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文章《那個從來不加班的年輕人,後來過得怎麼樣》?
原文:那個從來不加班的年輕人,後來過得怎麼樣?
其實嘛,加班不代表你一定很努力,不加班也不代表你一定不能幹。無論哪個領導都好,最喜歡的都是:好使。
所謂的好使,就要分成幾個層面去解讀。
第一:隨時能使
休息日你不幹活?問題是活可不等你休息日。
第二:使得順暢
領導交代的任務能夠按質按量按時完成,絕對不拖後腿,哪怕需要你加班。
第三:使得舒服
能夠處理好各部門之間的關係,自己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
所以以上內容跟員工加班不加班其實沒啥關係,而為了讓領導覺得你好使,是不是需要加班,就是員工自己去評價和衡量的問題了。
再下來就是待遇和加班的問題,因為很多私企的制度問題,加班並不等於升職加薪加班費,這我不否認,再加上許多白領本身工作量產出不好衡量的原因,導致了裝忙和瞎忙的存在。畢竟干白領不像在工廠,一個小時出二十件衣服,加班一個小時就肯定多出二十件衣服。
所以就導致了工作人員和企業領導都很難就加班這個問題進行有效的溝通,所以只能回到那句話,大家無非是想順順利利完成工作和項目而已,好使才是評價一個人到底是不是人才的標準,如果你認為自己很好使而公司沒有給足待遇,那麼炒老闆魷魚,因為好使的人在哪裡都吃得開的。
偷換概念,脫離現實。
1.舉他們部門那個從來不加班的年輕人的例子時,他給的前提條件是:
後來,公司為了招人,不得不改了制度,變成靈活工時,你想966,那就給加班費。你想965,你就休雙休。
然而實際情況是現在很多公司加班連加班費都不給,可以調休,但是調休期間工作不交接,活還是要你干,調個JB休,在家幹活吧。
2.關於加班性質的描述避重就輕,過於強調主觀意願。
的確,有些加班是裝模做樣,但更多的人是真心誠意地想多學東西,承擔更多的責任,給自己博一個出彩的未來。而那些年輕時只想好好生活的人,過著過著,生活就沒了。
作者給的這句話好像是在暗示:加班可以讓你多學東西,可以讓你承擔更多責任,然而我們都知道這些根本沒有什麼必然聯繫。是否能夠學到更多東西靠的是強烈的意願,可行的計劃和執行力。如果你想真想學,把加班的時候用來學習成長得更快。而領導是否願意讓你承擔更多的責任則是看你對工作的完成質量。
加班並不能提升自己,提升自己靠的是學習。
3.作者在後面講的一堆大道理,無非是想說:
現在的努力是為了給將來鋪路,30歲之前努力工作才能換來30歲之後的清閑工作。
這話我聽起來怎麼那麼耳熟呢?
這他媽不是高中的時候我媽給我說的:現在好好學習別想著玩,到了大學裡天天都能玩。
都這麼多年了,還換湯不換藥呢?!
這句話就是畫餅了,等你到了30歲之後他們又要告訴你30歲正是一個人的巔峰時期,現在不努努力加班賺養老錢,難道等自己五六十歲的時候還在外面辛苦工作嘛?
這就是一根永遠夠不到的胡蘿蔔。
4.文章最後,作者說:
下班後的一小時,決定一個人的未來。你在辦公室披荊斬棘,還是在家葛優癱,過得就是不一樣的人生。不要等到無路可走,才後悔自己沒有拼盡全力。
對不起,下班後的一小時,我寧願選擇在家披荊斬棘。
至少我斬出來的是自己的路。
瀉藥,我對加班的態度一直就是救急不救窮。如果真的是以正常的工作時間,自己的任務在早就規定好的期限內來不及完成,那加班是應該的。人總要有點責任感,都是成年人了,不能什麼都隨著自己高興。但是如果是常態化的加班,不管急不急,忙不忙,都要加班裝樣子,這種形式主義的加班我一直都是拒絕的。喜歡這種加班文化的領導真的是缺乏管理頭腦,說直接點就是純傻逼,不配坐這個位置。張弛有度、勞逸結合,這是連小學生都懂的道理,疲勞戰害人害己,事倍功半。尤其是很多私企,加班還沒有加班工資或者事後補休,員工的正常休息時間說占就占,白佔便宜。90後已經慢慢成為了職場的主力軍,這代人受教育程度相對較高,都精著呢。待遇福利在他們眼裡可不只是工資薪酬,法律規定的休息時間也是其中一部分。從本質上來說,白占員工休息時間和剋扣員工工資沒有任何區別,鈔票是權益難道時間就不是了?奉勸各位高管或者中層別把下屬當傻子,佔便宜真當沒有下屬看得出來?你問我怎麼反抗不合理加班?剛烈一點的辭職走人舉報一波,有用沒用另說;如果還想幹下去也沒關係,出工不出力就是了,磨洋工,加班的時候表面工作。當然了,這樣做的前提是要保證自己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份內的工作,別給領導落下什麼口實。
這根本不是30歲之前辛苦,30歲之後就可以享受的問題
絕大多數情況是30歲之前拚命加班,30歲之後拚老命加班。
加班已經沒有那麼多紅利了。
謝邀來強答一波,人生不在於你是否在公司加班,而是你下班之後底下的功夫。大家在學校都上同樣時間的課,為啥有人成績好有人成績差?別說智商,差不出10%,都知道是因為放學後看了多少書,那我們憑啥認為工作後每天干8個小時有人就能晉陞ceo迎娶白富美,有人小組長一輩子?我個人從不贊成加班,因為老闆開給我的工資就是8小時的,他要想讓我拿著8小時的工錢去干10小時的活,那他趁早找那些對自己時間價值評估低的人。但是如果我想在8小時後額外學東西去更快獲得財務自由或者專業知識,那麼我在給自己打工,我為啥要給自己付工錢。
講個故事,當年在日內交易這行還是小白的時候,認識一個澳洲做美債剝頭皮的,每周干5天,一天20小時,稅前年收150w,這可驚到了我這個小白,羨慕的同時也覺得這樣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可是他的動力不一樣,他想35歲之前在業內做到the flipper那個級別(剝頭皮傳奇人物,可自行百度) 你說老闆喜不喜歡這樣的人?當然喜歡,免費加了多少班還帶來大把利潤,當然我們這個行業性質不一樣不能以加班來作為評判。我要的不一樣我需要時間自由,把最多的時間花在在乎的人身上,閉關三年頭髮白了好幾十根,現也可與澳洲小哥匹敵,只不過一周干4-10小時,加班?沒有的事兒,我努力么?應該在別的公司會被炒魷魚吧。
有沒有發現核心問題並不是你加沒加班,今天節後第一天上班,你加班了么?推薦閱讀:
※《我的前半生》隱藏著9條財會職場生存法則,不看要後悔
※給員工安排系統化培訓VS碎片化學習,哪個更有用?
※報告老闆!實名舉報有人在談辦公室戀情!
※微軟MOS認證考試教材PowerPoint2016(77-729)正式上線
※職場中「爛人」為啥得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