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自然缺失症孩子」,讓孩子們與自然重歸於好

拯救「自然缺失症孩子」,讓孩子們與自然重歸於好

來自專欄 吾杈夢境·植物跨界實驗室

「我就是要玩Ipad,要不然我玩什麼呢?」

我們經常會聽到孩子和父母的激烈爭吵:究竟該花半小時還是一小時玩電子產品,常常是以「安全」「好玩」導致父母抗爭失敗告終。

在你當初驚詫於「孩子不會走路就會玩ipad」,到孩子對ipad的重度依賴,恐怕就不只是隱憂那麼簡單,它對兒童發育的負面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不僅是身高、體重、視力、智力等身體素質方面的問題,同時也不利於孩子健康開朗性格的形成。

這種出現在當代兒童成長過程中的社會現象,被稱之為「自然缺失症」,是由美國作家理查德·洛夫(Richard Louv)在《叢林中的最後一個孩子》中提出來的一種現象。

「它不是一種疾病,只是反映了城市兒童與大自然割裂的狀況。這種狀況容易在兒童發育過程中,產生很多負面影響,比如說肥胖、注意力紊亂、孤獨、抑鬱、憤怒等一系列癥狀。

1. 自然缺失症的危害

孩子們處於高科技的包圍中,遠離大自然,他們被電視、電腦、網路遊戲、智能手機等高科技產品吸引,更喜歡室內玩樂,喪失了和自然親近的本能。和自然的割裂,會導致諸如兒童肥胖、注意力紊亂、孤獨、抑鬱等一系列癥狀。

2. 癥狀成因

A.父母出於工作因素,自己不再經常到戶外活動。而更是出於安全因素的考慮,很少讓孩子獨立外出體驗大自然。Louv(理查德·洛夫)相信這是造成自然缺失症的首要原因。

B. 在社區和城市中「可接觸的」自然景觀的缺失。這是政府和教育者的職責。很多公園和保護區都限制人們進入,或者是豎著「請不要踐踏自然植被」的告示牌。環保主義者和教育工作者建議孩子們「只能觀察大自然,但不要亂采亂折」,進一步地阻隔了兒童和自然的聯繫。

Louv指出儘管人們這樣做是為了保護環境,但最終對於人和環境關係的作用並不一定是積極的。Louv認為真正的體驗自然應該是將人看做自然的一部分,而不是將人作為自然的旁觀者。

C. 越來越多「留在室內」的原因。隨著電視機、電腦、遊戲機和手機的迅速普及,兒童有越來越多的原因留在室內。美國兒童平均每周(除睡眠外)在室內度過的時間為44小時。

一幅「中國式家庭聚會」的通用場境:大人們自顧自聊天,為了「省事」,讓孩子們各自拿著IPAD玩不亦樂乎。

鋼筋水泥的現代都市,人們處身於高科技的包圍下,無論成人還是孩子都面臨巨大的精神壓力,從而帶來嚴重的健康問題。萬物有靈時代,我們應如何與大自然共生?

作為中國第一家場景微景觀植物實驗室,吾杈夢境專註於研究人與植物、與自然的連接;我們針對人的不同社會活動場景,量身設計符合現代人心理、生理需求的園藝創新產品,並與我們生活相關的多個社會組織機構開展跨界合作。

對於一家以「重建人與自然的美好關係」為願景的創新公司,關注並傾注心血在兒童成長的自然教育方向,是吾杈夢境今後最重要的研究課程之一。我們積級與日本、韓國及國內領先的教育機構與專業人士合作,圍繞兒童成長設計自然教育課程,開啟體驗式實踐活動,並將針對家庭與教育社群推出定向設計產品。

孩子,是我們最重要的資產,2016年下半年,我們擬邀請相關教育機構及專業人士與我們進行跨界合作與探討。請與我們聯繫:chachamoment@163.com。


推薦閱讀:

TAG:人與自然 | 兒童教育 | 親子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