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前路知己仗劍走天涯的正確打開方式
來自專欄 借見智庫作者:歐陽澤林(借見智庫聯合創始人)
千里黃雲白日曛
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別董大》: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高適與董大久別重逢,經過短暫的聚會以後,又各奔他方的贈別之作
個人品牌,一直很重要,今天特明顯
人的一生是推銷自己的一生,嗯!有了個人品牌,不論你走到哪裡,都有飯吃;有了個人品牌,就說明你的做事態度和工作能力是有保證的,讓別人與你合作和與你接觸中是放心的。你應該必須清楚的知道:你眼中的自己必須隨時保持和別人眼中的你的一致性!才能談別人為什麼要關注你的持續性!
大咖馮侖的一篇文章就對時下網紅給過一些描述:第一個要有50W以上的粉絲,第二個是要能創造收益和持續被關注。筆者認為,網紅是個人品牌特徵明顯的一類人之一,有個人品牌的人具有極強的關聯屬性且能不朽(說到電子商務,肯定先想到馬雲,說到羽毛球,肯定先想到林丹),以及受眾願意為這個人定過價的東西買單,第二點太重要太重要了,有些大咖不願意給自己的東西定價或者認為無價且無法定價,不敢拿自己的東西通過市場檢驗,筆者不覺得這是有個人品牌,起碼意識上暫時沒有。
同時,對於企業而言,企業家的個人品牌是一種新的企業營銷方式;對於公司內部的員工而言,個人品牌是一種新的個人成長模式;對於已經轉型的獨立顧問專家/自由職業者,個人品牌是數字化生存的武器。
上周末去杭州參加一個自媒體工具的發布會,見到了吳曉波大咖本人,他的幾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人做生意,得先學會算賬」,極度簡練,卻又道出了現場幾百個自媒體人的心聲。
文人做生意(文科生出來寫作為生,或者說做內容創業,寫公眾號,做自媒體的基本上的先有幾篇爆款文章,或者一系列成體系的文章吧?),得先學會算賬(重點是看數據,數據背後預測著你的粉絲基礎,粉絲消費能力,你的自媒體盈利能力,你的內容生產成本、傳播節點和路徑、最優傳播結果的最低值等等),其實吳先生這句話,換做筆者的理解,就是:「做自己的CEO,就是在拚命給自己算賬呀」你的個人品牌值多少錢?什麼樣的粉絲會買你的單?你覺得自己的紅是真紅嗎?
哪怕你是鋼筋水泥叢林的搬磚高手,也分分鐘有機會再視頻直播類平台積累百八千萬的粉絲,從此建築工地江湖少了一個能人,某某健身器材公司多了一個品牌代言人。
個人品牌不是新鮮事物,個人品牌的經營與塑造是新鮮事物,以前個人品牌建設基本靠登台演講的才華,現在有了更多的方法和工具,以前一夜爆紅可能是少數人的特權,現在是大部分人都具備這個可能性!
個人品牌的內容VS個人品牌的傳播
名留千古的套路一直沒有變,前人飲酒作詩,分分鐘完成一個mini版本的圓桌論壇或者keynote,對於今天的新詩人依舊適用,只不過之前真的是口口相傳,今天傳播渠道多的不要不要的。
個人品牌是別人眼中的你,別人如何理解,如何誤解,如何正確的了解你是誰你能幹嗎,你為什麼要做這些,你對他人有什麼價值等等等等——很大程度上都是從字裡行間,隻言片語開始逐漸逐漸對你產生認知的,到了哪天你登台論道,侃侃而談,下面在座你的粉絲才開始注意糾正對你的印象和體驗,進而取關或者離場。
寫作是可以糊口的,個人品牌影響力不大的時候需要寫作,個人品牌影響力大的人,依舊在不斷持續的寫作,很多人,包括我自己,以及我身邊我認識的朋友,基本上都存在一個共同的煩惱:為什麼我的文章沒有多少人看?為什麼我的粉絲破不了萬?或者說我太閉門造車了?我的內容學習成本高?我的內容根本就是垃圾?
拿我自己的文章為例,我在2014年3月18日在自己公眾號(當時粉絲2000左右吧)發布了一篇文章,很悲催的是由於沒有原創保護,儘管很多行業賬號幫忙分享傳播了(有的註明了作者有的註明了出處,但是大部分沒有),自己錯失了一個曝光機會。實際上這篇文章歷經3年左右,我在文章中提到的很多東西已經過時了,但是還在繼續傳播,截止本篇成文前經過統計居然獲得了62000+的閱讀量。
作者歐陽澤林其中一篇爆款文章持續近3年的被傳播閱讀量曲線圖
很明顯,這篇文章其實比我其他任何一篇文章都要「沒幹貨」,純粹羅列整理信息,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要看一看呢?標題黨嫌疑之外,其實我是對受眾沒有深度的了解,那又是否意味著誰幫你分發,分發到了多少受眾,也就是傳播這件事情上其實特別重要呢?答案是肯定的。
內容的傳播甚至有時候比內容本身更加重要,不知道作為自媒體、斜杠青年,自由職業者或者未來想轉型做獨立專家的你,有沒有認識到或者有沒有建立起能夠觸達更廣泛的你的受眾的渠道或者聯盟或者社群?如果暫時沒有,我們如何快速找到和打開這一系列的渠道呢?有時候可以寫的太多,反而選題變得更加難以抉擇,什麼樣的選題才是你的讀者期待看到的呢?
傳播節點打造:頂你的少數人是誰?
上文我們已經提到的傳播渠道的重要性,關於個人品牌的塑造和運營推廣,起碼要經過1、找到你的標杆學習對象——2、梳理你的個人品牌競爭力和賣點——3、量化你要達到的可衡量的標準——4、個人品牌建設的日常運營——5、打通個人品牌變現套路,這5個關鍵步驟,1到3點以及第5點,在互聯網上有很多文章觀點在闡述,我就不在這裡繼續展開。
接下來我們重點探討以下關於「如何提高30%的流量和增加20%睡後收入」,也就是我提到的時間最漫長,最需要走心才能經營好的「4、個人品牌建設的日常運營」,運營思維中7大套路(渠道運營、產品運營、用戶運營、活動運營、市場運營)又以渠道運營最為關鍵。
有一句話叫做「你的生意,就在你的微信朋友圈」而你卻尋TA千百度,最有效的渠道就是最值得你緊密投資的那150人,換做是我,我會簡單的對我期望主動建立連接的三大人群從大到小進行劃分(而你需要做的,就是劃分的原則和標準的自定義):
最值得你被動連接的10000人?——整理出他們高頻獲取信息的APP或網站?最值得你保持聯繫的1000人?——整理成為名單導入手機通訊錄?最值得你緊密投資的150人?——按照你在職場商業戰場上有過合作的人,按合作項目的共事時長,或者成單的項目金額,或者光憑印象,以我為例我刻意整理了12類我認為對我非常有價值的人群受眾:
招聘微達人下單客戶(買我單價最高「產品」的人)
微信招聘報告下單客戶(買我單價第二高「產品」的人)
在行學員(和我有過「深度」交流的人)
我主動給對方打過電話發過微信求助的(助人者自助)
給我打過電話交談30過30分鐘以上的(助人者自助)
見過面且互相交流超過15分鐘以上的(見上一面勝過聊上百遍)
微信打賞過我的(為我的知識經驗看法態度買單)
朋友圈購買過格問問答的(為我的知識經驗看法態度買單)
個人網站直接付款給我的(為我的知識經驗看法態度買單)
在3個以上的社交網路相互連接的(願意不斷連接我關注我的)
轉發過我的文章的(贊同我認同我價值觀並願意分享更多人的)
經常朋友圈給贊並且我有印象的(點贊之交也是交情)
從社交網路泛流量到微信群好友,到微信好友,每一個圈層的緊密程度不同,轉化成本也不同,有了流量基礎,加上你的內容,轉化變現自然而然。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由那150個人,但是有多少人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知道自己的那150人?
傳播路徑定型:贊你的大多數人是誰?
在離開職場之後,你的公司光環(姓名+公司名+職位名)無法繼續照亮你,放大你,這個時候,你的江湖名號+行業標籤開始自立門戶,需要不斷的投入才能顯現出品牌的效應:當人們討論到文案的時候會想到「李叫獸」,你看甚至我寫文章也會給他打廣告,當人們討論到微信招聘的時候,可能會想到「歐陽澤林auyung.com」?你又將如何讓暫時不知道無法關聯對應上你的人最快能夠找到你?
從創新-跨界,到網路影響力-個人領導力到斜杠青年-知識網紅-知識型IP,這些熱門標籤和概念的背後其實都和一個人的個人品牌息息相關。而別人從江湖上對你進行打聽,無法就是以下幾種套路,但關鍵是,你確定以下這些套路,都能最短最快最有效的路徑直接連接上你嗎?這些路徑筆者認為是可以建設的,也有規律和方法進行積極主動的建設的:
別人在江湖上打聽你,無非上面7種套路
已知的信息是:前德勤中國招聘總監王文佶,如果有人要找TA做一個背調、找TA接一個項目、找TA做一個內訓、找TA做一次演講、找TA約一期訪談、找TA當一個嘉賓、找TA談一次合作,那麼接下來帶著前文目的的人就會在江湖上不斷的進行打聽,但是無非就是以下7種方式和套路(和上表對應,請自行體會):
有認識德勤中國的人的朋友嗎?
現在德勤中國的招聘負責人是誰?有聯繫方式嗎?
德勤中國的王文佶是負責什麼的?有聯繫方式嗎?
王文佶現在在哪家公司?具體做什麼?有聯繫方式嗎?
王文佶現在在哪家公司做招聘負責人?有最新的辦公電話嗎?
王文佶現在還是德勤中國的招聘負責人嗎?有最新的辦公電話嗎?
求引薦認識一位四大的招聘負責人,能介紹幾個或者把聯繫方式給我嗎?
以上7種路徑,你都有必要仔細思考和打磨,以便他人更方便更精準的找到你,經過實踐檢驗,筆者認為路徑是可以是完全可以定型和打造的。以前時間很慢,一生只夠愛一人,現在時間很快,這輩子大家都有機會讓更多人疼,更多人愛,江湖上找你不容易,江湖上若相遇,請珍惜。
別說你退隱江湖很多年後,你不希望江湖一直有你的傳說。你是高適,就會遇到董大,不要擔心新去的地方沒有朋友,憑著你的琴聲、你的音樂修養,世上有誰不知道你、不敬重你呢!
昨天,有多少人在找你?今天你又連接了誰?明天的路上還會遇到哪些知己?多一些真誠少一些套路,願以上套路和你的啟發相遇於萬一,我將不勝榮幸!
近期借見智庫將推出線下收費課程《數字化時代的個人品牌塑造與經營》特訓營,報名入口將通過本公眾號第一時間發布,敬請關注!關於個人品牌如何塑造如何經營如何變現的更多套路,歡迎提出問題,我們會從提問者中給予特別優惠哦!
文章出處:借見智庫(借見智庫是國內首個幫助菁英職業經理人轉型自由職業者的會員制學習發展和事業孵化社群,官方微信:借見智庫(ID:jiejianzhiku),官方網站借見-國內首個幫助菁英職業經理人轉型自由職業者的會員制學習發展和事業孵化社群 )
推薦閱讀:
※借見智庫:三千粉黛無顏色/專家網紅靚起來
※2018開啟數據分析轉型之路
※也談銀行人轉型
※是什麼限制了你職場發展的想像力
※借見智庫:如何讓你感興趣的人對你產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