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聯網UBI,能否成為殺手級應用?
來自專欄 北緯評論
「用80%駕駛習慣良好的車主保費賠付20%左右經常出事車主」這是車險行業的基本規律,傳統的車險主要依據車輛的購置費用、確定費率及上年出險次數確定,被稱之為「剛性車險」,備受車主質疑。那麼,作為一種新興的互聯網技術,車聯網能否提供一種「動態車險」產品?是否能降低車險費率呢?這類產品到底會是什麼樣?
車聯網「UBI」是不是個殺手應用?
「動態車險」的第一個實踐者是俄亥俄州的「美國前進保險公司(Progressive Insurance)」推出的「UBI」車險,其全稱「Usage Based Insurance」,是一種「基於用戶駕駛行為定價」的車險定價方式。與國內傳統車險的定價方式不同,美國很早就開始引入按里程計算的PAYD(Pay as You Drive按里程付費)車險定價模式,這一模式解決了車主每年行駛10000Km和100000Km在車險保費付出上的差異,被認為是「UBI」車險發展的一次有效嘗試,但「PAYD」並不能稱為真正意義上的「UBI」車險,這是因為,從研究結果來看:對於汽車車險概率影響最大的是司機的駕駛行為而非行行駛里程。在這種情況下,以「車聯網」為基礎的「UBI」車險應運而生,並被看作是傳統車險模式的顛覆者,甚至被視為「殺手」。
作為車聯網時代的「殺手級」應用,「UBI」的基本理論是:「駕駛行為表現較安全的駕駛員應該獲得保費優惠」。也就是說,保費取決於實際駕駛時間、地點、具體駕駛方式或這些指標的綜合考量。從技術實現角度來看,要記錄車主的駕駛行為,就必須在汽車上安裝一個遠程車載通訊系統,即「車聯網終端」。美國前進保險公司最早推出的UBI車險產品,就要求用戶首先安裝一個被稱為「Snapshot」的硬體,相當於國內的「OBD」盒子,然後以30天為一個觀察期,使用6個月後,保險公司會收回硬體,然後根據「Snapshot」採集到的駕駛數據(里程、行為等)制定一個保險優惠政策。從原理來看,這一方法與北京市車險改革後實施的「車險優惠與違章關聯」模式相似,僅僅是採集數據的方式不同而已。
兩者相比,「UBI」的計費模式更為科學,這是因為,一方面「UBI」所採集的行為數據與車輛出險幾率的相關性最高,如「急加速」「急減速」「猛轉向」「用車頻率」等,另一方面「UBI」所採集的實時數據可以實現保費的靈活計算,如根據用戶當月駕駛習慣分析從用戶車險預存賬戶中按月扣除保費,實現「開車才付費、少開/好開少付費」的柔性車險收費模式等。
「UBI」還需要那些車聯網技術?
毋容置疑,「UBI」車險發展的基礎是「車聯網」,從純技術的角度來看,「UBI」車險對於車聯網數據的需求主要集中於3各方面,一是,車輛的狀態數據,即車輛的行駛里程、零部件的老化程度、整車的可靠性、事故記錄等,二是,車主的駕駛行為數據,如開車頻率、行駛里程、急加/減速頻率、猛轉彎頻率,以及以智能駕駛識別或交通管理為基礎的違章次數、不同路段不同路況的駕駛風險判定等;三是,對於碰撞強度、方向的智能鑒定記錄、出險車輛遠程自動呼救等。這三種數據,第一種用於制定基礎車險,第二種為動態車險提供數據支撐,第三種則用於事故車責任判定與救援。可見,這些數據的採集無一不與車聯網技術發展所涉及的「感測器」「遠程通訊」「遠程控制」「大數據」「雲計算」有關,而未來幾年,其發展重點也將從「實時汽車狀態監測」,轉向「智能識別」、「數據分析」、「碰撞記錄」、「自動呼叫」等更深技術層次。
從「UBI」模式的發展來看,「UBI」本身屬於「後發技術」,實際上,自2013年起,歐美國家的「UBI」車險才進入快速發展期,其中美國由於車聯網環境和技術相對成熟,主要車險企業基本都已進入,歐洲發展較慢,但「UBI」車險模式已經廣泛普及並獲得車主認可。與歐美市場不同,2015年4月1日,中國保險監督委員會要求各家保險公司開始費率市場化正式試點,UBI開始成為保險公司開始重點關注領域,佔據全中國近7成車險市場3大車險集團平安、人保與太平洋均已進入UBI車險的開發,其中人保財險使用騰訊路寶盒子進行資料採集,太平洋保險與百度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發起設立新的互聯網保險公司。與此同時,汽車製造商和以彩虹無限、車米雲圖、得潤電子、廣聯賽訊等為代表的第三方公司也開始研究前裝技術服務。
前面說過,「UBI」保險是保險業務與車聯網技術融合而成的「後發技術」,所以,其必然面對沒有車聯網系統的「在用汽車」和裝有車聯網系統的「待售汽車」兩個市場。面對兩個市場,實現方式必然存在差異,一是,面對「在用汽車」通常採用後裝車聯網系統OBD盒子採集數據,一般情況下OBD盒子由保險公司直接提供給用戶使用,OBD盒子通過與用戶手機進行數據交換,用戶通過保險公司的「UBI」保險APP享受車聯網技術,保險公司的數據平台直接通過用戶手機APP拉取數據,進行「UBI」保險定價;二是,面對「待售汽車」市場,由於待售汽車普遍標配車企主導的車機系統,因此保險公司一般會選擇跟汽車企業直接合作,從車企車聯網中心獲取數據,並將「UBI」保險業務直接嵌入車主的車聯網APP終端,車主可以通過APP直接購買車險或者續費,這一模式中,汽車企業擁有一定主導權,作為車險業務的在線銷售入口,其本質上與現有的車險4S店合作模式類似。不過,值得探討的是,由於OBD盒子在數據採集方面受汽車企業技術保密的限制,市面上的OBD產品僅能讀取部分車型的車速、油耗以及部分故障代碼,很難完全讀取汽車的急加/減速等關鍵風險數據,大多通過破解各車企不同車型的私有協議,獲得CAN匯流排的數據許可權,但這種做法安全性較差。這就說明,以車企為主導的車聯網系統將成為「UBI」保險的關鍵。
作者:北緯353,媒體人、互聯網業者。
聲明:文章為作者原創作品,轉載合作請聯絡beiwei353@126.com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