屌絲如何逆襲成為億萬富翁,擁有自己的知識體系是第一步

屌絲如何逆襲成為億萬富翁,擁有自己的知識體系是第一步

來自專欄 東哥隨筆

我們每天都在接受大量的資訊信息,朋友圈的點贊、轉發,甚至分享。看起來好像學到了東西,實際運用的時候發現沒有一點用處?

知識更新的速度不斷加快,類似大數據、人工智慧、 物聯網等新名詞紛紛湧現,哪些資訊對我們有價值呢?我們選擇的標準是什麼?我們好像懂得了很多東西,但是別人一問,我們卻講不出來??? ???

我們真的有職場核心競爭力嗎?我們怎麼建立起來?

人工智慧

實際上人和人的差距非常小,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大家讀的書基本是差不多了,接觸的知識和信息的數量本身差異不大,那為啥有些人看起來聰明睿智,而有些人顯得生性木訥。

這往往不是因為他們接觸更多的資訊,掌握更多的知識,核心區別是學習的方式,和思維模式不一樣

我是安東勝,下面我給大家分享一下我是如何學習成長,擁有自己的知識體系的。

1、善於觀察提問,建立聯繫

所謂的高手和一般人最大的區別就是,高手往往看問題一陣見血,直接抓住問題的本質。如何具備這種能力,需要平時多觀察,提問,找到事物背後的聯繫,這些都是需要系統化學習訓練的。

一般日常生活中,看到有用的資訊, 多問問背後都有什麼聯繫,有什麼類似相關的現象。比如我經常乾的一件事情就是看廣告,比如路牌廣告、電視廣告、互聯網廣告等,和朋友逛街兩個小時,他只看美女,還有各種各樣的名車,我看到了100多個路牌,知道了20家大企業如何營銷的奧秘。

我發現互聯網上短視頻或者視覺化的資訊更容易打動別人產生購買的衝動,後來學習神經語言學才知道,人的大腦更容易記住更容易記住圖像,視覺化的信息

喬布斯

對於這個結論,我相信大家5秒鐘就可以記住,但是為了把它變成我的本能,我花費不止5個小時來養成自己的習慣。

喬布斯被譽為神一樣的人物,蘋果的廣告也是我重點關注對象,當年iPod的文案「把1000首歌放到口袋裡」,這句話顯然比「小體積大容量的mp3」效果好的多,因為 「人的大腦更加容易理解和記憶視覺化的信息」,而「1000首歌放在口袋裡」能夠就是更加視覺化的信息。

類似這樣的案例非常多,大家經常關注,就會發現中國的雷布斯,雷軍說了句「颱風口上,豬也會飛。」這是更加視覺化的表達,自然容易朗朗上口,從而被記住和傳播。

風口的豬

我小學學的一些課文,什麼小馬過河,烏鴉喝水到現在還記憶猶新,因為這些都是視覺化的經典故事,也是最容易傳播的。

我們營銷圈子有一個經典的段子就是,最高明的營銷就是,在家編故事,見人講故事,出門賣故事,所謂的故事就是用視覺化的語音表現出來。

歷史上經典的演講,比如馬丁路德金不是說:「我們追求人人生而平等,我們要減少種族歧視!」而是說:「我夢想有一天,在喬治亞的紅山上,昔日奴隸的兒子將能夠和昔日奴隸主的兒子坐在一起,共敘兄弟情誼。」這些都是視覺化的語音容易記憶,也便於傳播。

仔細觀察你會發現身邊有才華的窮人很多,為什麼他們滿腹經綸,學富五車,還是混的窮困潦倒,沒事只能耍耍嘴皮子而已,究其原因就是沒有合理化使用所掌握的知識。

知道是一方面,運用實踐中形成一種本能或者習慣才是關鍵,大家都知道賺錢要多看廣告,真的有多少人實踐了,有多少人分析當下最火的廣告了,有多少人知道廣告背後的原理。所謂的高手只不過思維方式和常人不一樣而已,如果遇到事情喜歡多問幾個為什麼,你的命運自然會改變。

我在接觸到一種新的資訊,發現有價值的理論,總是問自己:還有哪些現象可以被這個理論解釋?還有呢?還有呢?(一般要找到5個以上),這已經成為我的一種習慣,建議大家沒事不要看電視,多看廣告。

一鳴道場

實際上高手和普通人最大的差別,往往並不是知識數量,而是知識之間的聯繫。而且隨著知識的增多,建立聯繫的收穫也會越來越大。

當你只有一個知識的時候,增長1個知識可能就是增長一個知識。但是當你有1000個知識,接觸1個新知識可能意味著增長了5000個知識——因為知識之間是相關聯繫的,而不是獨立的個體.。

2、實踐是王道

當我接觸了一個新知識的時候,不僅想「過去的哪些現象可以被這個知識解釋?」,還要想「我的哪些行為可以被這個知識所改進?」比如——「人的大腦喜歡視覺化」,我的哪些行為或者工作可以被這個知識所改進呢?

平常跟企業家交流互動的時候,自己嘗試多用形象話的語言,比如財聚人才,財散人聚,捨得捨得,有舍有得

人都喜歡和有情有義的人交朋友,假如你剛剛認識一個牛人大咖,你為了讓別人更加認可你,你不能給人家講,你為人多麼仗義、如何熱於幫助別人、那樣別人是不會相信的。那你應該怎麼做?你可以講一個你為朋友兩肋插刀的故事,你生動的講完這個故事,你在朋友心目當中,為人仗義的形象就建立起來了。

總之,當你學習了一個新的知識,一定要提前構思一下——這個知識會如何改變我的行為?將來我可能會怎麼用它?

為什麼呢?因為很多人的問題並不是缺乏知識,而是到了某個時刻想不起來應該用什麼知識。

而這種提前的設想(將來我可能會用這個知識來解決什麼問題),就可以讓你形成一種「本能」,遇了某個問題,就可以立馬想到相應的知識。

就好像熟練的司機開車遇到突然狀況的時候,不用思考也知道松油門踩剎車踩離合——這些知識已經形成了「本能」,可以很容易被應用。

3、歸納總結,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大部分人滿足於既定的任務和日常的生活,不想去深入探索事物背後的原因。而有一部分人卻在別人停止思考、對周圍發生的一切習以為常的時候,仍然積極地探索答案。

大家有沒有這種經歷,有時去買東西選擇機會太多,最後反而什麼都沒買。比如去買水果,到了水果超市發現這麼多水果,一下子不知道自己應該買什麼,最後什麼也沒有買就回來,其實這個背後的道理值得我們營銷人員好好研究,記得以前看過一個心裡學實驗,

研究人員隨機找了2組消費者,在兩組面前都呈現了一系列昂貴的果醬,並且給他們提供試吃機會和優惠券。不同的是A組消費者面前擺著6款不同的果醬,B組消費者面前擺著24種不同的果醬。

結果發現,A組中有30%的人最終購買了果醬,而B組中只有3%的人購買——都說選擇多是好事,但過多的選擇讓B組消費者在比較的過程中心疲力竭,最終放棄了購買。

在心理學上,這種現象叫做「決策癱瘓」,指選擇過多的情況下,人會因為對比選項耗費的過多精力而直接放棄做決策。

這不就是超市的問題嗎?超市決定應該給消費者提供更多的選擇,但是這麼多選擇反而過多耗費了消費者的腦力,最終降低了所有選項的吸引力。

類似這樣的例子很多,比如創業公司剛開始都是把一款產品打造成爆品,類似現在的蘋果手機,早期的小米手機,營銷上面講的單點突破,或者尖刀理論。

生活中類似的事情也很多。青海玉樹地震的時候,我們組織學員募捐就用了這技巧,一開始我的助教說:「玉樹地震,大家獻愛心,為災區捐錢,多少都行!」

結合自己的經歷,我認為不要給大家太多選擇的機會(他還需要想一下到底捐多少合適),因此建議助教改為:「幫幫這些災區的孩子,捐50塊錢吧!」結果募捐的數量大幅度上漲。

捐款

很多人可以容忍生活中的奇怪現象和模糊性。在他們眼裡,世界已經變得如此熟悉,所有的現象都已經見怪不怪,實際真正的機會就隱藏在我們的身邊。但是我卻無法容忍這種模糊性和一知半解。

前一段時間,在地鐵上經常會遇到拿著手機求關注,求掃碼的年輕人,他們都打著創業的旗號,要求大家支持創業者。看到這樣的信息,我總覺得怪怪的,這都是人性本能的體現,人都喜歡伸手索取,而不是分享。

自從微信紅包火起來之後,網上到處是討紅包的微信乞丐,紅包婊!有的還沒打招呼就開始乞討,有的說三句半,就開始了,不給還罵人拉黑,給了又嫌少!

從乞討者角度來講,他認為別人給錢是應該的,也是理所當然的,甚至因為大家的同情心,而助長了這些人囂張的氣焰,如果站在普通大眾的角度,這就是完全的騷擾。

討紅包

用互聯網時髦辭彙來說,他們的行為並不是「用戶導向」的沒有站在用戶的角度分享價值,對於街上搭把手賣藝的人士,我從來都是主動獻愛心,能幫多少幫多少,對於那種赤裸裸的暴力乞討,有零錢一分也不會給。

學了心理學才知道,人考慮問題習慣性先從自己出發,而不是對方出發,這就是人性。

成功學曾經風靡大陸, 各類牛鬼蛇神紛紛走上講台,分享傳播成功之道。我要出人頭地,我要成為家族的驕傲。我要成為億萬富翁,這是大部分人的夢想。不是你要別人就會給你,就拿一個生命的誕生,如果父母不合作,靠你自己門都沒有。人字怎麼寫,就是一撇一捺,相互支持而來。

成功學過分強調主觀能動性,成功都是時代的產物。馬雲能成功就是因為遇到互聯網時代,抓住當下的機會。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一個企業成功很重要的就是踩上時代的節拍,趕上了風口。個人的成功也是一樣,比如10年前,你在北上廣買上5套房,你現在就是億萬富翁了。你會發現成功往往你跟你的個人努力關係不是很大。就拿幾年前房地產而言,只要你能拿到地,那就是穩賺不賠的事情。

創業的機會往往就在身邊——在大部分人對反常的現象視而不見、放棄思考的時候,總有一部分人選擇去解釋它、探究它。因為他們總想活的明白。

比如牛頓萬有引力的發現

牛頓

一天傍晚,牛頓坐在蘋果樹下乘涼,一個蘋果從樹上掉了下來。他忽然想到:為什麼蘋果只向地面落,而不向天上飛呢?類似這樣的現象我們身邊很多人都遇到,為啥只有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這是值得大家思考的,

經常有人問我「你是如何成為牛人大咖的」,寫出來後,我卻發現原來如此之簡單:

1、建立知識之間的聯繫——看到知識後問自己:還有什麼現象可以被這個知識解釋?還有呢?還有呢……

2、實踐是王道——問自己:這個知識可以用於做哪些事?還有呢?還有呢……

3、歸納總結——遇到反常或者有趣的事情,問自己:為什麼會這樣?有什麼理論或者知識可以解釋?有哪些相似的事件?

我知道很多人會不喜歡這個答案,他們更加期待的是具體的一套工具,比如一個思維的模板、一個搜索知識的平台或者一個優秀的書單。

實際上越是簡單的東西,越是有效。就像每天早上起來跑步,短時間你無法看到效果,長期堅持下來,你就會發現效果真的很驚人。

觀察、提問,推理能力的增長跟每天跑步鍛煉身體一樣,需要長期訓練,需要大量的思考、練習和探究,逐漸形成本能。

如何構建龐大的知識網路?並不是要單純多看書多接觸世界就行了,而是有「好奇心」,總是想建立聯繫,想用知識提升現在的工作,想問「為什麼」。

小時候你看到天空是藍的,你會問:媽媽,天空為什麼是藍的啊?太陽為什麼從東邊升起來,從西邊落下去,這些見怪不怪的問題,說明你還有好奇心,直到後來,不知道什麼時候,你對所有的事情都習以為常,失去了對世界的好奇心,也就漸漸失去了洞察力。

當你開始覺得,天是藍的是因為它一直是藍的,公司有這個規定是因為它一直是這樣做的,某個偏方有效是因為一千多年來一直是這樣,那麼你就失去了洞察力。當你缺乏好奇心,你就關閉了通往成功的那扇門。我是安東勝,更多資訊請關注我的微信號512771530

推薦閱讀:

【分享】身價億萬的有錢人的生活是什麼樣的?
百萬富翁人滿為患的國家
情感口述:女友家是億萬富翁,我是選擇離開還是將愛情堅持到底?

TAG:馬雲人物 | 億萬富翁 | 屌絲網路用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