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個產品火了or藥丸?」

「為什麼這個產品火了or藥丸?」

來自專欄 runningz的產品筆記

產品面試里,從遇到概率的層面來說,「某某產品為什麼能火」大概是僅次於「你為什麼要做產品」的存在了。

一些同學的表現是這樣的:

「為什麼某信能火?」「因為它用戶體驗好啊」;

「為什麼某度藥丸?」「因為它用戶體驗差啊」。

更有甚者,(五年前)「為什麼某博能火?」「因為它用戶體驗好啊」;

(五年後)「為什麼某博藥丸?」「因為它用戶體驗差啊」。

這麼說來過了五年,某浪的產品經理把自己玩壞了?顯然不是,不能把產品發展的責任一股腦全推到「用戶體驗」層面上,這只是其中一個非常微小的部分。這次聊聊一個產品的生老病死都和哪些因素有關,以後遇到類似問題,可不要再輕易把問題扯到所謂的「用戶體驗」上了。當然用戶體驗極爛但用戶數極大的產品其實很多,典型代表如12306和1024等剛需產品(逃

用戶體驗以外,我們不妨從已知的好產品或企業里看看有哪些因素影響了用戶數。百度技術過硬,阿里入市較早,騰訊入市較早,小米性價比高,360抓住小白,新浪娛樂性好,搜狐入市較早,網易情懷滿滿,美團補貼給力,京東讓人放心,滴滴補貼給力,頭條技術過硬,大疆入市較早,知乎逼格夠高,豆瓣情懷滿滿,陌陌剛性需求……國內知名互聯網公司差不多說完了,寫完才發現完全沒有提到用戶體驗,這年頭隨便哪個90後創業都敢說自己的產品用戶體驗好,你們隨意感受一下。

所以說大致看下,產品的成功還是在於技術、時機、情懷、補貼等等。當然還有最重要也往往最容易被忽視的一點沒有說,這也是我最初打算寫本文的直接原因。一旦和這個問題擦邊,那產品的發展就岌岌可危了,那就是有關規定。前赴後繼的就義者之類包括但不限於老羅的牛博網,王興的飯否網,國外的uber,國內的滴滴,各種P2P以及大學生信用一類敢和有關規定擦邊的產品。同時反過來說,一些產品或公司的發展也和背靠扶持有密切關係,比如阿里之於杭州,比如深圳之於廣東,比如三星之於韓國。至於說某公司和什麼共濟會扯上關係姑且也算吧,當然得先假設這是真的。

還有就是一些冥冥中的定數吧,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正如微博或微信的潮流總有一天要過去一樣。要不然就是一些決策層出問題等等,這些統統歸為「其它」因素。

要是按照重要性或邏輯設立一個相對有調理的回答先後排序,個人比較傾向:(用戶基礎)→用戶體驗→(補貼給力)→技術實現→時機正確→情懷逼格→(有關規定)→(其它因素)。大致是這樣一個順序,可能會比一句萬年「因為它用戶體驗好啊」這種要具備更多說服力。至於每一小點怎麼展開詳細說明,大概又是各自得寫一篇專欄的篇幅了,也非常考驗平時的日常積累,這裡不過多說明。

有感興趣的話題歡迎留言,轉載需署名runningz。

(順便問下題圖使用網上的圖片算侵權嗎?如何界定?在線等)

推薦閱讀:

如何打造VR界的"AppStore" - VR Store
章澤天在微軟擔任實習產品經理究竟做了些什麼?
產品和運營基礎:如何設計好用戶觸達的場景
你是一個合格的產品人嗎?
關於策劃、運營、產品以及對這個行業的雜想(一)

TAG:產品經理 | 互聯網 | 面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