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直腸癌化療路,那些常用化療葯,你應該知道
對部分進展期的患者手術前後加上化療的綜合治療是目前公認的最佳治療模式,同時對複發、轉移的晚期結直腸癌患者,化療和最佳支持治療則是不容忽視的治療方案。近十餘年來,隨著細胞毒藥物臨床實踐和分子靶向藥物的進展,結直腸癌化療取得了矚目的成效。儘管化療藥物進展迅速,新葯層出不窮,但目前結直腸癌的化療葯仍以氟尿嘧啶類、奧沙利鉑和伊立替康三葯為主,呈三足鼎立之勢,今天就詳細介紹這三類化療葯。
1.氟尿嘧啶類
1.1氟尿嘧啶(5-FU)
簡介:5-FU是抗嘧啶類藥物,為白色或類白色的結晶或結晶性粉末,須經過酶轉化為5-氟脫氧尿嘧啶核苷酸而具有抗腫瘤活性,通過抑制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而抑制DNA的合成。此酶的作用可能把甲醯四氫葉酸的一碳單位也轉移給脫氧尿嘧啶核苷酸一磷酸合成胸腺嘧啶核苷一酸。同時對RNA的合成也有一定抑制作用。臨床上用於多種腫瘤如消化道腫瘤、乳腺癌、卵巢癌、絨毛膜上皮癌、宮頸癌、膀胱癌、肝癌、皮膚癌等的治療有效,尤對消化道癌及其他實體瘤有良好療效,可靜脈或腔內注射,口服吸收不完全。靜脈用藥後,氟尿嘧啶廣泛分布於體液中,並在4小時內從血中消失。它在被轉換成核苷酸後。被活躍分裂的組織及腫瘤所優先攝取,氟尿嘧啶容易進入腦脊液中。約20%以原型從尿排泄,其餘大部分在肝中由一般對尿嘧啶代謝的機制所代謝。
用法用量:
靜註:1次500~750mg,隔日1次。國外常用的"飽和"劑量法為每千克體重12~15mg,連續4、5日,以後改為隔日1次,出現毒性反應後劑量減半。也有人採用一開始每平方米體積即給500~600mg,每周1次的方法。1療程總量成人可達5.0~7.5g。
靜滴:毒性較直接注射為低。一般為每千克體重15mg,溶於等滲鹽水或5%葡萄糖液中,滴注2~8小時,每日1次,連續5日,以後將劑量減半,隔日1次,直至出現毒性反應。治療絨毛膜上皮癌時可將劑量加大到每日每千克體重25~30mg,溶於5%葡萄糖液500~1000ml中靜滴6~8小時,每10日為1療程。
動脈內滴註:根據部位不同每千克體重可用5~20mg,溶於5%葡萄糖液500~1000ml中靜滴6~8小時。
局部應用:5%~10%軟膏外用,每日1~2次。也可作腫瘤內注射,每次劑量250~500mg。
口服:一般每日300mg,分3次服,總量10~15g或連續服用至出現毒性反應,即應停葯。
1.2卡培他濱(Capecitabine)
簡介:卡培他濱是一種可以在體內轉變成5-FU的抗代謝氟嘧啶脫氧核苷氨基甲酸酯類藥物,商品名稱為希羅達,能夠抑制細胞分裂和干擾RNA和蛋白質合成,主要用於晚期原發性或轉移性乳腺癌,直腸癌、結腸癌和胃癌的治療。卡培他濱是一種對腫瘤細胞有選擇性活性的口服細胞毒性製劑。卡培他濱本身無細胞毒性,但可轉化為具有細胞毒性的5氟尿嘧啶,其結構通過腫瘤相關性血管因子胸苷磷酸化酶在腫瘤所在部位轉化而成,從而最大程度的降低了5-氟尿嘧啶對正常人體細胞的損害。
用法用量:
推薦劑量:每日2500mg/m
2
,連用兩周,休息一周。每日總劑量分早晚兩次於飯後半小時用水吞服。如病情繼續惡化或產生不能耐受的毒性時應停止治療。卡培他濱片所引起的毒性有時需要做對症處理或對劑量進行調整(停葯或減量)。一旦減量,以後不能再增加劑量。需限制劑量的毒性包括:腹瀉、腹痛、噁心、胃炎及手足綜合征。
1.3替吉奧(S-1)
簡介:S-1是一種氟尿嘧啶衍生物口服抗癌劑,它包括替加氟(FT)和以下兩類調節劑:吉美嘧啶(CDHP)及奧替拉西(Oxo)。FT是5-FU的前體藥物,具有優良的口服生物利用度,能在活體內轉化為5-FU。CDHP能夠抑制在二氫嘧啶脫氫酶作用下從FT釋放出來的5-FU的分解代謝,有助於長時間血中和腫瘤組織中5-FU有效深度,從而取得與5-FU持續靜脈輸注類似的療效。Oxo能夠阻斷5-FU的磷酸化,口服給葯之後,Oxo在胃腸組織中具有很高的分布濃度,從而影響5-FU在胃腸道的分布,進而降低5-FU毒性的作用。
用法用量:
一般情況下,根據體表面積按照下表決定成人的首次劑量。用法為每日2次、早晚餐後口服,連續口服給葯21天,休息14天為一個治療周期,順鉑在給葯第8天靜脈滴注60mg/m2。給葯直至患者病情惡化或無法耐受為止。可根據患者情況增減給藥量。每次給藥量按40mg、50mg、60mg、75mg四個劑量等級順序遞增或遞減。若未見本葯所導致的實驗室檢查(血常規、肝腎功能)異常和胃腸道癥狀等安全性問題,且醫師判斷有必要增量時,則可按照上述順序增加一個劑量等級,上限為75mg/次。如需減量,則按照劑量等級遞減,下限為40mg/次。如40mg/次劑量下仍不能耐受需要減量,則應停葯.
2.奧沙利鉑
簡介:奧沙利鉑在多種腫瘤模型系統,包括在人結直腸癌模型中,都表現出廣譜的體外細胞毒性及體內抗腫瘤活性作用。體內、體外試驗也證實在順鉑耐葯的腫瘤模型中,它仍然有效,因此適用於經過氟尿嘧啶治療失敗之後的結直腸癌轉移的患者,可單獨或聯合氟尿嘧啶使用。關於奧沙利鉑的作用機制,雖然尚未完全清楚,但已有研究表明,奧沙利鉑通過產生水化衍生物作用於DNA,形成鏈內和鏈間交聯,從而抑制DNA 的合成,產生細胞毒作用和抗腫瘤活性。
用法用量:
在單獨或聯合用藥時,推薦劑量為130mg/m
2
,加入250~500ml 5%葡萄糖溶液中輸注2~6個小時,沒有主要毒性出現時,每3周(21天)給葯1次;或85 mg/m
2
,靜脈滴注,每2周重複1次,共12個周期(6個月)。劑量的調整應以安全性、尤其是神經學的安全性為依據。
3.伊立替康(CPT-11)
簡介:伊立替康主要用於成人轉移性大腸癌的治療,對於經含5-Fu化療失敗的患者,可作為二線治療。同時,伊立替康應用於胃癌、食管癌、廣泛期小細胞肺癌的多種臨床試驗正在進行中,就已得出的階段性觀察結果來看,有很好的臨床適用前景,值得密切關注。伊立替康是喜樹鹼的半合成衍生物。喜樹鹼可特異性地與拓撲異構酶I結合,後者誘導可逆性單鏈斷裂,從而使DNA雙鏈結構解旋;伊立替康及其活性代謝物SN-38可與拓撲異構酶I-DNA複合物結合,從而阻止斷裂單鏈的再連接。現有研究提示,伊立替康的細胞毒作用歸因於DNA合成過程中,複製酶與拓撲異構酶I-DNA一伊立替康(或SN-38)三聯複合物相互作用,從而引起DNA雙鏈斷裂,而哺乳動物細胞不能有效地修復這種DNA雙鏈斷裂。
用法用量:
推薦劑量為350mg/m2,加入生理鹽水或5%葡萄糖溶液中靜滴30~90分鐘,每3周1次;或l00mg/m2,每周1次;或125~150mg/m2,每周1次,連續4周,休息2周。若出現嚴重毒性反應(3~4級)時,劑量應減少15%~20%。本藥用於結直腸癌治療多與5~FU、CF聯合用藥。
目前,結直腸癌的化療藥物以氟尿嘧啶類、奧沙利鉑和伊立替康三類為主,雷替曲塞、三氟胸苷等化療藥物也不甘居後,各項臨床實驗都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假以時日,結直腸癌患者定能迎來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少的化療葯,相信這一天不會遠。
推薦閱讀:
※原來晚期肺癌還可以這樣治
※為什麼化療後會噁心、嘔吐和掉頭髮?
※化療後四肢麻木的護理和治療
※化療後飲食調理「脫髮、腸胃疼、便秘和腹瀉」的獨家偏方
※癌症為何能自愈?腫瘤科醫生猜測了這幾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