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雪域高原的古往今來--通俗西藏史53

雪域高原的古往今來--通俗西藏史53

來自專欄 雪域高原的古往今來--通俗西藏史

安祿山洛陽登基

正在玄宗躊躇未定之時,有人來報北庭都護、伊西節度使封常青回京述職,玄宗聞報大喜,緊忙命人招封常青上朝。為何玄宗如此看重封常青呢?原來中唐以後,朝中邊將之中,有四大節度使之稱,其中安祿山坐鎮東北,實力最為雄厚,排名第二的是坐鎮河西九曲之地的哥舒翰,其後便是坐鎮安西、北庭的高仙芝和封常青。這四大節度使都是久經戰陣,從屍山血海中滾出來的老將,此時封常青在京,玄宗認為可以以為柱石,對抗安祿山的叛軍。

封常青上朝後,得知需要領兵平叛,於是在玄宗面前誇下海口:「祿山領兇徒十萬,徑犯中原,中原太平斯久,人不知戰。然事有逆順,勢有奇變,臣請走馬赴東京,開府庫,募驍勇,挑馬箠渡河,計日取逆胡之首懸於闕下。」以封常青往日的軍旅生涯來看,他是個用兵謹慎的將領,此時卻在玄宗面前誇下如此海口。由此可見,封常青對於東北邊鎮叛軍的戰鬥力一無所知,而唐朝朝廷對於平叛也存在著盲目的樂觀。

玄宗聽到了封常青的回答,十分高興,任命他為范陽、平廬節度使,防守洛陽。接著任命他的第六子榮王李琬為元帥、右金吾大將軍高仙芝為副元帥東征。封常青領命之後,出潼關,直奔洛陽,這也開啟了他悲劇人生的最後階段。就在封常青奔赴洛陽募兵之時,安祿山的部隊已於十二月初二,在靈昌郡(河南滑縣)渡過黃河,沿路的郡縣望風瓦解,叛軍連克陳留、滎陽,兵鋒直指虎牢關。

虎牢關,又稱汜水關,在洛陽以東,為洛陽東邊門戶和重要的關隘。關城南連嵩岳,北瀕黃河,山嶺交錯,自成天險,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虎牢關前,不知有多少英雄豪傑在此鏖戰,秦末楚漢之爭,劉邦項羽在此爭城奪關,唐初李世民在此大戰竇建德,還有三國演義中虛構出的,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虎牢關前三英戰呂布」。而今,中原百餘年不見烽煙,虎牢關守將見到叛軍連天而來,肝膽俱碎,不敢迎戰,棄關而逃。

封常青到達洛陽後,募兵六萬,此時他才真正了解到中原兵備的現實,當他打開兵備庫府,驚訝的發現,庫府之中的兵器、防具早已腐壞,中原常備軍卒,空額嚴重,皆以老邁之人充數,而募得的六萬人,都是市井之徒,從未經過訓練。

如此唐軍在封常青的率領下,與安祿山叛軍交戰,三戰三敗。十二月十二日,洛陽陷落。封常青在敗退至潼關的路上,與高仙芝相遇,詳細地向高仙芝彙報了,唐軍的現狀和叛軍的實力,叮囑高仙芝千萬不要再輕敵,他對高仙芝說道:「累日血戰,賊鋒甚銳。現在潼關無兵,如潼關失手,京師危急,應急回潼關嚴守。」高、封二將急忙返回潼關駐守,安祿山的叛軍兵至潼關城下,見唐軍守備森嚴,攻城無果,遂屯軍於陝州。至此潼關城以東,河北、山西的唐朝疆土盡在叛軍控制之下。

唐玄宗在派出了封常青、高仙芝後,仍不解心頭之恨,於是下令將安祿山留在長安為人質的兒子安慶宗誅殺,並賜安慶宗之妻,榮義郡主自盡。又擔心時任朔方節度使的安思順與安祿山串通,將其調回長安。安思順隨為安祿山堂兄,二人並無血緣關係。安思順在朔方節度使任內,戰功赫赫,而且多次向玄宗奏報,安祿山有謀反之意,但當時,唐玄宗早已陷入了對安祿山狂熱的信任之中,不能自拔,對於安思順的奏報完全置之不理。如今安祿山果然反了,玄宗不檢討自己的過錯,反倒開始嫉恨安思順,可見,此時的唐玄宗已經變得神經質了,倒霉的安思順,最終也沒能逃過這一劫,因誣告而被殺。安思順被殺後,朔方軍鎮的將士皆以其冤。安思順的部將郭子儀被任命為朔方節度使,這位史稱「再造王室,勛高一代」的郭子儀,在平定安史之亂後,向唐代宗上書,請求為老上級的冤案昭雪。

新任朔方節度使的郭子儀,暫時還顧不上為安思順鳴冤,此時朔方軍鎮也正面臨著危機。安祿山用兵多年,熟知兵事,他深知,朔方軍鎮在中唐十大藩鎮中勢力算是比較強大的,而且朔方位於位於河東(太原)、范陽(北京)兩鎮側後,朔方軍出兵東進,翻太行山,出井陘口,可直接切斷叛軍歸路,這對叛軍來說是心腹之患,所以,早在取洛陽之前,安祿山就派高秀岩為大同軍使,率兵連夜趕赴大同軍(今山西朔州東北馬邑鎮),以阻止朔方軍東出。又命其部將安忠志率精兵屯於土門(河北獲鹿縣),以防河東和朔方軍進入河北。

天寶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洛陽陷落,距離安祿山范陽起兵,僅僅過了一個月零三天,進入洛陽後的安祿山,志得意滿,此時突然生出了當皇帝的心思,於是他召集手下的「文武百官」,開始籌備改元稱制的事宜。天寶十五年正月初一,安祿山在洛陽稱大燕皇帝,改元聖武。


推薦閱讀:

648.讀書43~《史記——項羽本紀》
《中國通史》是一本怎樣的著作?
781.讀歷史37~開爾文爵士
古人說,雲在青天水在瓶。
不能說的秘密 ——《戰國策》二十一

TAG:西藏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