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是均衡的嗎?變化從何而起?

自然是均衡的嗎?變化從何而起?

來自專欄 書願

說實話,《失控》這本書讀起來確實有些燒腦,但別看有的小節字數很多,其實核心觀點卻只 有寥寥幾字,或者壓根兒就沒有核心觀點,文字很發散,就像凱文·凱利所讚揚的分散式系統一樣,中心是一個靈魂,我看這本書本身就是一個分散式系統。

今天我們來看看第六章——自然之流變,與大家分享的就是我完全看明白的(嘿嘿,其實有的地方我也不是完全明白的)結論乾貨,如果想要尋求更多的佐證,請讀原作。

1、均衡即死亡

在過去,科學家們更喜歡均衡態,因為均衡態的過程可以用一定的數學模型來表達,列出一定的數學方程,再對其進行求解,就可以找到答案,但真實情況是:很多過程是多變的,沒法用特定的數學方程來表達,不過在今天,這個問題很好解決,因為我們可以運用計算機。這也就是為什麼現在人們對於生態的理解變化如此巨大。

凱文·凱利說啊,過去的觀念是:大自然和經濟活動最終都會收斂到平衡的穩態。但現在,關於自然的觀點正在被重新詮釋:均衡即死亡,流動才是常態。

自然界無論是構成、還是形式都不會恆久不變,或許只是我們所考慮的時間跨度不夠,例如有學者研究指出,非洲的地貌在過去幾百萬年中一直處於流變的狀態,現在的撒哈拉沙漠在以前的某個地質時期里是熱帶雨林。自然界的野性是永恆的,也正是紊亂和多變賦予了大自然豐富的色彩。

2、變化的起源

乍一看這個問題好像很高深,其實稍微思考一下,你會立刻得出答案,因為完全可以以人類社會做解釋,人類社會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呀,在人類社會每天就發生著變化,導致這些變化的根源是什麼?

沒錯,是環境。以前的環境相比現在簡單得多,當然變化就沒那麼多、沒那麼快、沒那麼明顯。舉一個特別的例子:做生意,以前可能只需要管好一小塊地方,就能相對穩定、持久不斷地賺得利潤,現在呢?自從有了互聯網,全球經濟結成了一張網,你在中國做生意可能都得考慮一下在地球那邊的環境的影響,經濟環境變得複雜,「經濟生物」就得多變,包括模式、結構等等,不然就可能被淘汰。所以說,是複雜的環境引起了變化,進而導致了多樣性。

對於大自然也是這樣,生物多樣性從何而來?正是環境的複雜性導致的,正如一個研究員所說:我最終發現,想要得到生命一樣複雜的行為,不是絞盡腦汁設法製造出複雜的生物,而是把簡單的生物放進一個極其複雜的環境。

3、生生不息的生命

如果你想像核彈能毀滅一切生命,那凱文·凱利也許會顛覆你的觀點,即使是核彈,也無法在整體水平上令生命停止,而且還會增加生物的變體。

生命永不停歇,就像電腦病毒,一旦登場,就輕易不會下台,只要我們還在用電腦,病毒就不會消亡,它們和我們相伴在一起。

生命無孔不入,在地球上的每個角落,到處都存在著生命,我們呼吸的空氣,海洋、岩石,無一不是生命直接或間接的產物。

在未來的某一天,也許生命將會充滿銀河系。在那些看起來不適合生命生存的地方,生命會進化出新的形式,以適應環境、融入環境,最終反過來改變環境,和環境共同進化,就像變色龍-鏡子一樣,互相映射、回應和互相影響。

搜索微信公眾號:湧現,或qq公眾號:書願,每天輕鬆漲點兒小姿勢!每天和我一起寫下自己的讀書所得,日積月累,量變產生質變!見證湧現的力量!

  參考書目:《失控》凱文凱利著

  (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抄襲必究!)


推薦閱讀:

自媒體運營思考—每天都發,怎樣才有源源不斷的素材?(二)
如何避免成為油膩的青年?
互聯網讓我們的生活發生了哪些變化?
【2016.4】關鍵路徑與變化
108個關鍵詞7——變化

TAG:自然 | 生命 | 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