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趨勢和指標的關係
來自專欄 熊哥侃股
最近市場一直存在著趨勢和指標之間矛盾的問題,比如說滬指連續大周期頂部鈍化,但趨勢不改,隨小有波折,但最終似乎都化險為夷。我在文章中也反覆提醒朋友們,指標結構要重視,但趨勢不破就繼續持有。
有些朋友有疑問,在後台留言和熊哥探討趨勢和指標之間關係的問題。熊哥一直在想用一種簡單的方式給大家講明白,於是想起用比喻的方法可能更容易讓大家理解。我們就拿生病和打針吃藥來舉個例子吧!
我們都知道,去醫院看病,一定會給你先做檢查,比如量體溫,比如驗血,比如X光。醫院有一套很完整的指標來判斷你是否真的患有某類疾病,比如說你血壓多少,你的白血球多少等等。
但同樣的指標下,不同人的體質所對應的感受是不一樣的。有些人正值二三十歲的青壯年,身體本身的生理狀態還在高亢期,血壓高點,體溫高點,無所謂,即便有個頭疼腦熱,挺挺就過去了,甚至身體上並沒有多少不適的感覺。
而有些人,常年體弱,或已經進入中老年階段,身體的生理基礎本身就是在走下坡路的,同樣的血壓,同樣的體溫下,可能就已經頭暈目眩,甚至卧床不起了。
兩者相比較,自然需要打針吃藥的程度也就不同了,年輕人吃顆感冒膠囊也許就沒事了,年老體弱的可能就需要打針,輸液,甚至住院才能治癒。
就用上述這個例子,我們把人的自身體質看做趨勢,把同樣的生理指標看做技術指標或經典形態,把打針吃藥看做是回調力度。
年輕人生理基礎條件好,身體還在向成熟發育,可以視為向上的趨勢,或者抵抗力強,趨勢支撐強勁。而年老體衰的人,身體生理基礎正好相反,在走下坡路,或者理解為抵抗力弱,趨勢支撐弱。這樣一來同樣的疾病,如果能用數據量化,在不同人的身體上就會有不同的反映了,比如,同樣一次感冒,對於年輕人,挺一挺,吃顆葯,不改其繼續身體發育的趨勢。而對於老年人而言,本身趨勢就不強,甚至向下走,一個小感冒可能會引發其他迸發症造成身體進一步惡化……
然後就是病了之後的處理,年輕人吃點葯多喝水就好了,病後需要休息的時間短,可以看做調整力度小,周期短。年老的人,病了之後又得吃藥還得打針,甚至住院,可以看做調整力度大,周期長。如果一旦出現迸發症甚至可能打針吃藥都不管用,需要手術,也就是下跌中的支撐都被擊穿了,麻煩自然就大了。
那是不是只要是年輕人就什麼病都扛得住呢?顯然不是。如果一個年輕人體質非常好,但一段時間內頻繁感冒生病,其體質也會逐漸衰落,身體從強走向衰也是早晚的事情。大家對照一下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的幾次指數高點也是頻頻出現指標上的頂部跡象,硬挺幾次之後轉向衰落,大同小異。
所以說,判斷市場是否走向衰落,還是先要看趨勢,趨勢向上,指標出現問題,向上方向也會延續,但連續指標出現問題,就要引起重視。如果趨勢是向下的,指標再好,也要時刻警惕,不可大意,因為自身免疫力從強轉弱,需要更長的時間和藥劑來治癒。
簡而言之,還是那句話:趨勢之上,耐心持股,跌破趨勢減倉,跌破大周期趨勢清倉。我想,這麼一說就應該都明白了吧,僅以此文回答近幾日朋友們在後台提出的關於趨勢和指標之間關係的問題。
推薦閱讀:
※上證轉牛!這一板塊再度大漲!
※大時代里丁蟹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最近又要開始炒股:不穩定時期如何做小短線?
※人工智慧時代,判斷型主觀交易還有什麼機會?
※美女首席分析師告別資本圈:這行離人性太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