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小白人,彷彿吹口氣,捧在手心就會活過來
來自專欄 五月藝廈
這些小白人,彷彿吹口氣,捧在手心就會活過來
原創 2017-03-28 貓廈 藝術廈門
2017藝術廈門博覽會
ART AMOY 2017
2017藝術廈門博覽會
陳威紅、楊德寶、蘇春華、許文矛
展覽時間:2017年5月18日—5月21日
開幕時間:2017年5月19日
展覽地點:廈門國際會展中心
指導單位:福建省文化廳、福建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福建省美術家協會、中共廈門市委宣傳部、中共漳州市委宣傳部、中共泉州市委宣傳部、中共三明市委宣傳部、中共龍岩市委宣傳部
主辦單位:藝術廈門博覽會組委會、ART AMOY 博覽會有限公司
陳威紅、楊德寶、蘇春華、許文矛 展位號:C1-64
在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各行各業,都會有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集大成者,被後世奉為「一代宗師」,曰「聖」。如「詩聖」、「書聖」、「茶聖」等等,而作為古代中國文明符號的瓷器,有一個種類的瓷器出了代表整個行業最高榮譽的「瓷聖」——那就是德化白瓷。
德化白瓷的宗師何朝宗擅長塑造觀音像,所以整個德化的白瓷在人物塑造上也特別引人入勝。當代的德化白瓷藝術家不再拘泥於程式化的菩薩造像,他們創作出來的小白人,萌,溫潤,晶瑩如玉,彷彿吹口氣,捧在手心就會活過來。
陳威紅
女,1985年出生於廣東省梅州市,畢業於景德鎮陶瓷學院,受聘於泉州工藝美術學院。2003年至2008年於叔父余洪斌工作室學習雕塑製作,2008年至2010年於宜興王小龍、高麗君伉儷王氏道藝軒工作室學習紫砂壺製作。2010年到德化蘊玉瓷庄學習德化瓷製作,2011年落戶德化與丈夫楊德寶創辦名翎瓷工坊陶瓷研究所。
借著德化白瓷的純潔與乾淨表達一些觸動我內心的事物,表達內心想要闡述的愛。
作品欣賞 | About the Appreciation
作為一名創作者來說,它的靈感、載體來源更多的是生活,作為一名女性創作者則更為感性!當我的孩子哇哇落地的時候,我被他所感動。幼小的身軀,稚氣的面龐,對世界懵懂的神情,每一個鏡頭都能牽動我心。每個孩子在剛出生的時候總是最純真的,他們是我們生命的延續,是我們的未來,有一天我們也希望他們破繭成蝶。
「繭」是某些動物(如蝴蝶、蛾、水蛭等)幼蟲期形成供蛹休眠之小室,給幼蟲提供生長發育的環境。而我認為人類同樣有一個像繭一樣的生長發育環境。故而把作品取名「繭」。
走過各大陶瓷產區,對各大產區泥性的把握與燒成的認知,接觸當代藝術、傳統藝術,對陶瓷的材質的選擇也是因為其永恆材質且成型工藝繁複,具有挑戰性。我們在思考前人有很好的經驗留給我們,我們應該繼承跟傳承,而活在當下必定要反映當代,那麼怎樣繼承傳統反映當代則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也是我一直要表達的創作的方向。
參展情況
2008年,作品《女人體系列》入選第八屆全國陶瓷藝術設計創新評比。
2009年,作品《飛魚壺》獲廣東省陶瓷藝術設計創新評比銀獎。
2010年,作品《延續》入選第九屆全國陶瓷藝術設計創新評比。
2011年,作品《太湖石》參加第三屆福建省陶瓷藝術設計創新評比。
2012年,作品《悟》獲「閩藝杯」陶瓷藝術創意設計大賽銅獎。
2015年,作品《棲》《暗香》參加「採樣-德化當下陶瓷藝術生態展」。
2016年,作品《繭》參加「點瓷化境-當代陶瓷藝術展」。
楊德寶
男,1987年出生於德化2003年就讀於德化陶瓷職業學院。2008年畢業後師從德化,百年老字號「蘊玉瓷庄」第四代傳人蘇獻忠老師,2011年創辦德化名翎瓷工坊陶瓷研究所。
作品欣賞 | About the Appreciation
參展情況
2007年,作品《說唱古今》獲首屆福建省陶瓷藝術設計創新評比金獎。
2008年,作品《唐風》獲第二屆福建省陶瓷藝術設計創新評比銅獎。
2009年,作品《唐人馬球》獲「閩龍杯」全國原創設計CCTV電視大獎賽總評比二等獎及最佳材料獎。
2010年,作品《唐人馬球》獲第九屆全國陶瓷藝術設計創新評比銀獎。
2011年,作品《蹺蹺板》獲第三屆福建省陶瓷藝術設計創新評比銅獎。
2015年,作品《高山流水覓知音》獲福建省工藝美術精品「爭艷杯」大賽銀獎。
蘇春華
畢業於福建省泉州工藝美術職業學院藝術設計,師承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縣百年老字號《蘊玉瓷庄》第四代傳人國家級大師蘇獻忠,2014年創辦工作室。
作品欣賞 | About the Appreciation
許文矛
畢業於福建省泉州工藝美術職業學院藝術設計,師承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縣百年老字號《蘊玉瓷庄》第四代傳人國家級大師蘇獻忠,2014年創辦工作室。
在德化、陶瓷是歷史、陶瓷是文化、是藝術、是科學、是情感...,德化白瓷故有「象牙白、豬油白」等美稱,它的質地堅密、晶瑩如玉、釉面滋潤似脂、在白瓷系統中具有獨特的風格。它的晶瑩如玉、細膩為我的創作題材提供更多選擇。
許文矛的作品以德化白瓷為材質,在創作上力求去繁從簡、講求意境和感受,作品注重情感的表達和手法的創新讓作品更有張力、更具不朽的生命力。
作品欣賞 | About the Appreciation
- END -
推薦閱讀:
※楊清檸五一當天曬美照,各種擺拍猶如換臉,還不消停,網友:給你拍照的是換的新男友嗎?
※從下崗女工到蜀綉大師,她的作品掛進了人名大會堂
※書畫家王三石葡萄藤下的探索與求知
※上來就摳細?節,所以你怎麼都畫不好
※在新南威爾士大學讀藝術是怎樣的一番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