傳教士確實為中國做了許多事情,有些甚至意義深遠、重大。比如在科技、醫療、文化等領域,在南京大屠殺期間等等。事實上,我們的生活已與西方文化密不可分,只是你不了解而已……
目前,民眾針對該不該過洋節分成了兩派,為了讓讀者作出客觀、公正的判斷,我從網上搜集了幾條具有代表性的觀點以供參考:
反對方認為:
佛洛伊德說過: 任何宗教,即使是自稱為博愛的宗教,對於那些不屬於它的人們,也一定是冷酷無情的;
沒有根基的聖誕節只會讓孩子跟家長一樣,變得盲目地跟從,喪失了自己冷靜的思考。我不認為暫時虛假繁榮的快樂會對孩子成長有多少益處,現在社會都是那麼浮躁,孩子是我們的未來,如果孩子也和不理性的家長們一樣浮躁,我們還有未來嗎?
聖誕節從根本上來說並不屬於我們,真正的受益者是商家。在我看來,許多家長都很弱智,在那一天穿上聖誕老人的衣服,戴上帽子,粘上鬍子,然後一本正經地給孩子發放禮物,其實這毫無新意,這都是模仿,絲毫沒有創新。
贊同方認為:
聖誕節是對未來充滿期待的節日,新事物即將誕生,光明正在顯現,所以適合年輕人過。傳統節日好像是老祖宗的「表彰大會」,沉湎於過去,看不清未來。聖誕節過的是世界主義,傳統節日過的是家族倫理;
感受「人人平等」的民主氛圍,聖誕節似乎天然地有一種民主氣息,只要你的歡樂是以和平的,不侵犯他人的方式表現,即使是無神論者不走進教堂參加儀式,你也能感受到自己做主的舒暢;
中國的傳統節日找不到信仰的痕迹,幾乎沒有普世關懷。傳統節日也是給領導送禮的節日,實際上是一種權力崇拜,並且這種權力崇拜在節日中得到了升華。
以上觀點均摘自網路,不一定全面、客觀,但是確實是經過理性思考後得出的結果。如果你有興趣,可以自己參考選擇。至於那些未經過大腦加工處理、不值得一駁的噴子言論,在此就不浪費筆墨了。
不管是洋節還是傳統節日,都是對自身文化的傳承,文化的精髓就在於它的包容性和開放性。信息時代加速了全球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有生命力的文化從來不會盲目地抵制、歧視外來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揚長避短,才是優秀文化的發展歷程。
歷史告訴我們,這個世界最終比拼的是文化,文化就是軟實力。這種軟實力需要坦蕩、自由和自信作支撐。
個人認為,文化從來都沒有入侵,只有融合和妥協。元、清文化始終是被漢文化融合了的民族文化。當初,滿清政權的軍事實力何等不可一世,「留髮不留頭」的鐵律征服了人們的軀體,最終滿清文化還是消融在漢文化的懷中…
目前,一些人過聖誕,一些人抵制聖誕;過者過的不知所以,抵制者抵制的一塌糊塗。許多人把抵制聖誕看作是抵制流於形式的「中國式聖誕」,當然還有一些人抵制的是價值觀,最後全部混為一談,化為對文化融合的抵制。
「抵制」這個詞,自從「U型鎖事件」以後,就已經變成了象徵蠻昧無知的貶義詞。所以,今年有人又鬧出了高舉「文化自信」的大旗,抵制「文化融合」的笑話。抵制,恰恰是不自信的表現……
最可恨的是製造網路謠言的無良媒體,這部分人分兩類,一類是真傻,一類是真壞。傻的傻到身在二十一世紀,思維卻被禁錮在清未的辮子頭中,他們的木瓜腦袋居然能把抵制聖誕與八國聯軍進北京牽扯在一起;壞的壞到無事生非、造謠生事,事後還要揚風撒土看笑話賺流量。
過不過聖誕,抵制不抵制聖誕,完全取決於形式。如何過聖誕,如何抵制聖誕卻取絕於自己的思維。總之,不過腦子的「抵制」盡量慎用,井底之蛙的悲劇不在於看不到天空,而在於它一生只看到了同一片天空……
註:糾正一個笨蛋他會討厭你,糾正一個聰明人他會感激你。本文有感而發,就事論事,絕不針對任何人,請勿對號入座!(關注微信公眾號:e朝e夕,更多精彩,不見不散!)
原創作品,謝絕轉載,違者必究!
推薦閱讀:
※中國傳統節日有哪些?
※西方節日在中國愈發盛行,你怎麼看?
※什麼是三八婦女節 三八婦女節的由來
※寒衣節PK萬聖節
※中國百鬼錄,100隻鬼你知道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