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人生教科書》作者關明華呼籲舉辦《中國詩詞大賽》

《人生教科書》作者關明華呼籲舉辦《中國詩詞大賽》

來自專欄 人生管理諮詢工作室

《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落幕已經有些時日了。在感嘆中華古典詩詞豐富、深邃、絕美、悠遠之餘,在讚賞節目策划到位、選手優秀、點評得當、主持精彩之際,也有一些揮之不去的困惑,非一吐為快不可。其中最大的一個困惑,就是當代為什麼不再出詩聖詞仙?圍繞著這一困惑,難免會跟來五問——

難道是這種傳統的形式過時了?

《中國詩詞大會》之火爆,再一次毋庸置疑地用事實否定了「過時說」。

中國民主革命至今,不過只有百餘年時間。對封建制度深惡痛絕的曠世偉人毛澤東,卻對中華傳統文化篤愛有加,他用高超的詩詞藝術記錄了革命戰爭、民族戰爭、艱苦生活、政治風雲等歷史進程和重大轉折。毛澤東的詩詞藝術實踐,不但繼承和發展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更開創了用古典藝術形式描寫現代人生與社會之先河,給中華古典詩詞的發展樹立了新標杆。第二季《中國詩詞大會》增加毛澤東詩詞題目,更彰顯了毛澤東「古為今用」的思想。

在當代民間,中國古典詩詞也有著深厚、紮實的發展根基:幾乎家家兒孫咿呀學語時便開始背誦「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成人之後,仿照古典詩詞記錄生活感悟、抒發人生情懷、潛心詩詞實踐者大有人在;及至中年老齡,將自己的心血結集成冊,甚至自費出版,分發親友者也不鮮見……

事實證明,雖然那些陪伴經典詩詞誕生的菜油燈、煤油燈早已進了歷史博物館,可當人們用心面對中華古典詩詞時,卻沒有一點過時的感覺。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只要漢字還在,中華古典詩詞不但今天沒有過時,將來也不會過時。每一代中華兒女的歷史使命,都應包含著對她的自覺繼承、努力弘揚和促其發展。

難道是人們的文化水平下降了?

這是一條誰都不會認同的所謂理由。當然,如果說當代民眾的古漢語水平不如古代讀書人貌似還能勉強說得通。但是,別忘了那時候的人口基數並不大。哪怕是唐朝鼎盛時期,全國的總戶數也不過900餘萬,總人口也才剛剛5000萬出頭。可是今天的中華民族呢,有接近14億的總人口,相當於盛唐的28倍,光是每年畢業的大學生就有將近800萬之眾。建國以來,國家培養的文、史專業大學生群體估計也該有千萬人之巨了吧?

不說其他學科的大學畢業生,僅僅是文、史兩類的總人數,也已經遠遠超過唐宋時期詩詞作者總數的若干倍了。難道這些自幼背誦唐詩宋詞、讀書至少15年以上、專攻中文或歷史的高知,還能說是文化水平不及當年的文人墨客嗎?如果一個文、史科的大學生寫不出幾首像模像樣的詩詞來,如果一個大學畢業生腦袋裡裝的「段子」比詩詞多,如果讀書十數年卻只能編造出類似「×絲」、「逗×」、「撕×」、「苦×」等淫俗網路新語,這豈不是民族的悲哀么?

再說理工高知和沒讀過大學的民眾,文化水平也都不會低於唐宋時期吧?千年之前,是讀書人佔少數,占極少數;千年之後,是讀書人占多數,占絕大多數。如果詩詞的形式不過時,且民間喜愛者眾多,科學文化又高度普及,卻繼承得不好、弘揚得不夠,原因何在?值得深思。

在《人生教科書》第三篇第十六章,我集中闡述了「人生離不開文、史、哲」的觀點,強調語言和文字是人生思維、表達和溝通的工具,並且具有不可替代性和終生不可或缺性兩大基本特徵。中國古典詩詞,則是漢語的凝鍊和精華。不論在什麼年代,如果具有一定的詩詞修養,既是文化標誌,也是修養標誌,還是品位標誌。

難道是生活真善美比古代少了?

毫無疑問,經過千餘年演變,民族發展、社會進步也是不爭的事實。既然是發展、進步了,人間的真、善、美就一定是比原來更多了。詩詞,除了抒發胸臆、表達感情之外,更多的是用來歌頌真、善、美的。

千年之前,能夠出現雄奇奔放、俊逸清新、極富浪漫主義情懷的詩仙,心系蒼生、胸懷國事的現實主義詩聖,詩詞文及書法登峰造極、詞作成就非凡、改革詞體並使其與詩同尊的詞祖,兼具抗金將領和詩詞達人雙重身份的「詞中之龍」……今天為什麼不能?

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我們的國家進入了和平發展時代。最近大約40年,我們更是進入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高速發展期。這樣的客觀環境,比起盛唐的「貞觀之治」、北宋的「咸平之治」自然要好很多;比起唐代的「安史之亂」、宋代的「靖康之恥」等社會動蕩,更具天壤之別。按理說,我們這個遠離戰火硝煙、遠離社會動亂的時代,應該有更多更好的詩詞湧現才是。

其實,情真、心善、人事物美,一直都在伴隨著人類社會的成長。春秋的《詩經》,戰國的《楚辭》,漢代的樂府,再到後來的唐詩、宋詞、元曲、清詩,有文字記載的詩歌至少已經伴隨了中華民族3000餘年。可是當物質文明高度發達到今天的水平之時,有很多人卻是只顧「眼前的苟且」,無力發現世間的真、善、美,更忘卻了「詩和遠方」,這豈不是人生的一種悲哀么?

難道是傳播條件和手段滯後了?

毋庸諱言,傳播條件和手段不是滯後了,而是更先進了。今天的資訊傳播速度與唐宋時期相比早已不在一個量級上了,堪稱是當年的無數倍,很難計算出精確倍數。今天的資訊覆蓋面積與唐宋時期更是不可同日而語,不再是局限於幾十萬平方公里的唐宋大地,而是至少幾百萬平方公里的中華大地,甚至是5億平方公里的整個地球。

過去的傳播條件和手段落後,並沒有阻擋住中華詩詞的流芳百世;滄海桑田的社會變遷,也沒有遮攔到名篇佳句的「春雨潤物」。為此,我們不得不感謝先賢們的歷史功績,也不得不感嘆民族文化的巨大力量。

嚴重的現實問題是,在信息傳播條件無比優越、手段高度發達的今天,我們該創造出怎樣的21世紀中華文化留給子孫後代?我們該拿出怎樣更出類拔萃的東方文明貢獻給全球人類?在這些遺存與貢獻中,是否應該有古典詩詞的一席之地呢?

難道是大家忙得真沒有時間了?

當下人們真的很忙,但大家都在忙什麼呢?似乎是地不分南北、人不分男女、年不分老少、業不分內外,絕大多數人都在忙錢!

其實,當一個人溫飽問題解決了之後,弄那麼多錢到底有多大意義,是很多人都搞不清的問題。我們有誰知道唐朝的富翁有多少呢?我們又能弄清楚千年之前的唐代富豪都姓甚名誰呢?這些富人的財富又都留存在哪裡呢?可是唐代流傳到今天的詩歌總量有4萬多首,有名有姓的詩作者有2千多人。由此可見,唯有文化不朽!唯有精神不朽!

我們不可能奢望當代的所有民眾都成為詩人、詞人,但真正有文化底蘊、有詩詞情懷、有傲世風骨者,難道也必須要混跡於不盡的金錢遊戲之中么?我們不禁要反過來問問:金錢難道真的可以給人以幸福么?金錢,能買來平安、能買來健康、能買來自由、能買來快樂么?很可能是恰恰相反吧?「詩言志。」難道人們都已經忙得心中無志可言了,或者是還沒學會言志手段?

幾乎所有的人都在指責時人太過浮躁。那麼,我們自己是否也是浮躁的參與者、製造者呢?互聯網移動終端的高度普及,使很多人的人生被碎片化了。玩兒手機很簡單、很舒服,大可不必去承受「兩句三年得,一吟淚雙流」的煎熬,更不需要為了「吟安一個字」而去「捻斷數莖須」。雖然玩兒手機也可能會獲得某一片刻的開心,但如果學生時代被碎片化,人生旅程被碎片化,其結果就只能是畢業時的追悔莫及,甚至是整個人生的不盡遺憾。

歷史和時代呼喚《中國詩詞大賽》!

香港第26、27屆「全港詩詞創作比賽」海報

能夠吟誦、賞析中國古典詩詞,只表明具備了一些相關知識。但我們不能把著眼點和落腳點僅僅放在獲得知識上。我們獲得知識的目的是進而獲得能力,而不僅是表達時的引經據典,更應該是有能力創作出新的詩章詞闕。這就像人們臨摹歐顏柳趙一樣,是為了自己可以擁有一定程度的書法能力。

詩詞創作的靈魂,是要營造出超凡脫俗、高屋建瓴的意境。同時,還要恪守詩詞格律的法則,擁有凝字鍊句的功夫,以及合理用典、表達哲理等技巧。「腹有詩書氣自華」。如果古典詩詞愛好者越來越多,而且大家不僅會背誦,而且還能創作,其重大現實意義是可以凈化瀰漫於人們心靈世界裡的「霧霾」;而其深遠歷史意義,則在於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再造出一個詩詞盛世也不是不可能。

這,才是真正的繼承!這,才是真正的弘揚!這,才是真正的發展!

如果可以稱京劇、崑曲為國粹,那中華古典詩詞是什麼?難道不可以同樣稱之為國粹么?我個人覺得,中華古典詩詞堪稱國粹之精髓!那麼,該怎樣解析本文所羅列之困惑,並有效地解除這些困惑呢?又該怎樣保護並發展這一國粹精髓呢?中央政府最近提出的「加強對中華詩詞扶持」的任務又該誰來落實、怎樣落實呢?

香港在這方面已經走在了前面,回歸前就有了一年一度的「全港詩詞創作比賽」,不比背誦,專比創作,旨在促進古典詩詞的創作風氣,提高市民文化修養,從1991年至今已經成功地舉辦了26屆。內地具有更為廣泛的群眾基礎和發展條件,我們完全有理由、有責任、有條件、有能力做得更好!

熱烈支持——繼續辦好《中國詩詞大會》!

衷心呼籲——儘早舉辦《中國詩詞大賽》!


推薦閱讀:

發微讀書會第二季第十五期——文學的自律與他律
太原市王冰專獲改革開放40周年突出貢獻的藝術名家
《渴望生活 · 梵高傳》讀後感

TAG:文學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