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自尊自信的孩子

如何培養自尊自信的孩子

自尊、自信,成功的基礎。

孩子對自己父母的情感聯繫及對他們的依戀是其正常發育的基礎。

父母包辦代替太多,會使孩子自立的能力低於同齡的孩子。

父母給予一定嚴格的限制,能夠使兒童更有自尊心,更有信心地長大成人。

你如果希望你的孩子是什麼樣子的,你就把他當作什麼樣子來對待吧!因為,你是他的鏡子。

自尊、自信,是一個人在社會上獲得成功和幸福感的基礎。缺乏自尊和自信的人很難獲得成功或幸福感,只有有了自尊和自信,這個人才會有幸福感,獲得成功也比較容易。自尊自信體現在你的自我感覺上,當你自我感覺良好時,你的行為表現就好,與人相處也容易得多,更會得到別人的喜歡;相反,當你自我感覺不好時,你的行為表現就往往不好,與人相處很難,很少能夠得到別人的喜歡。

自尊自信來自一個人的自我形象,良好的自我形象,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自己對自己各方面能力以及外貌的知覺,如「我覺得我學習不錯,外貌上也較吸引人,運動技能也不錯,朋友也不少,總之我對自己還是滿意的」;另一方面,是覺得別人是怎樣評價我們的,如「爸爸媽媽很愛我,老師也喜歡我,小東邀我去看電影,小麗邀我去她家,很多朋友都喜歡我,我想我一定很不錯」。總之,一個人必須認為自己是個有價值的人,是值得人們去愛的人,認為自己是一個有能力讓某些事情發生、也有能力控制或處理自己生活的難題的人。

父母是孩子自我價值意識的主要來源。作為父母,你的任務之一就是要培養孩子積極的、正面的自我形象,促使這樣的自我形象不斷地成長壯大,從而使孩子有能力去克服生活中遇到的障礙,同時能夠享受生活的歡樂。

缺乏良好的自我形象常常會導致一些品德上的問題。在諮詢工作過程中,我看到過的大多數品行問題都是由於孩子缺乏自我價值感而引起的。你跟有良好自我形象的人在一起會感到賞心悅目,而跟自我形象差的人在一起似乎總讓你感到委屈、沮喪。人們如何評判自身的價值、如何與人相處,以及在學校里有怎樣的表現、在工作中取得什麼樣的成就、在婚姻中的關係如何,所有這些在根本上都來源於他們的自我形象的力量。

健康的自尊自信並不意味著自我陶醉或傲慢驕狂,它指的是對自己的能力和弱點有一個客觀的認知,並且發揮自己的長處、努力克服自己的短處。

幫助孩子建立自尊自信的途徑

一、與孩子建立「安全型依戀關係」

孩子對自己父母的情感聯繫及對他們的依戀是其正常發育的基礎。心理學家艾里克森認為,嬰兒期極其重要的任務是發展對別人的基本信賴。他認為一個嬰兒在生命的頭幾個月到頭幾年裡如果能夠得到安全舒適、令其滿意的照料(父母敏感地、及時地滿足嬰兒的需要),那麼他就會認為這個世界是可以信賴的;如果他是生活在一個痛苦、不幸、挫折和憂鬱的環境(父母對孩子排斥、漫不經心、缺乏溫情)下,那麼他就會認為這個世界是不值得信賴的。(詳見第二章)

二、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長處

父母應該永遠是孩子最親密的朋友。在孩子遭受失敗時,父母應當鼓勵孩子,並教會孩子怎麼應付困難。

任何人都有長處和短處,知道自己有短處並不可怕,但知道自己有短處而不知道自己有長處對孩子來說更可怕。所以,父母必須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長處。

有些孩子有音樂天賦,有些孩子能做模型飛機,有些孩子能跳出漂亮的舞蹈,還有些孩子能踢得一腳好足球。

幹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培養孩子有一種愛好,這樣,在別的孩子炫耀自己的愛好時我們的孩子才不會感到自卑,他可以說:「雖然我不是最優秀的學生,可我在我們班上小號吹得最棒!」

我們一向建議父母們找出孩子的長處,然後依照這些來培養孩子,鼓勵他,督促他,推動他,讓他不停地去學習,向他的長處發展。最大的悲劇也許是,你強迫孩子向你認為最好的方向而不是他的長處發展。

三、時刻注意孩子的學習成績

要注意你的孩子在二年級結束時,是否能順暢地朗讀課文。口吃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極大的傷害。在這時,請家庭教師收益最大。某些情況下,換個老師或換個學校也能收到極好的效果。學習上進步緩慢的學生會產生自卑感。這時父母怎麼辦呢?不要太注重成績!只要你的孩子確實努力了,他實在掌握不了的東西,你不要看得太重。你不能要求一殘疾兒童成為一個體育明星。現代家庭常有的悲劇就是:父母期望一個智力一般的孩子每次考試都得滿分。

四、讓孩子承擔起責任

從兒童時代開始,一個人就應當學會對自己的社會負責。

孩子需要有事情做。幫助保持、整理家庭的內外居住環境,這是孩子培養自信心並在內心建立起價值體系的主要途徑之一。讓孩子承擔一些家務工作會使他們感到更有價值,而且還把他們的精力引導到良好的行為上去,並且教會他們生活的技能。因此,我們應當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加逐漸向他移交責任。每長一歲,我們就要給孩子更多做出決定的權力。例如,一個7歲的孩子應當學會安排自己的衣著;他應當能收拾自己的床和書包。父母包辦代替太多,會使孩子自立的能力低於同齡的孩子。

一個孩子如果到了10歲還不會做出任何決定和剋制自己。這樣的孩子長大成人踏入社會後,他會昏頭轉向,不明白什麼是權力和義務,最後在心理上造成巨大甚至是崩潰性的創傷。

父母在兒童成長期的影響已成為大家研究的熱門課題。經過長期研究,大家公認成長良好的孩子都有以下3個特點:

1、他們在家中得到父母更多的愛和關懷;

2、他們的父母都明白教育孩子是一個偉大而困難的工作;

3、他們的家庭氣氛民主而坦率。

孩子們在家裡做一些家務,不僅減輕了父母的繁重負擔,而且也讓孩子們感到自己在為家庭生活做著貢獻,他們感到自己很有用、被大家所需要。此外,孩子們在家裡付出的精力也變成了他們對家庭的價值體系所進行的投資。事實證明,每個孩子都可以學會自尊自信,而決定他們能否學會的,是父母和家庭。努力做到這一點是父母能給予孩子最大的禮物。

五、幫助孩子喜歡自己的身材和外貌

「你真肥!」13歲的小花嘲笑著11歲的妹妹小米。「我才不肥呢!」小米頂嘴道。她一邊跑向浴室的鏡子,一邊哭出了眼淚。鏡子里照出了她胖胖的身材。看得出來,被嘲笑後的小米很傷心。如果經常受到這樣的嘲笑,對孩子的身心健康將產生負面的影響。

對於肥胖的孩子,父母可以這樣做:首先,注意培養孩子健康的飲食習慣,注意培養孩子鍛煉身體的習慣,同時自己做出榜樣。其次,應該告訴你的孩子你喜歡他的身體,比如對他說:「我愛看你跑步!」「你的舞姿很優美!」避免攀比的話,如:「小花身材比你美。」「看小東多壯。」如果你的孩子對他的身體的某一部分有負面的想法,你就要設法把他的負面想法變成正面想法。

千萬不能嘲笑孩子無法改變的身材或長相,也千萬不要允許孩子們去嘲笑其他孩子的身材或長相。必須讓孩子們知道嘲笑別人的身體或長相是絕對不能允許的。請你記住,孩子們是根據別人怎樣看待他們的認識來看待自己的。在談話中,最好要避免對身材的負面評論,比如「矮」、「瘦」、「竹桿」、「黑人」、「肥嘟嘟」、「大鼻子」、「笨拙」、「獃頭獃腦」等。

肥胖的孩子們情緒上比較糟糕,在社交中處於劣勢。他們不喜歡自己,常常感到沮喪,有時會通過在班級里搞滑稽、說笑話來進行心理補償。有時,只不過9歲的孩子就會染上神經性厭食症。如果一個孩子嚴重地超重,或者過於節食或厭食,那就應該請專家對整個家庭提出建議。

六、對孩子合理的限制

研究表明,與那些允許為所欲為的兒童相比,父母給予一定嚴格的限制,能夠使兒童更有自尊心,更有信心地長大成人。不管怎樣,在合理的限制內,給青少年一些選擇的自由很重要。研究也告訴我們,順應良好的兒童常常有寬厚慈愛、支撐家庭、合理控制而且目標遠大的父母。嚴格的控制可能會影響到兒童的獨立性,所以控制不應限制兒童進行嘗試和主動創新的意願。

太溺愛或太專制都不是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如果父母太溺愛,孩子就會變成一個依賴性強的、自我中心的、不受歡迎的、任性的「暴君」。但是,如果父母太專制,孩子就會變得奴隸般地順從,產生一個神經質的、唯命是從的廢物。

父母需要不時地「軟硬兼施」,不但慈愛溫和而且有時要強硬,關鍵時刻也要靈活。我們需要知道什麼時候應該變換方式,這樣才有助於我們培養出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爽直、友好、能幹、有創造性、理性獨立和充滿自信的孩子。

平衡自由與限制是「以兒童為中心」教養法的一個重要原則。這樣的父母試圖以一種合理的方式指導自己孩子的行動,他們鼓勵說話時互諒互讓,並且採用一些策略同孩子講道理。他們既尊重孩子的自我表達也重視他對權威、工作等的尊重。他們懂得在傳統和革新、離散和聚合、合作和獨立表達、寬容和堅持原則中找到平衡點。他們既欣賞獨立又欣賞守紀服從,他們在和孩子觀點不一致的地方牢牢加以控制,但不通過約束來禁錮孩子。他們明白他們作為大人的特殊權利,但也明白孩子的個人利益和特殊情況。他們肯定孩子當前的能力,但也用權力,更用道理給未來的行為規定準則,以達到他們的目標。他們的決定不單純基於群體的一致或孩子的個別願望,但他們也不認為自己一貫正確和神機妙算。

毫不奇怪的是,當寫下規則並堅持時,孩子可能抱怨並把自己的命運和其他孩子作比較。然而,有證據表明,孩子能夠認識到父母因為關心才那麼嚴格。孩子們在內心深處知道他們不能獨立處事。他們知道需要有人照管他們的生活,以便他們能夠安全地學習生活、嘗試生活、享受生活。

總是隨心所欲的兒童把放任解釋為父母對他們漠不關心,他們覺得自己做的任何事情都不會重要到足以使自己的父母擔心。如果你必須對付發脾氣和綳著臉的孩子,要咬緊牙關,鼓起勇氣,從長計議。沉住氣,別擔心,這可能會給你添一兩根白髮,但最終會有好結果的。

嚴格有效的限制的特徵:

1、 用清楚的、具體的文字說明;

2、 說到做到,該獎勵的就及時獎勵,該懲罰的就及時懲罰;

3、 提供必要的解釋;

4、 如果不合理就及時修改,修改之前就得按照舊條例執行,但允許適當靈活。

七、做一面有積極意義的鏡子

孩子的自尊中的大部分不僅來自於孩子對於自己的看法,而且還來自於他認為別人如何看待他。因為孩子是根據父母的反應來了解自己的。像一面鏡子那樣,如果你反射給孩子的形象是正面的——常常肯定他、讚美他、表揚他——那麼孩子會覺得自己不錯,而且他還樂意接受你的管教,最後他成了你所肯定的、讚美的、表揚的樣子;而如果你反射給孩子的形象是負面的——否定他、貶損他、批評他——那麼孩子就會覺得自己是差勁的壞孩子,而且他就不樂意接受你的管教,他心裡會想:「你不是說我壞嗎?就讓我壞好了!」最後他成了你所否定的、貶損的、批評的樣子。所以,你如果希望你的孩子是什麼樣子的,你就把他當作什麼樣子的來對待吧!因為,你是他的鏡子。

八、和你的孩子一起遊戲

在與孩子的遊戲當中,你會了解孩子身上的很多東西,也會更多地了解你自己。花時間與孩子一起遊戲帶給了孩子這樣一個信息:「你值得我花時間,你是一個有價值的人!」孩子們是在遊戲中進行學習的。你應該利用遊戲時間來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而不是把同孩子一起遊戲看作無聊的瑣事。

遊戲應該讓孩子來發起

父母們必須始終牢記這樣一條很重要的原則:由孩子自己主動地發起的一項活動比由成年人提議的活動更能長時間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讓孩子感到他是獨特的

在遊戲的過程中,你的注意力要集中在孩子身上。如果你心不在焉,你的孩子就不會從共同度過的這段時光中受益。孩子會感到你不喜歡和他在一起,而且最終他會覺得自己是不重要的。

父母也需要遊戲

在遊戲中,孩子向父母展現了自己,這樣的關係在整體上帶來很大的好處:和孩子一起玩遊戲把我們放在了與孩子一樣的水平上,幫助我們用孩子的眼光、用孩子的想法來看待事物。因此,抽時間去享受一下和孩子玩遊戲給你帶來的質樸的歡樂吧!

遊戲是一種投資

如果你有一些其他事情可以做,或許你就會覺得搭積木是在浪費時間。你可以從這個角度來考慮問題:你在做著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作——在養育人類優秀的一員。

九、用名字稱呼你的孩子

在一個名字當中有什麼呢?一個名字當中有著一個人,一個獨立的自我——不論是大還是小。孩子能讀懂你叫他們的名字傳遞給他們的信息,並且還與你對他們品行的期望相聯繫。在有需要的時候,一個常常被成人用名字稱呼的學齡兒童會有較強的能力去請求別人的幫助。

隨著孩子的不斷長大,你應該鼓勵他發揮自己的天份。你應該去發現孩子的特殊天份,並且幫助他以這些天份為基礎進行發展。這樣,你才能看到孩子在各個方面都完整地茁壯成長起來。

推動孩子嚮往成功

幫助孩子發展他的天份、獲得各種技巧是父母對子女教養的一部分。如果你在孩子身上發現了一種不為他自己所知的才能,那你就應該鼓勵他。如果你不鼓勵孩子去嘗試,他的技能就不會有長進,你因此就會失去一個有價值的、自信的建設者。你覺得他很有價值是因為他是你的孩子,而並不是因為他有什麼樣的表現。你應該通過充分的目光接觸、愛撫和專註的神情來讓孩子知道這一點。

十、要監督學校對孩子的影響

有些學校可能會對孩子的情感健康構成威脅。父母必須仔細地為孩子選擇學校。如果孩子牢固地在感情上依附於他的照料者,而且已經具備了強烈的正面的自我形象,那麼他就能夠不受在新的社交群體中的各種不良行為的干擾。他會愉快地堅持自己的遊戲方式。當然同時也要注意孩子的朋友,適當地引導孩子交一些優秀的同齡人做朋友,向孩子灌輸你的價值觀的最好方法是以身作則,在生活中全面展示出一個優秀的你。

推薦閱讀:

初一女生壓力大,成績下滑嚴重,對家人情緒抵觸,該怎麼辦?
小的哭 ,大的鬧,尿布沒洗,當媽媽的還有心思手捧書來讀國學經典,這該是一位怎樣的媽媽
7個讓孩子尖叫的科學遊戲,在家就能玩!
什麼是真正的家庭教育?

TAG:育兒 | 家庭教育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