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的咖啡文化普及方面的主要問題在哪裡?目前階段應該著重哪些方面?


國內咖啡文化的發展相較其它歐美國家來的晚,進入中國時間不長,再加上老百姓對飲食也才剛從生理需求向心靈需求邁進,我覺得這個是從"面「上看來的原因。

咖啡並非中國傳統飲食中的食材或需求中的一環,從飲品上來看,喝茶的人要比咖啡在中國普及。再加上,中國人很擅長用各種方法,達到長期儲存食物,但咖啡一旦烘焙好,保存期限並不長,這也比較有違中國人的習慣...,一直到了這些年,受到歐美包合亞洲近鄰國家的咖啡文化影響,國人才開始漸漸接受咖啡。

目前階段應著重哪些? 我個人覺得以下是應該被關注和加強的:

1. 首先是」咖啡種植「的品程和技術

在過去,中國雲南和海南都有大面積的咖啡種植,也很可惜的大多被國際大型咖啡商圈下收購,早期很多都被便宜收下後,成為」速溶咖啡「。近十年,有愈來愈多的有心人士注意到像是雲南滇西和滇南,有很好的水土及海拔可以有機會種出高品質的咖啡,也在著力中。

再者是,咖啡果實的處理和發酵,能夠朝向」精緻處理「發展,這會花費很大的精力在果實的挑選和人力成本的支出,以及工廠的成立。

但凡關注咖啡產業的國家,都對其產業有很大的扶持力度和投入力度;期望政府,唯有好的品種+好的種植+好的處理,才是提高品質和價格、保護農民權利後,才會有良性的循環。

2. 專項專業的咖啡培養和證照的發放

放眼全球咖啡協會,最有影響力的不外乎歐洲的SCAE精品咖啡協會、SCAA美國精品咖啡協會、以及COE超凡杯,連日本都有日本的精品協會。以中國的體量和對咖啡的進出口量,遠觀未來的發展,應該成立出」更好更精良「的屬於中國的、被世界認可的精品咖啡協會,也許可以叫SCAC。以這個組織來負責的、公正的對中國的咖啡事業產生"培育、教學、指導、推廣、考試、認證」,來向國際和國內證書接軌。

3. 對咖啡烘焙業進行分類及培養

對大型商業烘焙業者,進行監督管理,保證品質合規。

對小型商業烘焙業者,進行扶持。

對微型個性化烘焙業者,進行培養。

4. 對咖啡豆產地的認證機制

就像歐盟對食品認證那樣,嚴格的對產地食品做區域認證外,再加上「質量分級」,雙軌進行,這樣也給消費者有個保證,也對產地產區進行了保護。

以上,

但凡從種植到處理;生產到渠道;教學到證照...政府和民間都在重視和支持,這樣良好的產業鏈出來後,在坊間的咖啡館從業人員,自然就有好的材料、咖啡和技術。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蛋蛋IN北京

鏈接:http://zhuanlan.zhihu.com/vinca520/20405095

來源:知乎

*******************************************************

喜歡蛋蛋的朋友,記住在新浪微博里發私信DY,就可以訂閱我寫給粉絲的文章喲!

喜歡這篇文章歡迎轉發!

打算去台灣旅遊的朋友,可以至網上書店去購買我寫的〈拾味台北_真滋味〉和〈拾味台北_心旅行〉二本介紹台北美食和美景的書喲!我的微博: 蛋蛋IN北京的微博

我的博客: 蛋蛋IN北京_新浪博客


謝謝邀請,這也是我一直關注的問題。但是我沒有能力整體給一個評述,

因此,嘗試著零散地發幾聲問,以問代答。

【貼吧?論壇?培訓學校?咖啡館?書籍?究竟哪個才是最有影響力的普及渠道】

如果參考西洋人的經驗,買書應該是家庭主婦、愛好者們想要學習些技能的首選,否則也不至於產生那麼多廚師小王子。然而在我國似乎並不是這樣。

貼吧和論壇在曝光率方面佔優,而培訓學校跟兼做培訓的咖啡館在市場上卻又彷彿悶聲小發財,

整體看來,彷彿社會是一個江湖,天下到處都是鏢局跟山寨,粗粗看去,全無一個名人(實際上是有的,但是在文化普及這一點上來說,只是聊勝於無罷了)。

這真奇怪。

【跟許多其他領域的現象一樣,咖啡文化、生態的迭代過程,被加速、濃縮、壓扁之後,帶來什麼影響?】

從土耳其人開始喝咖啡,到加壓製作手段的誕生,再到精品咖啡運動的興起,再到快餐店咖啡的再振作,再到韓國流派咖啡館的碾壓式推廣,天底下曾經就這點小事情,發生了多少波折!結果這些不同時代、不同背景的餘波,竟然一下子涌到了今日我國。這種背景下能夠產生出來的本土化的「文化」,究竟能是什麼樣?我也很好奇。

【為什麼到處都是在談這個東西的社會象徵,而不是純粹的飲食體驗?】

假如我們見到一些地方總是談咖啡背後的社會身份角色、消費方式,那麼武斷推測一下,大概是這些地方的空氣里都彌散著對社會身份和消費行為的焦慮。

這種焦慮不減弱,對飲食體驗本身的專註就很難增強。

【商家的角色多樣複雜,而將來會怎樣?】

在我國的語境下,喝咖啡是體驗也是消費,實際上正是一群商家努力之下,短短十來年,大眾在這方面的體驗深度才得以快速增進。我記得2000年的時候,中文互聯網世界上,能夠找到跟咖啡相關的信息,幾乎全都是來自台灣的老生常談!和今日怎麼能比呢。這筆功勞真的抹煞不了。

但是除了商家,行業協會幾乎沒有存在感,身份中立的專門家也不見蹤影,一來無法維持信息的平衡,二來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擺脫掉各種草根習氣。

暫時寫到這裡。


各種偽大神各種說法,讓人找不著正確的答案,國內各種書籍說法更是與真實情況差別更甚,比如我隨便翻了一本某某李寫的東西,把咖啡歷史隨便扯扯,然後介紹一下咖啡是茜草科的喬木,之後烘焙就是一爆,二爆,最後咖啡成品就是各種拉花和牛奶混合做成的多種咖啡。還有一些搬出SCAA的標準,可是您也看看書的內容不是,SCAA在09年之前萃取理論教材關於最佳濃度區間講義有誤,但是SCAA自居老大,在09年才低調改正,但是國人照搬不誤。這樣一本書就寫完了。所以我真的啥都不知道,然後搞笑的事情來了,咖啡經歷三波,第三波美學時代還沒搞清楚,我刷微博刷出了第四波,我書讀的少,不要嚇人了。偶然的機會又看到了國內各種速成咖啡師培訓,讓一個人幾天就有資格證書,還是SCAA的證書,你的各方面能力像風口上的豬啊,都會飛了。這是我認為的行業存在的主要幾個問題。當然還有很多,不能一一說明,咖啡發展起來到現在,有沒有進步,有,還很大,不再說明。 最後關於中國目前的金杯標準,台灣和大陸還在研究,沒有定論。不喜勿噴,別找我撕,我害怕,真的!


」額(⊙o⊙)…我就吐個槽。因為現在國內大多數咖啡師太能裝B了~

想了想雖然吐槽歸吐槽,但也還是嚴肅點吧(認真臉)。

~~~~~~~~~此為分割線 ~~~~~~~~~~

我個人認為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很多咖啡從業者對於咖啡及咖啡行業的認知太兩極分化(不知道這個詞用得對不對,請輕噴)。

我剛開始接觸「咖啡成品」的時候去的是一家咖啡店及烘焙一體的公司。剛開始去的時候說白了就是打雜,挑豆、包裝、送貨兼服務員(打掃衛生的什麼就更不用說了吧~)後來又兼的咖啡師和烘焙師助理。

當時很多咖啡培訓學校對於咖啡及咖啡師的宣傳大都是高大上的宣傳。意思上差不多就是咖啡館是一個城市的名片 或者說從一個城市的咖啡店數量上就可以看到一個城市的開放、底蘊等等你所想得到的好的辭彙。導致一些咖啡師比較傲慢,甚至有的時候客人不小心叫了他一句「服務員」,便滿臉不樂意。我見過最厲害的一次是當時一個咖啡師直接就和客人說了句:我是咖啡師,不是服務員。當時可把我這個坐在旁邊的屌絲給嚇到了~當然這個比較少見,但是我碰見的很多情況是客人不可以太多話。如果「不小心」問了幾個在關於咖啡方面比較「幼稚」的話,那臉上立馬就是你個SB的表情。

另外還有一種呢是把咖啡神話的不得了。做杯咖啡的時候就總是在找優越感,明明幾句白話就能講明白的,非得要搬出一堆萃出率等等專業術語來嚇唬剛接觸咖啡的客人。這種狀況我前段時間還碰見了,怎麼指望這樣的咖啡師能去普及咖啡及咖啡文化呢?

另外的一方面就是對咖啡的知識沒有更新,剛開始接觸的時候國內精品咖啡還沒有那麼熱。當時比較流行的說法(僅限於我所接觸到的)就是:埃塞爾比亞耶加雪菲產的咖啡豆因為和橘子等作物一起栽種,所以有柑橘和地瓜的味道。瓜地馬拉因為火山多,是種在火山灰上的,所以會有一種煙熏(不是烘焙產生的)的味道等等。現在好多的咖啡從業者以及培訓學校還在這樣的給咖啡的味道定義。

另外,對於咖啡的起源也是還再用牧羊人的傳說,和一個很有威望的葉門人被當地總督嫉妒流放在外,看見鳥吃果子,然後他也吃了。後來他靠這個給人治病被當地人熱情的給迎回的故事(好久沒複習所以記不住名字了,大概就是這樣的個故事)。

當然,我並不是說這樣的來描述咖啡是錯的。每一個國家及產區都有它自己特點,但是卻忽略掉了很多現在精品咖啡所說的品種,產區氣候及產地微氣候,處理方式等因素。而現在還有很多人在傳好多年前的咖啡知識,一說起咖啡來說得那個神話故事真的讓人受不了。對了說起這些個故事,如果想要客觀的了解一下咖啡的故事的背景,我還是比較喜歡一本叫《咖啡癮史》的書。

吐槽完了這些,還要吐槽一下的就是現在的國內精品咖啡。對於很多國內精品咖啡從業者我不敢造次,只想借 田口·戶 書里的一句話。我們在追趕精品咖啡的時候,還是回頭看看落後在我們身後很遠的顧客們吧(大概意思這樣,有摳字眼要原文的話以後補上)~

雖然吐槽了這麼多,但是其實現在國內的咖啡還是在慢慢變好,這個最顯著的是產區。「他們種著咖啡,但每天都在喝茶,怎麼種出好咖啡來。」這句當年埃塞爾比亞人用來吐槽別的咖啡生產國的話,對於當時的雲南來說那絕對是神吐槽。但是現在這個情況正在改變,很多咖農自己會拿自家的咖啡讓工廠代烘,拿回來自己用水壺煮著喝。還有講究一點的也開始用手沖和美式滴漏機。

在生豆處理方面也開始比以前要上心,現在你可以在雲南比較容易的找到不落地曬的咖啡豆,蜜處理及全日晒咖啡。以前你要是不認識幾個人找這樣處理的豆子,不知得費多大勁還不一定是真的。當然這得歸功於好多在雲南咖啡活躍的咖啡人,再此向他們致敬。

啰嗦了好多但都沒說到重點,在這裡補上~如果想要讓咖啡在中國普及,首先咖啡從業者們就要端正心態。在面對客人的時候請耐心一點,不要再神話咖啡。讓咖啡回歸到它的本質裡面,再對其講述這杯咖啡裡面的故事。我想這樣整個咖啡行業才會更加健康的走下去吧~

最後,歡迎大神指正,請輕噴~~

最後的最後~不是我故意要炒冷飯,我看了第一個答案後才發現是3月份就回答了的~不知道知乎怎麼搞的我今天才刷出來~


我真不覺得咖啡文化普及有什麼問題啊

相比前幾年,或者更早。喝咖啡的人越來越多,知乎談論咖啡的帖子也越來越多。這說明用戶數和活躍度都在增長啊。

既然是叫咖啡文化,本身就不需要很明確的條條框框,只要喝的人越來越多,談論的越來越多,就會形成文化啊。

反而應該擔心,茶文化是不是有點萎縮的態勢,年輕人喝茶的少起來了...


推薦閱讀:

咖界爭論:到底應怎樣製作一杯拿鐵咖啡?
為什麼我男朋友說他喝完咖啡後老想上廁所?
如何評價目前市面上的國產膠囊咖啡機?
自己手沖咖啡有多好?(附教程)
大概是很沒有參考價值的掛耳咖啡品鑒

TAG:咖啡 | 咖啡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