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汪曾祺談寫作技巧:抓住生活中的小靈感

讀汪曾祺談寫作技巧:抓住生活中的小靈感

從小到大我都是一隻實打實的吃貨。少不更事的時候,我的夢想一直是成為一個世界知名的美食家,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去世界各地看看風土人情,品嘗頂級的美味佳肴,然後寫一個關於美食的故事。

這個夢想很快就破滅了,因為我讀到了汪曾祺先生寫的《人間滋味》。

在我還在跟南方同學爭論豆花到底該咸還是甜的時候,汪曾祺先生在 20 年前就已經寫過一篇相當詳細的關於豆腐的考證。

豆腐點得比較老的是北豆腐,北方的豆腐都質地綿密,有韌勁,聽說張家口地區的豆腐可以用秤鉤勾起來走十里地,南方的豆腐普遍比較嫩。

比南方豆腐再嫩一點的是豆腐腦,北方人喜歡開大火,澆汁兒勾芡,稠稠的一碗配油餅吃。比豆腐腦稍老一點的,有北京的老豆腐和四川的豆花。老豆腐的吃法是澆一勺鹹鹵,配韭花和辣椒醬吃,而豆花現在的吃法則多和白糖配搭。

所以引起南北大論戰的甜口豆花和咸口豆花壓根就是兩個品種,根本就沒有可比性。

小小一塊豆腐都能被先生寫出這樣多的名堂,就我這兩把刷子,大概還是比較適合回家種地。汪曾祺先生是著名的京派作家,也被很多人稱作「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

小學時候,印象最深的一篇課文就是汪曾祺的《高郵的鹹鴨蛋》,裡面流著紅油的高郵鴨蛋成功打敗了眾多課文,牢牢霸佔了我心裡最美課文的NO.1。汪曾祺先生的文章好讀得很,基本通篇都是白話文,簡潔、生動、明了。

他極擅長用最簡單的語言寫人物,寫美食,說感情,但這最簡單的,甚至不加任何形容的語言卻往往能使人感同身受,這也是汪先生頗為神奇的一點。

他寫在內蒙古錫林郭勒吃的手把肉,一隻現宰的小羊放到滾燙的熱水裡,不加油鹽佐料,只拿白水煮,煮四十五分鐘之後出鍋,新鮮的羊腿切開還掛著血絲,這個時候的羊肉最是酥嫩軟爛,好吃得不得了。隔著幾頁薄薄的紙都彷彿能聞到新鮮的肉香,誘人得很。

他寫昆明的雨,在一個濕漉漉的午後,他和同學們坐在小酒館裡躲雨,點一小碟豬頭肉,半斤酒,燙了裝在上了綠釉的土瓷杯里,店門口的籬笆上木香花開得正是茂盛,木香花濕雨沉沉。

他在他的短文集里描寫他的祖父——一個才華橫溢卻懷才不遇的老人,也不寫他的才華,也不寫他的想法,專挑他祖父吃鹹鴨蛋的時候那個樣子來寫。

一個鹹鴨蛋可以吃兩頓酒,老人非但不覺得清貧簡樸,反而高興得很,喝醉了就在屋子裡走來走去,高聲朗誦著李白的詩:「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還有他的父親,極擅長畫畫,也很重感情。汪曾祺的生母去世之後,他的父親親自畫了好多紙衣裳給他的母親,夏天穿的、冬天穿的,衣服帽子鞋子應有盡有,極精緻,狐皮大衣領子上毛茸茸的細毛都歷歷可見。

不光是寫人,汪先生也極擅長寫感情,寥寥數筆,飽滿的情感已躍然紙上。汪先生年輕時曾在西南聯大求學,師從沈從文先生,兩人亦師亦友,感情極好。

沈先生過世的時候,汪曾祺去參加他的葬禮,他寫「沈先生面色如常,很安詳地躺著。我走近他身邊,看著他,久久不能離開。這樣一個人,就這樣地去了。我看他一眼,又看一眼,我哭了。」

文字外面的我也跟著哭了。

在現在這個碎片化閱讀的時代,文字大多已經不那麼純粹,要麼添加了太多華麗的辭藻,要麼受到網路語言的影響,輕浮而短淺。寫文字的已經很少有人能像汪曾祺先生這樣,有深厚的國學積澱和豐富的人生閱歷。

也很少有人能用這樣樸實、直白的話語營造出如此生動的景象了。也許碎片化閱讀和「光怪陸離」的網路語言正是我們這個時代語言的特色,就如同精簡和純粹的語言多出現在上個時代。

但是,好的文字魅力是經久不衰的,而這些優秀的東西,也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談到汪先生的寫作技巧,很少,但筆下見功夫。

一、抓住生活中敏銳的小靈感

很多時候在某些情景里我們會突然產生某種微妙的聯想,比如汪先生在那個昆明的午後,產生了「昆明的雨季是綠色的」這樣生動的聯想,把這些記下來,會是非常漂亮的描寫。

在這一點上做得非常好的還有美國非虛構作家杜魯門·卡波特,他也很擅長精準的比喻,比如他把中世紀歐洲女人繁複的髮髻比作「一個難看的、巨大的婚禮蛋糕」。

這種敏銳的感知力需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時時注意,不要漏掉一閃而過的靈感。

二、對待文章要有潔癖

很多不必要的表達必須刪掉,訓練自己用最少的句子表達最精準的感覺。當情感已經激動到無法言說的時候,嘗試著把它們用文字表述出來。

三、注重內在修養的積累。

這是汪曾祺先生寫作中最重要的一點,看汪先生寫美食,我們可以在文章里找到非常多有關古詩、民俗、植物學方面的小知識,這些東西存在腦海里,下筆時不經意就會流淌出來。

當然,這就需要我們讀很多書了。

汪先生說,形容一個東西好吃到了極點,就用「人間至味」這四個字。那麼,大概讀汪先生的書,就是人間至味吧。

推薦書單:

  • 《受戒》
  • 《人間滋味》
  • 《草木春秋》
  • 《老味道》
  • 《做飯》

作者簡介

簡茶,一個非典型新聞專業學生,熱愛美食和文學,喜歡聽故事和講故事。

微信公眾號:新生大學

本文圖片均來自於網路

推薦閱讀:

21天帶你養成閱讀與寫作的好習慣
SCI論文雷區千萬不能踩——這些用到發膩的常用詞
調研文章寫作技巧
醫學英語中常用帶 「a」的表達
究竟寫什麼能讓粉絲猛增,一夜爆紅?

TAG:汪曾祺 | 寫作技巧 | 靈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