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劇場》——2017藝術廈門全球女性藝術家邀請展
來自專欄 五月藝廈
《身體劇場》——2017藝術廈門全球女性藝術家邀請展
2017藝術廈門博覽會
ART AMOY 2017
2017藝術廈門博覽會
女性藝術家主題展
展覽時間:2017年5月18日—5月21日
開幕時間:2017年5月19日
展覽地點:廈門國際會展中心
學術指導單位: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國家畫院
指導單位:福建省文化廳、福建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福建省美術家協會、中共廈門市委宣傳部、中共漳州市委宣傳部、中共泉州市委宣傳部、中共三明市委宣傳部、中共龍岩市委宣傳部、中共寧德市委宣傳部
主辦單位:藝術廈門博覽會組委會、ART AMOY 博覽會有限公司
女性藝術家主題展 展位號:C3-84、85、86、87、90、91、92、93
身體劇場——有趣的靈魂在這裡搬演好戲
策展人 林苒
新媒體藝術研究者和創作者,
集美大學美術學院青年教師。
旅法留學和工作7年。
畢業於法國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
與法國魯昂國立高等美院專業雙碩士,
現廈門大學人文學院戲劇專業
新媒體藝術方向博士在讀。
展覽主題 身體劇場
說起身體,男性的身體和女性的身體,我們總是可以聯想到許多關於代表男女性身體的那些辭彙,譬如形容男性的偉岸、孔武有力、肌肉,強健,俊朗;形容女性身體的辭彙-柔軟,細膩,豐乳肥臀,輕盈…這是我們對於性別身體的一些想像。
而拋開性別的身體,哲學家們總是傾向於從精神上和理性秩序出發來規定、限制「身體」。 柏拉圖對於「身體」的思索是「被賦予精神的肉體」(le corps animé)這個概念限定了之後形形色色的形而上學「身體觀」。 尼采則是哲學史上首位真正試圖確立「身體」的基礎地位的哲學家。尼采對「身體信仰」和「身體想像」的論述中,消除了關於對於身體的誤解,顛倒了身體與靈魂的關係,從根本上打破了身心二元對立的模式,成為二者互為生長而去往更無垠的宇宙。
身體這座神殿,不管裡面供奉的是什麼靈魂,如何好好保持它的強韌、美麗和清潔,托起精神之物?如何重新回歸於身體,思索身體自身的直接表現維度?從身出發到心,可以說是一種超越形而上學傳統的一條可行的途徑。
劇場,原本指的是為表演藝術形式的場所,通常指的是建築,而在這裡,我們用身體來做舞台的借喻,在身體中的藝術表演和藝術創作,亦或者可以說是在藝術創作中的身體表演,身體表現。
本次藝術廈門博覽會的女性藝術展「身體劇場」,我開放了單一女性藝術家的甄選,同時也邀約男性藝術家來參加,從而能讓我們聽到關於這個主題更多精彩的發聲。
而我在設置這個主題的時候,只是拋出這麼幾個字給邀約的藝術家們,並不做任何的限定,顧名思義。收取參展作品的時候,發現藝術家們根據命題,各有不同的觀點和創作上的表現,十分有趣。
策展人向藝術家的提出的10個問題
策展人向藝術家的提出的10個問題
林:在目前的生活中您最關心的問題是什麼?
Cest quoi le problème dans votre vie actuellement les plus concernés?
林:您對目前生活的環境滿意么?藝術創作和生活有衝突嗎?
Vous vous satisfaitez lenvironnement de votre vie maintenant?il y a de contradition entre votre art et de la creation?
林:對國內(中國)的當代藝術環境怎麼看?
Comment vous penssez Chine lart contemporain de la Chine?
林:到目前為止最能喚起您慾望的是什麼?
Cest quoi de loin le plus capable de susciter dans votre désir?
林:您為一件事情發過瘋么?有,為什麼?
Vous avez une chose folle?cest quoi, et pourquoi?
林:您的主要生活來源是什麼?
Quelle est la principale source de votre vie?
林:您如何定義自己作品的?
Votre manière de définir leur propre travail?
林:如何看待自己的藝術在當下社會裡的處境?
Comment la situation propre de lart dans la société moderne?
林:您對本次的展覽主題《身體與劇場》有什麼想法?
comment vous penssez le thème de lexposition "le corps et théatre" ?
林:您還有什麼寄語要與藝術廈門的藏家和觀眾們說?
Vous avez un Conseil pour les collecteurs et le public et de lArt Faire de Xiamen dit?
2017藝術廈門女性主題藝術展
部分參展藝術家:陳奕丹、高靈、耿耿、賀曉春
陳奕丹
陳奕丹八十年代初期生於西安的一個書畫藝術世家。18歲前往法國修習美術,開始了留學巴黎的獨立生活,先後就讀於索邦四大及蘭斯等美院學習設計、繪畫、攝影、版畫等,十年間為拓展視野嘗試過多種職業生活。單獨旅行於東歐、北非等二十多個國家。在家庭東方傳統藝術熏陶與西洋文化和思想磨礪下逐漸在當代藝術語境中找出自己獨立的表達。現生活和創作於巴黎。陳奕丹的作品是她人生閱歷在藝術上的沉澱與體現,以攝影、繪畫、拼貼等不同的方式探索人性與對真實的思考。已在巴黎、布魯塞爾舉辦個展,並在倫敦等歐洲多地均有展出。
CHEN Yidan- on the roof 2
CHEN Yidan- lakeside-6-photographie
CHEN Yidan- on the roof 1
回答策展人林苒問題 陳奕丹
1 . 林:在目前的生活中您最關心的問題是什麼?
是創作,怎麼能夠把自己的思考以一個最優的構架表達出來,作品和觀者發生的關係。我比較在意觀者的反饋,喜歡或不喜歡這不是最重要,對於不喜歡的能看到存在的多元的角度,這也很重要。有一次在法國網站上看見有人轉載討論我《lakeside》那個系列的作品,觀點很兩級,在我看來有爭論有疑問比一片讚譽對作品來說要有意義。
2 . 林:您對目前生活的環境滿意么?藝術創作和生活有衝突嗎?
法國是我認為比較適合藝術家的地方,雖然歐洲現在也有很多社會問題,物質享受方面也逐漸在被中國趕超,但我比較看重的是社會生活中人和人之間較成熟的相處關係,包括對於人性理解、社會陋習,以及遭遇到傷害的處理,都有比較成熟的思考和理智的反思,我認為這是一個可以與藝術發生對話的環境。一個社會如果達不到一定的思考能力,接受藝術的容量一定有限。
藝術創作如果和生活有衝突,就會有一種生活在別處的感受,但這個衝突一定要有,要有一個刺點,也是連接點,藝術不是縮在自己的小世界裡,創作是對自己和外界的反思。藝術家的課堂不在學校和畫室,是在生活里,藝術就是生活的修行,需要理解和平衡。
3 . 林:對國內(中國)的當代藝術環境怎麼看?
我覺得藝術在中國,相對於它本身的藝術價值更多大部分的時候其實是作為商品的價值體現的,上面那個問題談到,一個社會如果達不到一定的思考能力,接受藝術的容量一定有限。我講這個並不是說經濟的接受能力,買不買得起,經濟能力當然非常重要,事實是經濟中心在哪裡藝術的中心就在哪裡。但如果一個環境形成不了善性的循環溝通,僅僅是金字塔頂端的點狀交易不可能是一個長久的良性發展。藝術的真正價值是什麼?是救濟人心,是從生老病死動物性的痛苦裡提煉出人存在的價值。我從來不相信藝術距離生活遙遠,除非我們被生活捆綁致死。任何藝術的產生都需要有一個能夠交流的語境,當代藝術能在西方起勢是依靠哲學社會學等多門旁科在同一階段達到共振所促成的多方支點, 但是很明顯在中國,不僅普通人覺得距離藝術遙遠,連很多知識階層的理解都尚且在水面以下。這個還需要藝術家和知識分子階層做出大量的努力。
4 . 林:到目前為止最能喚起您慾望的是什麼?
我希望自己是一個能創造出有給予價值的人,比較大的給予價值。有好奇心,就是你一直向前走,想看一看,把所有才智都用盡以後,你能到哪裡。如果做不到,就會是最遺憾的一件事。我能忍受生命里的孤獨和失敗,但是絕對不能忍受平庸和無聊,這個是底限,就是不能喪失獨立的思考和判斷力。
5 . 林:您為一件事情發過瘋么?有,為什麼?
貪嗔痴吧,人性自帶的。你看馬路上癲狂發瘋的大多是為這個,人需要有文化是因為,文化是每個地域通過長期摸索搭建起的用來調和處理人性的關係,不一定是書面的知識量。如果沒有文化喪失的不是知識,而是對於生活的判斷力。人生註定有其不可避免的終極悲劇性,我們需要文化創造的力量來解答包容它。人性可以是無底且脫韁的,能夠制約它的就是你的觀念、修為的貯備,在價值觀里告訴自己沒有事情值得自己變成一個瘋子。但這並不意味著人不應該有血氣,血氣是擔當,這不一樣。
6 . 林:如何看待自己的藝術在當下社會裡的處境?
這個世界,不是因為某些人說的話有價值才有人聽,而是因為你站在了有價值的地方才會有人聽你說話。但在這一切之前,你一定要讓自己變得有內容。我從小的時候就一直在隱隱地疑惑藝術到底有什麼用,我不想說藝術一定要承擔一部分社會責任這種話,因為我覺得這不應該是藝術創作的目的,這只是藝術發生後的一種效果,藝術是表達人心裡非如此不可的東西,至於是不是有意義自會有它自然的反饋,好的藝術會具有它的社會影響力。但不能夠實用性地直接告訴創作者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我十分厭惡這一點。擁有在以西洋為中心的藝術世界裡來自東方文化的身份,我得興於此,因為有拉伸,而且有空氣。
7 . 林:您對本次的展覽主題《身體與劇場》有什麼想法?
哈哈,尊重策展人的想法。劇場是有觀眾席的空間,身體是最誠實無法掩飾的表述,我給勇於上台者點贊。
高靈
高靈,目前居住於上海。
藝術家,常常運用視覺、攝影、裝置和行為等多種媒介,審視日常生活並做出奇特和幽默的干預和重設,消解藝術和生活的界限。於2008年與藝術家何穎雅共同創立的LING & COMMA藝術小組,基於人和物的互動,探索女性在公共空間所衍生的各種概念:滋長的討論,對都市環境和公廁的干預。代表作品《女泉》。
個人藝術作品曾經參加大聲展、米蘭設計周、紐約E-Flux < PAWNSHOP >展覽、英國首屆華人藝術雙年展、舊金山中華文化中心《我們WOMEN》主題展、香港WYNG大師攝影展等國際國內展覽。組織策劃《小賣部》、《有種——女性生活想像》、《日曆餐廳:七夕》、《糊了:二條藝術節》、《展銷場第五期:水貨》等藝術項目和展覽。
2009年曾受邀作為訪問藝術家駐留柏林藝術空間PROGRAM和漢堡Kontemporar畫廊,參與藝術項目PUBLIC,同時開始個人藝術項目《哈%^~欠》。其後於<WOMEN我們>主題展展出兩份作品《女泉》和《胸器》。此展覽於2011年在上海揭幕,其後巡迴至舊金山及邁阿密展出。2012年她與上海女愛合作,用《胸器》在上海地鐵2號線進行行為藝術 「 我可以騷 你不能擾 」,作品引起全國廣泛討論,並登上英國廣播公司及經濟學人等國際媒體。同年接受國際學術期刊< YISHU > 訪談,並於2013年接受倫敦泰特美術館亞太研究中心專訪,受舊金山鳳凰衛視新聞採訪,接受美國藝術評論家和策展人Barbara Pollock訪談。
藝術項目《大霧 The Big Mist》發起於2013年1月,時值北京被霧霾深深籠罩,而整個亞洲城市空氣環境亦日益糟糕。項目從facebook、weibo、豆瓣等社交網路媒介公開徵集回應空氣污染的圖片。《大霧 The Big Mist》至今收集了數百幅行為照片,相片來自世界上的不同城市,從北京到香港,加德滿都到柏林,倫敦到馬德里。藝術家希望通過相片中幽默的行為表演,質疑工業過度發展所帶來的各類污染問題,作出一次無聲的集體吶喊。項目仍然在進行中,更多的行為圖片將加入。
2016年開始的《大霧有機面罩》是《大霧》項目的延續,將來自日常生活用品的粽葉,唱片,葫蘆茶漏,蕾絲,海綿抹布等改造為可以抵禦霧霾的面罩,並邀請了愛好者在公共場所佩戴拍攝。
大霧捲紙蒙面001
胸器 Hey!TTTTouch Me!
大霧有機面罩
回答策展人林苒問題 高靈
1、林:在目前的生活中您最關心的問題是什麼?
「赤裸的孩子美麗而莊嚴/紅花開滿天空/可笑那不成樣的舞者/隨著無人吹奏的喇叭起舞」
分享最近喜歡的一首詩吧。學習欣賞和接受最真實自然的一切,讓自己及生活變得簡約清澈,是我目前最關心的事。
2、林:您對目前生活的環境滿意么?藝術創作和生活有衝突嗎?我覺得我們生活的環境在一點一點的變,空氣,水,食物的質量,甚至情感的質量,都在變,看得見的霧霾,看不見的水的重金屬超標等等,我想這些和我們每一個人的心息息相關,它是一個大循環。
我的工作方式常常是發現日常生活中的問題,以或幽默或調侃的方式從入手,再展開討論再解決問題。它們是一體的。
3、林:對國內(中國)的當代藝術環境怎麼看?中國現在的當代藝術環境很熱鬧也很有意思,區域和環境對藝術家的影響也很有意思。大概是興趣點的關係,我個人還是比較欣賞輕靈富有禪機的作品,而且我相信為人和創作是一體的,生活中簡約的人做事為人也會是直截了當的。
4、林:到目前為止最能喚起您慾望的是什麼?最能喚起我慾望的大概是美妙的素食大餐了,從2009年斷斷續續開始了素食,就發現素食大大的解決了自己忽高忽低令人抓狂的情緒問題,比如例假前後的一系列情緒失控,女性朋友們聊起來都有種種的體驗。
5、林:您為一件事情發過瘋么?有,為什麼?會啊,會為創作發點瘋。因為我的作品通常需要人去演繹,找不到人的時候就自拍。
記得為藝術項目《大霧》拍第一張照片時在倫敦,大雪紛飛里一個人蒙著臉,什麼都看不清,戴著頂艷橘紅色的帽子,不停的在相機和小橋之間跑來跑去,調位置對焦距對動作,零下十幾度,指頭直疼,現在想起來都會佩服這個瘋女人哈!
6、林:您的主要生活來源是什麼?主要來自於產品設計和攝影,還有自己創立的一個小設計品牌,也都是和生活相關的一些小概念物件,跳躍於實用主義和異想天開之間。
7、林:您如何定義自己作品的?消解藝術和生活的界限,將藝術運用到處理生活的細節,協調女性身體在生活中的便利——為生活而藝術,是我一直探索的議題。
8、林:如何看待自己的藝術在當下社會裡的處境?我的藝術作品多是探討藝術介入當代女性日常生活,期望以藝術實踐來影響現代女性生活。例如《女泉》,《胸器》,《大霧有機面罩》,這些作品,在使用和實踐的過程中,產生了一系列的反應以及公共空間人們對此的反饋,同時也進入社會視野被賦予新的意義。
9、林:您對本次的展覽主題《身體與劇場》有什麼想法?這次展覽主題《身體與劇場》,讓我想起一些以身體創作的藝術行為作品。或許我們可以一起挖掘一些身體的潛能,例如探究身體在不同環境和狀態下的反應。把喜怒哀樂驚嚇悅等等一系列反應圖像化動態化也很有意思。
10、林:您還有什麼寄語要與藝術廈門的藏家和觀眾們說?來過廈門很多次,感覺廈門是一個能夠讓人慢下來的地方,生活也有滋有味,海的能量讓這裡的人有一種寬容和開放性。這些都是我們內陸的人嚮往的特質。希望能夠借這次展覽的機緣和廈門的藏家和觀眾們有更好玩的互動和交流。
耿耿
耿耿 生於山東濰坊,2009年畢業於山東藝術學院油畫系碩士研究生。現居北京和上海,職業創作。
參展經歷:
個展:
2017年2月 《一半的智慧-國際女性藝術展》 上海
2016年11月 女性力量-新維度 國際女性主義巡迴展 798大千藝術中心 北京
2016年9月 個展 《如果愛有顏色》耿耿與LOMO跨界藝術展 lomography三里屯 北京
2014年5月 「一花一世界」個人油畫展 阿特畫廊 宋庄 北京
2012年11月 「我畫我心」個人油畫展 彩虹橋藝術文化中心 北京
群展:
2016年1月 新意2016兩岸三地中青年藝術家巡迴展 雍和藝術館 北京
2016年1月 第三屆亞洲青年藝術家提名展 今日美術館 北京
2015年12月 「游於藝」 寶甄藝術館 北京
2015年9月 物之哀 上海
2015年8月 goart藝術節 國貿中海廣場 北京
2015 年5月 晏之藝 –色 界 環球金融中心 北京
2015 年3月 步步高藝術節,巡展 湖南
2014年10月 藝梵財富、共同藝術基金&微尚海 尚嘉中心 上海
2014年9月 宋庄藝術博覽會 上上美術館 北京
2014年9月 安吉君瀾藝術節 浙江
2014年8月 「共同藝術基金& 微尚海」長安街賽特 北京
2013年4月「春 綻放」第二屆青年油畫家聯展 國粹苑 北京
2013 上海迪拜藝術交流展 大明律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上海
2012年6月 巴黎秋季藝術沙龍 海南
2012年6月 首屆青年油畫家聯展 銀河空間美術館 北京
夢魘夏 80 x80cm布面油畫2014 作者 耿耿
涅槃 80X80cm 布面油畫2016 作者 耿耿
我是你的朱麗葉 布面丙烯 80X100cm 作者 耿耿
回答策展人林苒問題 耿耿
1,目前的生活中您最關心的問題是什麼?
好像還有點多,但就目前最緊要的就是環境問題。比如我個人愛好健身,運動需要清新乾淨的空氣,這對我來講很奢侈,所以目前我最關注的就是每天起來看看天空是不是藍色的,空氣的污染會不會影響我生一個健康的孩子,會不會影響到女性的身體健康和生育。因為我喜歡未來也熱愛新的生命。2,您對目前的生活環境滿意嗎?藝術創作和生活有衝突嗎?怎麼說呢,看站在什麼角度,站在創作的角度我很滿意,但在人類對幸福的美好憧憬和普遍美好的期待面前有所悻悻然。我的創作和生活不衝突。3,對國內的當時藝術環境怎麼看?
大多數的藝術家秉持著藝術家的美好情懷,為心中的藝術用自己的方式致以崇高的敬意。極少數希望通過藝術的途徑實現自己的世俗的價值存在。4,到目前為止能喚起您慾望的是什麼?愛情,親情,母愛,和平。5,您為一件事發瘋過嗎?有,為什麼?愛情,因為狹隘。6,您的主要生活來源是什麼?很幸運是我的作品抑或是我選擇的藝術道路。遇到了很多支持我的人。7,您是如何定義自己的作品的?從小愛著眼為世間大愛尋找方向感。8,如何看待自己的藝術在當下社會裡的處境?不討商業的歡心,但會引起真實受眾的共鳴。9,您對本次展覽的主題《身體與劇場》有什麼想法?我倒覺得我的作品正恰如其分又毫無違和感的進入到了這樣的主題設定里,我的生活以再創作的方式融入畫布形成一種幽靈式的舞台劇效果,不知主辦方的意圖,自我感覺無違和感。10,您還有什麼寄語要與藝術廈門的藏家和觀眾們說?關注女性,關注女性藝術家,每一朵花都有其不一樣的展開方式。賀曉春
賀曉春
2007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獲碩士學位
現為廣東文藝職業學院藝術設計系 講師
2005年義大利羅馬美術學院終身教授特勞蒂與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作品師生展廣州美術學院美術 廣州中國
2006 年第二界中國美術院校師生油畫作品展 大芬村美術館深圳中國
2006 年廣州如意畫廊超級英雄廣東藝術新勢力聯展 如意畫廊廣州中國2007 年廣東省第二屆新青年美術大展 廣東美術館廣州中國
2008 年嶺南當代風景油畫巡展 德懿美術館佛山中國
2008 年首屆中國百位著名書畫知識產權文化題材優秀作品展 北京中國
2008 年「向諾克林致敬」廣東當代女性藝術家聯展 如意畫廊廣州中國
2009 年798大象藝術空間「青春地坪線」聯展 798大象藝術空間北京中國
2009 年廣東省第三屆當代油畫大展 廣東美術館廣州中國
2010 年廣東油畫風景協會「燦爛」聯展 德懿美術館順德中國
2010 年廣東第四屆當代油畫藝術展 廣州市藝術博物院廣州中國
2013 年「暖春」廣東當代藝術家聯展 文瀛藝術高地廣州 中國
2013 年「意.境」---中國當代青年油畫家邀請展 浙江美術館杭州 中國
2014 年「傳承文化翰墨中華」五省市青年美術書法優秀作品巡展 新疆北京天津太原廣州中國
2014年 南都名家推薦展《迷離的碰撞》南都藝術大道 廣州 中國
2014年 廣東省第五屆當代油畫藝術展--圖像的敘事性 廣東美術館廣州 中國
2014年 「斷層」--未完成繪畫作品展 5藝術中心 中國
2014年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5周年——廣東省美術作品展 廣州市藝術博物院廣州中國
2014年義大利斯波勒托藝術博覽會 斯波勒托 義大利
2015年新感知中國新一代女性藝術邀請展 藝術門 上海中國
2015格物致知聯展 尚邦市博物館 法國
2016年廣東省第6屆當代油畫藝術展 關山月美術館 深圳
2016年「內燃」中國新一代女性藝術家 布羅德美術館 美國
作品名:《道》 尺寸:60×80CM 2014年 布面油畫
作品名:《中國製造》,尺寸:130×150,材料:布面油畫,年代:2014年
作品名:《如果螢火蟲答應來接我們》,尺寸:30×80CM,材料:布面油畫,年代:2015年
回答策展人林苒問題 賀曉春
1、林:在目前的生活中您最關心的問題什麼?
賀曉春:一些關於生命的問題。
2、林:您對目前生活的環境滿意嗎?藝術和生活有衝突嗎?
賀曉春:還算滿意,就算在忙也不會停止創作。衝突很定有的,關鍵看自己如何選擇。
3、林:對國內(中國)的當代藝術環境怎麼看?
賀曉春:缺乏生長的土壤,出現一些很可笑的類分。
4、林:到目前為止最能喚起您慾望的是什麼?
賀曉春:新作創作構想。
5、林:您為一件事情發瘋過嗎?有,為什麼?
賀曉春:年輕時喜歡為一些小事情發瘋。
6、林:您主要的生活來源是什麼?
賀曉春:教學的工資。
7、林:您如何定義自己的作品?
賀曉春:在試著找尋生命的印記。
8、林:如何看待自己在當下社會裡的處境?
賀曉春:適度妥協。
9、林:您對本次的展覽主題《身體與劇場》有什麼想法?
賀曉春:展現真實的力量。
10、林:您還有什麼寄語要與廈門的藏家和觀眾們說?
賀曉春:祝大家平安祥和!一起做點有益社會的事情!
展覽發起人:王新倫
王新倫
王新倫,1985年畢業於安徽師範大學美術系,中國畫專業。同年分配在安徽淮北煤炭師範學院美術系任教,1996年2月調入福建廈門集美大學藝術教育學院美術系,1997年在中國美院國畫系進修學習,1998年考入中國美院中國人物畫研究生課程班,2000年結業;2004年在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訪學。2010-2012年在中國國家畫院馮遠工作室做訪問學者。
現為集美大學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福建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福建省美協中國人物畫藝術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廈門市美術家協會主席,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高研班導師。
學術顧問:陸蓉之
陸蓉之
陸蓉之(VICTORIAYUNG-CHIHLU),美籍華人,著名策展人、藝評家。曾任上海當代藝術館創意總監、上海外灘18號創意中心藝術總監,並在台灣實踐大學設計學院專任教授,台灣輔仁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兼任教授,還擔任美國加州國際藝術基金會亞洲地區策展人、台北當代藝術館基金會董事、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史論系客座教授等職。曾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就學,獲美國加州州立大學美術學士及碩士。現旅居美國洛杉磯及中國台北。
教育經歷
1970在台北故宮博物院工讀
1970-1971台北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肄業
1971-1973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
1975-1976加州色利圖市學院
1978-1979加州州立大學福樂敦分校
1982-1985加州州立大學福樂敦分校學士
1987-1989加州州立大學洛杉磯分校碩士。
任職經歷
1979-1981&1982-1983階一畫廊(替代空間)總監
1981-1986美國飛速電訊公司董事長
1987-1994美國加州國際藝術基金會亞洲地區策展人
1988-《藝術家》雜誌社特約編撰
1988-1990美國洛杉磯文化局市立畫廊管理委員會委員
1988-1990美國洛杉磯藝術核心畫廊管理委員會委員
1990-1991中山大學兼任講師
1991-1992實踐設計管理學院兼任講師
1992-1993東海大學兼任講師
1994-1996朝陽技術學院視覺傳達設計系專任副教授兼系主任
東海大學副教授
2001-2002實踐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任
目前實踐大學設計學院專任教授
輔仁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兼任教授
美國加州國際藝術基金會亞洲地區策展人
台北當代藝術館基金會董事
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史論系客座教授
上海外灘18號創意中心藝術總監
台北實踐大學時尚與媒體研究所專任教授
上海當代藝術館創意總監
目前:北京月亮河當代藝術館館長
- END -
推薦閱讀:
※做一個相貌平平的女性是什麼感覺?
※如何看待GQ公號推文《一桌沒有姑娘的飯局,還能叫吃飯嗎》中的男性形象?
※《伴娘》:大齡剩女的悲劇,別人眼中的喜劇
※有沒有什麼美食適合女生例假的時候吃?
※38年的潮流,都在這本時尚聖經的封面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