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石灣杯」青年陶塑大賽入圍作品展開幕
來自專欄 馮瑋瑜收藏
9月22日,2017「石灣杯」青年陶塑大賽入圍作品展在廣東石灣陶瓷博物館拉開帷幕。展覽展出了108件創作題材廣泛、創作手法新穎、表現形式多樣、內容積極向上、代表國內青年陶塑創作較高藝術水平的現代陶藝作品,充分體現了新一代陶藝創作者的創作熱忱。展覽於9月22日至10月22日期間在廣東石灣陶瓷博物館展出,免費向市民開放。
本次大賽自今年4月下旬啟動以來,得到了全國各大藝術院校、各陶瓷產區創作人員的大力支持與協助,來自各地的藝術院校師生、陶瓷產區青年陶藝創作人員踴躍報名參與。入圍作品在廣東石灣陶瓷博物館展出,並出版大賽畫冊進行廣泛傳播。活動充分展示了中國青年陶塑創作者的魅力和風采,成為年輕一代陶藝者展現自我、放飛夢想的舞台,同時也進一步擴大了石灣陶藝在全國的知名度與影響力。
參賽作品極具創新意義,從材質運用、肌理結構、創作理念、藝術語言上均有創新突破,不少作品吸收了最新的西方陶藝技法和元素,讓人耳目一新。
一、作品的內容和表現形式呈現多元化和多樣性。
此次參展作品注重渲染作品的視覺效果,內容和表現形式呈現多元化和多樣性,一些作品用複數的形式和漸變的色彩給人強烈的視覺衝擊。例如參賽作品《浮游生物》,用陶瓷做成海棉般柔軟、富有彈力的質感,生成形態如浮游生物的造型,模擬出物種之間高度相似但又彼此相異的新材料物種。作品以中心向外擴散的組合效果,色彩同步從中心至邊緣逐漸變深的過渡,營造出獨特的藝術美感。作品《神遊》也運用類似的手法來突出主題。有作品用陶塑來表現對微觀世界的探索,通過放大微觀世界中極其細小的顆粒,用藝術的角度來呈現微觀世界的視覺美感。參賽作品《點解》抽取細胞表面點狀紋理的視覺元素進行創作,不同大小的孔洞、圓點有規律或無規律重複組合,模擬細胞表面的點狀紋理,加上對泥變形度的把控和色彩的調配,形成美觀的效果和視覺張力。作品《菌》則表現身邊渺小虛無的存在的細菌,結合創作者的藝術思維展現微觀世界裡的細菌狀態。
▲《浮游生物》
▲《神遊》
▲《點解》
▲《菌》
二、作品體現了工藝和觀念上的創新。
參賽的青年陶藝家很多都有學院背景,他們視野開闊、觀念新銳、技法獨特,用新的藝術觀念、新的製作工藝,創造具有當代韻味的陶藝作品,表現出對陶藝的當代性與實驗性的積極探索。參賽作品《戰駒》,用一組逐漸完善、崛起的馬頭的造型,展現一種迸發的力量和積極奮發、不斷完善自我的狀態,一種奮鬥不止、自強不息、不畏艱險、樂觀向上的精神。作品《DELTA》用三角的抽象符號代表種子,表現在當下這個多元的塊莖社會,我們可以隨處生根發芽,通過極簡化的三角幾何形體作為主體加入綜合材料,表達當代社會我們所處的一種無家遊離狀態。
▲《戰駒》
▲《DELTA》
三、作品體現出對現實社會問題的深度反思。
此次參賽的作品內涵豐富,很多表現出對現實社會問題的關注和思考,如作品《童志浮生》,用陶瓷材料來表現中國留守兒童的日記本,把日記本作為留守孩子思念父母以及表達自己內心世界的重要媒介,陶瓷的質感、重量、永恆性很好地表現留守日記所帶來時代沉重感,陶瓷易碎的特性也隱喻留守兒童內心情感的脆弱,以此呼籲社會正視留守兒童問題。參賽作品《小鞋系列——吶喊》,以數百隻形態各異、色彩豐富的「小鞋」組合,給人震撼的感覺,作品用中國古代對女性規範與禁錮的戲碼——「裹小腳」的小鞋來作為隱喻,表現當今社會這種「裹著小腳」思想的殘念仍以另一種形式存在,如婚戀中的「家暴」、女員工懷孕被辭退等,通過作品為社會上對女性的種種不對等而吶喊。
▲《童志浮生》
▲《小鞋系列——吶喊》
本次大賽作為「2017佛山(禪城)陶藝·建陶設計周暨陶瓷藝術周活動」的重要項目,大賽獲獎名單將於10月18日陶藝周開幕式上公布,並現場頒發獎狀和獎金,一、二、三等獎獲獎作品由廣東石灣陶瓷博物館收藏。主辦方將於10月下旬組織一、二、三等獎獲得者參加高端文化藝術提升交流活動,與國內外頂尖的學術、藝術投資、拍賣市場大咖交流、研討、互動。
禪城石灣擁有深厚的陶瓷文化底蘊,近年來著力打造「中國陶谷」特色小鎮,希望藉助本次大賽搭建石灣與全國陶瓷產區、陶藝院校交流學習的平台,吸取學院和各陶瓷產區的創新理念,與石灣陶藝交融發展,擴大石灣陶文化的內涵和外延,同時吸引更多年輕陶藝家、陶藝新秀來佛山、來石灣發展。
推薦閱讀:
※快樂向前沖的比賽過程是怎樣的?
※極速前進4比賽形式是怎樣的?
※荷賽獎2018年年度圖片大獎入圍決賽作品揭曉
※恭喜WE!哪來的?
※cfpls11中的中國的有哪些?
TAG:比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