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天看動漫會影響社會經驗社會閱歷而跟不上同齡人嗎?(原問題,請看問題描述,題主是來求助的。)?

我是個路人,題主和各位答主好像沒抓住重點。題主的問題在於抑鬱和社交恐懼,而不是ACGN的問題,也不是我們這群把網路當玩具的傢伙們可以答的。如果你知道有哪位心理學、心理治療上的大V,請邀他過來。最後交代一句,不要引戰不要甩鍋不要開噴,知乎一向注重「詢問、分析與解決」問題,你們以為這是在微博?

原問題:

16歲女生家裡蹲一年半,除了打遊戲就是看動漫,沒看書無才藝,享受沉迷在虛假世界裡面,活著除了紙片人就是紙片人,有時候一部動漫能看十遍以上,直到前幾天補了松子的一生這部電影,感覺腦子才回到現實,我與人的交流,為人處事的能力,知識都停留在了兩年前,看動漫能學到東西但很有限,二次元世界大多是很單純美好事物,打遊戲呢更沒用,比不上職業選手又不搞直播,只是消耗時間,雖然每天會有一兩個小時刷刷微博知乎貼吧,看的都是關於明星娛樂,acgn的東西,也無用

腦子天天空白,落伍了,怎麼辦

心理導師那裡去了十幾次,每次都被批評再不出門就更落後於同齡人,最初沒覺得有什麼還覺得她騙人,現在這種感覺卻強烈了,害怕變的和低智的兒童一樣,確實如此,不上學不了解這個年齡本來該有的學生生活,不進社會工作磨練無生活經驗,不讀書沒知識沒文化,可能等我出門後除了被騙被看不起處在底層也沒別的了吧

對於評論區一些問題:

不是釣魚,我有抑鬱情緒與社恐焦慮才蹲家,對這方面真的很困擾,也沒有相關類似問題,家長與心理導師都認為有影響,我沒重視但發覺好像真這麼一回事,就很頭痛了

完全沒說動漫不好,動漫害人一類的,是紙片人支撐著我活過低沉的時間的,我很感激,苦惱的是無法合理安排好時間,一點也不接觸其他事物,我愛動漫,討厭的是自己

謝謝回答,問題不妥請舉報


表明立場,看我的名字,不需要在解釋什麼了吧!

你說你喜歡看動漫,喜歡遊戲,我也一樣,我甚至還要加一個小說,初中的時候你猜猜看我看了那些番,家庭教師,魯路修,高達系列,中二吧?小說現在什麼斗破,極品家丁啊,仙逆啊,惡魔法則啊我差不多都看完了,遊戲至少騰訊遊戲我到現在都沒抽出來.........

你上面說的那些都不是問題,可能最大的問題在於你的社交恐懼!一切的害怕會一步步變成恐懼,多少改變一下吧!

回學校!!!!!

你才16歲,無論你有什麼理由和借口,這個時候最好的選擇都是去上學。

從年齡上講,第一個建議就是重回學校,沒有什麼比這更重要,這個年紀外出社會的話,就我個人來說太小了,這個年紀最好的環境就是校園啊!


題主最大的問題是輟學在家。畢竟如果你在學校,老師同學會給你一定壓力和動力帶著你一起走,就算混個大學拿個文憑也算以後有碗飯吃了。

不是說上學是唯一的選擇。我喜歡的很多北美和歐洲CS:GO職業選手,都是初中小學接觸cs,高中輟學在家/被挖走打比賽了。別看鬍子啦喳的,一查年齡24. 但是能混到頂級隊伍的都是絕對有天賦的,一些天賦稍差但是夠努力運氣也好的可能當個主播啥的。但是絕大多數都在魚塘里混吃等死。

中國對於這些途徑的包容度遠遠不如歐美,雖然近些年在變得越來越好。題主應該感恩你的父母。

如果你喜歡動漫,喜歡遊戲,為什麼不考慮成為從業者呢?玩遊戲可以做主播,甚至製作者;動漫方面有大佬提到過,機會很多。不說別的,你練練畫畫就能在淘寶賺錢。畫個畫也不願意嗎?

當然我覺得我有點站著說話不腰疼了。如果讓我去做上面任何一個職業,我想我是做不到的,即使我都有興趣。

那麼,為什麼不像我一樣,平凡的隨大波走,上高中-大學-工作呢?我相信你混個大學大專文憑還是可以的。看你家條件不差,這應該不難吧?

最不濟,繼續你現在的生活,但是放棄希望,放棄改變的想法,也放棄抱怨,畢竟這些都是你強加給自己的。反正抱怨完了還是該玩玩該看看,別說,我們都懂。長大了找個人嫁了完事嘛。你的人生,請你自己選擇。


前言:對題主而言,直接看末尾比較好,然後看第三部分,之後這個回答對於你而言就沒有價值了

對路人關於問題修改的回復:我姑且還認為知乎還注重「詢問,分析於解決問題」,那麼我們來看一下知乎的提問方式,知乎是先給出標題再給出詳細的問題描述,一般而言,標題就是問題,而詳細描述是對問題的補充以更好的解決這個問題。並且從描述來看,題主的問題和動漫有著密切的聯繫,故我會先回答問題。

至於心理學大v,進入心理學相關話題下面一抓一大把,不過知乎的邀請機制是可以自己設置的,一般而來,陌生人邀請是會直接忽視的。在此我只給一條路,找acg方面的大v,同時又認識相關心理學方面的人士的。但是我並不認為知乎上的大v就可以解決題主的問題。

很明顯,題主是有心理導師的資源的,那麼利用這種資源才對。心理學問題的解決不是看一篇回答就可以的,而且題主給的信息量之少,無法讓人作出準確的分析,傾聽患者的心聲,並找出原因最後解決,這才是我認為一個心理輔導師該乾的。而這在互聯網上是很難做到的,你難道指望某位知乎心理學大v免費進行心理學輔導嗎?

其次,人們之所以從動漫方面入手,還有一個原因是對污名化的恐懼。二次元,ACG,動畫,關於這些辭彙的污名化太多了,反正不了解的人都有一個刻板印象,而且這樣的人基數還很大,這樣它們就不懼怕發聲了,而且主流文化對於亞文化的打擊更是賦予了他們「神聖的權力「,所以我們必須發聲予以澄清。最後這個問題本身就很荒謬,如果拋去描述來看,這個問題就是一個笑話,同時我們的行為要與我們的認知保持一致,否則就會出現認知失調。我們已經相信」看動畫不會影響社會閱歷「,那麼如果我們給出的回答與之相違背,除了修改條件使認知與行為相符合之外,不然就會極度痛苦。

在正式回答前,我有必要聲明一點,我不是學心理學的,現在只是摸到了皮毛的灰塵而已。如果在回答中的分析有誤,歡迎指正。


對問題的回復:不會。因為這個問題只需要舉出反例就行了。

知乎大v馬小褂,也是我國少有的動畫學者在他的一個回答中曾經講述過他的宅男人生。

如何評價《星遊記之風暴法米拉》??

www.zhihu.com圖標

在那之後,我開始抱著「如何才能振興國產動畫」的心態去瘋狂補充動畫知識。家裡蹲了兩年多,去系統學習動畫製作流程,了解作畫,演出等方方面面,去讀電影理論,瘋狂的看片,美國的,日本的,蘇聯的,法國的,東歐的,片子看了差不多上萬了,很多之前有看過的也會再重溫很多遍,去研究作者到底是怎麼思考的。那幾年也在給一些媒體供稿,稿費和省下來的生活費差不多都變成了書,買書買碟差不多就花了小十萬,自己都覺得自己和瘋了一樣

從馬小褂的閱歷中就可以看到,就算你整天沉迷於動畫,也不會影響社會閱歷。然後我們再來看一個示例,她的名字叫做天倉零,如果沒有一定的宅齡或者對於之前的圈內人物感興趣的話,應該是不知道她的。以下資料引自anitam的專訪

http://www.anitama.cn/article/b37e20a282a0d446

天倉零在訪談中說到:「我的知識體系里有很大一部分來自ACG,以前玩《女神側身像》研究北歐神話,玩《異度傳說》研究尼采,玩《機神咆吼》研究克蘇魯神話,玩《海貓鳴泣之時》順便看了阿加莎克里斯蒂和《瓶裝地獄》,看《翼神傳說》研究阿茲特克神話,看《舞-HiME》研究日本神話,玩《Ever17》研究量子力學和薛定諤的貓,玩《Remember11》研究榮格心理學。與其說是玩物喪志,不如說是玩物賞志。」

而這份鑽研的精神也讓她帶入了現在的工作,用考據的精神去研究現在的商旅工作。當然並不只有天倉零如此,給《二次元狂熱》供稿的許多作者都是如此,他們也許還沒有恐怖到成天這個概念,但是他們花費的時間絕對不少,因為這才是otaku精神。

而在知乎上這樣的例子也有很多,比如給2dm供稿的某淺色回憶就是最好的範本,因為他是一位妥妥的人生贏家。一個最極端的例子是,那些在動畫行業工作的人的社會經驗和社會閱歷就比同齡人少嗎?

在我看來,社會經驗最好的積累方式是親身經歷或者體驗式經歷,但是對於個體而言,只要社會經驗夠用就行了,能夠維持正常的生活,畢竟我又不是講故事的。


對題主:但是題主有必要嗎?

當然,絕對,以及一定沒有必要。因為絕大多數人就是拿這個當消遣的,只不過人們的消遣形式不一樣而已,有人覺得我看個動畫覺得有趣就好了,有人覺得這背後的東西才是價值所在,對於不同的人來說,對於作品的反應是不一樣的。這讓我想起了一個文學教授的話,普通人看小說就是看小說,但是文學教授看小說往往會想:這個故事的原型故事是什麼?這個場景,這處描寫有什麼特殊的意義?

而且我可以舉齣動畫界的實例,請問在知乎有多少人可以達到閱番5000+,但是甘露樹(bgm昵稱)對於動畫也許達到了過目不忘,但是對於更進一步的分析,製作幾乎是一竅不通,並且根據艾蕾姐的爆料,其實他也是一位90後,更多請點擊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9651743/answer/346533659

看動畫與不看動畫不會與社會交際能力有著必然聯繫,對於社交的恐懼進而逃避到虛擬世界中,卻無法隔離對於現實世界的焦慮才是問題的關鍵。

所以我對題主的建議是:你已經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那麼就遵循內心深處的想法。因為你現在已經出現了認知上的不協調,並且我覺得你應該暫時放棄動漫,或者說放棄你現有的生活方式。《歡迎加入NHK》中,家裡蹲佐藤最後擺脫家裡蹲很簡單,僅僅是被內在活下去的慾望逼迫的走了出來開始工作,然後就沒有然後了,佐藤的同學小林恵的哥哥最後也是被逼的走了出來,然後生活開始走向正軌。

我不知道你的社交恐懼和抑鬱是經過了專業的檢測還是自我歸因,不過我也不是心理學專業所以無法判定。但是就像是《EVA》中的碇真嗣一樣,不能逃避這個問題,我的建議是你得學會走出去,這個走出去是虛擬的,也就是說你不能停在現在的這種生活環境下。因為環境就有可能直接導致某些行為,這個應該是行為主義的觀點,不過學藝不精,不能夠很好的論述。

一個比較有說服力的例子就是:為什麼大學宿舍不是一個很好的學習場所。因為在宿舍里你並沒有形成學習這項行為,而是形成了其他·行為,所以如果你進入了這個環境,那麼你的大腦會不自覺地做出某些反應,讓你去做其他事情而不是學習。

所以你如果繼續呆在這樣一種環境下,那麼我個人覺得在這個正反饋下,你真的會一步一步變廢掉。

走出這個困境地第一步時擺脫這個困境,你可以將這個困境進行改變,比如去好好研究動畫或者遊戲,或者作為一個主播進行遊戲直播;但是更常見的選擇時有意識地和這個環境保持距離,至少不能沉迷於其中。

這不是離開,而是暫時的告別,為的是更好的重逢。

你可以用一些你喜歡的動畫人物來激勵自己嘗試接觸新的環境,來增加自己的社會閱歷。當然我個人覺得最好還是接受教育,學習至少一項實用的技能,這個比較重要。

借用艾蕾姐的觀點,死宅的問題不在於宅而在於死,放棄自我的社會性而被世界邊緣化才是悲哀的,而這個社會還沒有進化到對於每一位人都給予關懷的程度。所以出現問題,這是上天賦予人類的詛咒,但是解決問題,迎來光明,也是上帝賜予人類的幸福。

最後對題主所兩句話:第一,請不要輕易否認自我,從歸因理論來看,這對於你的成長不利,畢竟你只有16歲,你的人生還很漫長;第二,找一個靠譜的心理輔導師比我這個剛剛學了一點心理學皮毛的要好得多,畢竟用《重啟咲良田》的op2來說,我只是照搬著書中美人的話語而已,那麼以上內容你就都可以不看了。


下面回答看著也是魔幻,家長也挺魔幻的,有抑鬱和社交恐懼還逼著自己孩子去面對,去批評,回答上說著鼓勵結果還是在逼別人「明明左手骨折了還要讓你用左手倒立」這樣的事情。

個人經歷社會閱歷會不會影響個人的思想,意識形態,還有家長所謂的跟不上同齡人的水平……

肯定是會的,但這絕對不是主要因素。

能夠決定自己的這個所謂的水平往往分兩個方面——

想的東西:自我反省,獨立思考。

做的東西:能否堅持,是否熱愛。

至於個中進步如何,只能說看人,而往往這個社會的其他人不會管你怎麼想,只會看你收入有多高。

至於抑鬱和社交恐懼該不該治療……大眾:這是病,得治。父母:不行,你跟不上,批評教育。

而我的想法就比較直接:如果你能讓父母閉嘴為什麼不試試看呢?他們說到底就是怕你不能自己照顧自己,以後退休了你生活不好,至於那些什麼其他的東西,你心裡也有自己的看法,我就不多說了。

那麼,這麼多意見了,你有沒有問問你自己的意見呢。

去想,去做,這世界上的事情無非也就這樣。


MD,開始以為是無聊引戰,認真看了下發現有個嚴重的問題,

心理導師那裡去了十幾次,每次都被批評再不出門就更落後於同齡人

這是什麼東西??????

批評????

這是一個嚴重的職業問題。

如果這不是題主的誤解和諮詢師的年幼無知的犯錯的共同作用,我強烈建議題主解僱他/她。

同樣的,後面的抑鬱什麼的既然都沒有治好,建議同樣。


推薦閱讀:

為什麼她不喜歡我
社交恐懼症心理:被人看著就緊張
10張圖,測測你有沒有社交恐懼症?
聽說這是社交恐懼症的日常了……你中了幾條?
改變真的這麼難嗎?(五)

TAG:日本動漫 | 抑鬱症 | 心理健康 | 動漫 | 社交恐懼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