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會取代人類嗎?
最近總看到說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未來幾年某些職業會逐漸消失。特別是無人餐廳、無人超市、無人駕駛、智能翻譯等等的橫空出世,還有在與世界圍棋公開賽冠軍選手柯潔的對戰中,機器人AlphaGo的獲勝,人工智慧一時間成為街頭巷尾的熱議話題。
可是,人工智慧真的會取代人類嗎?
網路上搜索「人工智慧」,定義有很多,但是最為大眾所接受的是著名的美國斯坦福大學人工智慧研究中心尼爾遜教授所下的定義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溫斯頓教授所下的定義。尼爾遜教授認為:「人工智慧是關於知識的學科――怎樣表示知識以及怎樣獲得知識並使用知識的科學。」而溫斯頓教授認為:「人工智慧就是研究如何使計算機去做過去只有人才能做的智能工作。」前者強調的是關於知識的認識、獲得和使用;後者則強調的是讓機器來做只有人才能做的工作。
人工智慧在很多方面都會有應用,百度列舉了這些:機器視覺,指紋識別,人臉識別,視網膜識別,虹膜識別,掌紋識別,專家系統,自動規劃,智能搜索,定理證明,博弈,自動程序設計,智能控制,機器人學,語言和圖像理解,遺傳編程等。
具體說來比如:我們的手機解鎖用運用到了指紋識別,人臉識別;我們日常上網所用的搜索引擎就運用到了智能搜索;還有我們的智能客服則運用到了智能語言理解技術……甚至就在今年,百度CEO李彥宏為自己的書《智能革命》邀請了「百度大腦(利用計算機技術模擬人腦)」作了一篇詩歌體裁的序,也讓該書成為國內第一本由人工智慧做序的書。
所以人工智慧確實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的變化和體驗,那有沒有一些領域是人工智慧無法企及的呢?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有一段精彩的人工智慧和人的PK,PK的內容是彈鋼琴。
兩位彈奏者,一位是鋼琴少年李俊傑,另一位是來自義大利的機器人特奧。待他們彈完,觀眾和嘉賓郎朗老師要說出,哪一段是少年彈的,哪一段是機器彈的。
雙方演奏完畢後,現場的觀眾的觀點大約各佔一半。郎朗老師也給出了他的答案——第一段是機器人演奏的,第二段是演奏家演奏的,
主持人撒貝南問:「你是通過什麼判斷的呢?」
郎朗回答:「這邊(第一段)彈的非常勻,沒有任何一個錯音,但是音樂性差了一些。這邊呢(第二段)強弱對比,聽著更有情感,雖然有一個錯音。」當然這一個錯音也成了郎朗老師判斷的重要依據。
回答完畢後,大屏幕打開,現場的觀眾特別是小朋友觀眾都發出的崇拜的感嘆。郎朗老師的判斷完全正確。
再接下來是比速度環節,同一曲《野蜂飛舞》,另一位演奏家徐子航用時54秒,機器人特奧用時52秒。
撒貝南評價道:「在速度上特奧勝出,但是在情感和技巧上子航勝出。」
雙方彈琴的時候,演奏者徐子航是專註的看著琴,而機器人特奧是看著觀眾的,並時不時和觀眾眨眼互動。但是郎朗老師說:「真的是很漂亮,而且最後,還繼續在這麼快的速度裡面繼續加速,但是在音樂上面,可能稍微欠缺一些。」
是的,機器人演奏,只要程序正確,就不會有錯音,速度上也有優勢。但是主持人撒貝南給出了非常精闢的總結:「我相信它彈一百次都一模一樣;但是同樣的曲子郎朗老師彈一百次,一百次都不一樣,每次都有自己新的創作和靈感在這裡頭。」
關於人工智慧不能做什麼,艾瑞克·布爾優夫森 Erik Brynjolfsson , 安德魯·麥克費 Andrew McAfee在他們的文章《人工智慧(AI)能做什麼,做不到什麼》給出了說明:「若要討論人工智慧的極限,一個很好的起始點,就是畢加索(Pablo Picasso)對計算機的觀察:『但它們一無用處。只能給你答案。』從機器學習最近的勝利來看,它們絕對不是一無用處,但畢加索的觀察仍帶來深入的見解。計算機是回答問題的裝置,不是用來提出問題。這表示我們仍然會很需要某些人,他們能夠看出接下來要處理什麼問題或機會,或是要探索什麼新領域,像是創業家、創新者、科學家、創造者等等。」
是的,李彥宏也在那篇機器人所做的未經任何修改的序的末尾附言:「其中既有對人類情感的模擬,又有不同於人的神秘與粗拙。」
而我們與AlphaGo對弈的世界圍棋公開賽冠軍選手柯潔,同樣在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他說了這樣一段話:「『阿爾法圍棋』只是在技術上戰勝了人類,我並沒有感覺到它對圍棋的熱愛和熱情,對它而言,最激烈的情緒也只不過是勝率表上跳動的數字罷了,而我們人類最可貴的就是鮮活的情感和靈動的思想。」
他還說:「人工智慧,不僅僅是挑戰,還有幫助,人工智慧與科技共同發展,這就是未來。」
人工智慧究竟會發展到哪一步我不知道,但是我相信,世界會因為人類的思想和智能的生活而精彩。
推薦閱讀:
※AI重新定義Web安全
※智能家居中的人工智慧階段是什麼?
※人們對徵信的十大誤區
※人工智慧的過去、現在、未來和幻想
※深度卷積網路的識圖能力,強在哪,弱在哪?一個小實驗(多圖)
TAG:人工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