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都是熬出來的——複利
偉大都是熬出來的——複利
定好目標與方向,持之以恆,每天只需靠近目標一點點。
遵循客觀規律,勿以善小而不為,無以惡小而為之!
複利的幾個模式及實際運用
房產投資中的複利思維
講一人:吳曉波。
吳曉波作為新秀流行財經作家。
1990年參加工作,
做新華社的財經記者,
那個時候的月薪是70元。
從1996年,吳曉波開始寫他的第一本書《農民創世紀》開始,
「我給自己下了一個命令,
從今年開始,
我要每年寫一本書,
每年買一套房。
這個計劃,堅持了很多年。」
就這樣,吳曉波以非常驚人的毅力和魄力,
每年寫一本書,
拿來的稿費,
每年買一套房。
當然,那個時候中國房地產還未開始騰飛,
買房並不是很難的事情。
1999年的時候,
他還買下了千島湖上的一座小島,
租賃期50年,
當初花了50萬元,
現在這座小島的估值已達數千萬元。
「我挺喜歡錢的。」吳曉波說。
如今吳曉波是中國稿酬最高的作家之一,
在杭州市中心的西湖辦公,
號稱「一個億也買不動」的獨立經濟作家。
為什麼我要講吳曉波的故事,
他具有典型性。
在有限的時間(20年),
把有限的精力和財富,
持續而反覆地投入到某一領域(房地產),
長期堅持(20年),最終財富的雪球越滾越大,
實現財務自由。
這是經濟學中典型的複利思維。
愛因斯坦書說:
「複利是世界的第八大奇蹟。」
複利思維:世界第八大奇蹟
我不想探討如何進行房產投資,
但我想講講複利思維,
那什麼是複利思維呢?
為什麼說吳曉波是普通人利用複利思維實現財務自由的典型?
先問一個問題:
假設一張0.04m的普通紙張足夠大,
將其對摺,再對摺,
如此重複對摺64次,
大概會有多高。
很多人想,
一張紙才多厚呀?
薄薄的一層,
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對摺64次,
撐死了也就幾層樓那麼高,
10米?20米?
這已經算是極限了。
而事實是,如果你算一下的話,
一張薄薄的紙,
對摺64次,其高度166020696萬公里,
這個長度是什麼概念?
地球到月球的距離,才38.4萬公里。
這就是複利思維的力量。
如果你還不能相信的話,
再看一個問題:
一片池塘出現了一小塊浮萍,
它每天增長一倍,
預計10天就能長滿整個池塘,
請問,多少天能長滿一半水面?
答案是第九天。
也就是說,你第九天看的時候,
才覆蓋池塘的一半,
但只需一天時間,
就覆蓋全部了,
聽起來魔幻,但事實如此。
當你有5000萬美金時,
你只是個千萬富翁,
可是只要翻一番,
一天之內,你就會變成億萬富翁。
這就是複利的力量。
所謂複利思維,
其本質就是:
做事情A,會導致結果B;
而結果B,又會反過來加強A,
不斷循環。
正如一張紙的對摺,
每一次都是把之前的結果翻倍;
正如滾雪球,
雪球粘上的雪越來越多,
變得越來越大,
而越來越大的雪球又能夠粘上越來越多的雪,
如此不斷重複,
雪球會大到不可想像;
正如財富的積累,
當你有了盈餘資金,
即使不多,只要能產生盈餘,
哪怕很低的盈餘(例如回報率5%),
不斷重複,利滾利,
長時間下來,也會是一筆很大的資金。
經濟學家用一個公式表達複利效應:(1+r)n
R代表你正在做的事,
N代表時間。
當r為正時,
例如你每天堅持看半個小時書,
也許一天兩天,
你和別人的差別無法顯現出來,
但三四十年之後,
差異是你想像不到的;
再例如你每天堅持跑步半小時,
也許一天兩天,
你的身體並沒有變得多麼強壯,
三四十年之後,
和你同齡的人,
有的人也許已經不在了,
有的人疲弱不堪,
但你還是能一餐吃三碗飯,
一口氣上六樓不用喘。
只要r為正,
即你在做正確的事,
時間就會為你帶來奇蹟。
財富複利
在財富積累領域理解複利思維,
最好的例子是巴菲特,
大家都知道巴菲特曾經是世界首富,
即使是現在,
依然是全球富豪榜前十位的人物。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
巴菲特一生中99%的財富,
都是他50歲之後獲得的。
也就是說,50歲之前,
他也許就和我們一樣,
是一個普通的中產階級,
50之後,進入財富爆炸期。
關於財富積累,
巴菲特在其2006年《致股東信》中,
舉了一個例子,
從1900年1 月1 日到1999年12 月31日,
道瓊斯指數從65.73 點漲到了11497.12 點,
足足增長了176倍,
是不是非常可觀?
那它的年複合增長是多少?
答案是並不讓人欽佩,
才僅僅只是5.3%。
這個增長率意味著,
你有一萬塊錢,
每年才新增530塊錢,
不用巴菲特,
每個普通人都能做到這個增長,
但這個世界只有一個巴菲特,
因為只有他能持續數十年地堅持。
巴菲特太遠了,
講個普通人的吧,
毛順生很多人不知道,他是毛澤東的父親。
在毛順生之前,
毛澤東家是貧農,很窮,叮噹響。
毛順生帶著全家勒緊褲腰帶過日子,
每年把一定比例的收成積累起來,
積累到一定數目,就去買地,
對,什麼都不幹,只買地。
——在那個農業的年代,
地對於農民來說就是黃金。
於是,他們家進入了這樣一個循環:
攢錢——買地——擴大生產——攢更多錢——買更多地——產出更大。
到了毛澤東這一代,
他們家已經有大片土地了。
有什麼財富秘訣嗎?
沒有,就是很簡單的複利思維的運用,
簡單的事情重複做,
重複的事情認真做。
如此而已。
既然按照複利思維的效應,
掙錢很容易,
為什麼還有很多人掙不到錢?
這裡有個很大的誤解
很多人認為複利的核心在於回報率,
但其實複利真正的核心在於時間,
即使年5%的回報率,
100年後,也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數字。
問題是:有多少人,
能持續做到100年每年5%的回報率。
——不是能力上能否做到,
而是沒有這個耐心。
要麼覺得回報率太低,不屑去做;
要麼覺得回報率太低,
摁不住蠢蠢欲動的瘋狂舉動。
這就是富人和窮人最根本的區別。
大多數人總想著一夜暴富,
用最短的時間追求最快速的財富積累,
追求過高的回報率。
高回報率意味著高風險率,
被騙、虧空、債台高壘,
壓死了一個又一個普通人;
真正的智者追求財富穩步增長,
平衡好回報率和時間,
「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
「價值投資理論」等等,
說的就是這樣。
巴菲特說:「人生就像滾雪球,
關鍵是要找到足夠濕的雪,
和足夠長的坡。」
90年代的股票,
10年的房地產,
17年的比特幣和消費升級,
這個時代不缺機遇,
只要你用心,有耐心,
未必會成為首富 ,
但實現普通人的資產增值保值還是不難的。
一夜暴富總是很難的,
但慢慢掙錢相對容易很多。
只可惜,這個世界絕大部分人,
都喜歡做難的事情,
而不做容易做的事情。
希望你不要這樣。
巴菲特的財富增長
知識複利
複利思維可以用來思考人生,
而不僅僅是財富積累。
李笑來當了7年的新東方英語老師,
堅持每天雷打不動看2個小時書,
2016年12月份,
他在得道上線了一個專欄,
分享自己學到的知識。
你知道這個專欄最後賣了多少份?
105866份,
營業額2000多萬,
不到5個月的時間。
去年,電視劇《歡樂頌2》大火,
安迪作為職業精英的形象深入人心,
她最突出的一個特徵就是,
每天都要看2小時書,
不管再晚,必須至少看2個小時。
歡樂頌5個女主角裡面,
也就安迪有看書的鏡頭。
日積月累幾十年,
同樣的年齡,
無論是在氣質、認知格局和收入方面,
安迪都都比樊勝美高出太多。
也許你會覺得,
安迪是虛擬的,
李笑來離自己太遠。
那來說說雷海為吧,
一個外賣小哥,
在今年的中國詩詞大會上擊敗北大碩士,
成為年度冠軍。
范雨素,一個普通的家政保姆,
去年,一篇《我是范雨素》火爆網路,
兩家出版社連夜打電話找她出書。
用常人的眼光
外賣小哥擊敗北大碩士,
家政保姆成為火熱作家,
某種程度上算成功了吧。
人們一定會認為,
他們背後付出的辛酸,
是常人無法想像的。
真的他們背後付出了很多辛酸嗎?
記者問雷海為:
「你每天的作息時間是怎樣的啊?
哪有時間看詩詞呢?」
雷海為答:
「不管工作和生活多麼忙碌,
時間擠一擠還是有的。
送外賣其實有很多碎片化的時間,
這些時間用來背詩詞是比較合適的。
比如在商家等餐的時候、
在路上等紅燈的時候。
這些時間都可以拿來背詩,
下午兩點半到四點半這段時間,
我回到住處換過電瓶,
吃過午飯,有那麼一個多鐘頭的時間。
這個時間相對充足,
就可以坐下來好好讀幾首詩詞。」
你看,等餐、等紅燈、
回到住處換電瓶休息的時候,
背個把小時詩詞。
辛苦嗎?好像也沒有到挑燈夜戰的地步;
辛酸嗎?和你等紅燈、坐地鐵看手機,
其實是一樣的。
正是這日積月累的一個小時閱讀,
一個外賣小哥擊敗了一名北大碩士。
這就是複利的力量。
董卿說「你在讀書上花的任何時間,
都會在某一時刻給你回報。」
所謂知識複利,就是:
新知識不斷成為下一次思考素材的積累,
從而讓知識能夠不斷以「複利」速度快速迭代。
健康複利
連續40年沒有生病,
連基本的感冒都沒有,
做到這樣,難嗎?
我一開始以為,難。
如果讓我做到連續1年不生病,
可能還可以。
但連續40年不生病,
連基本的感冒都沒有。
難,真的很難。
後來,我看到了張全通的故事,
一個76歲的老人,
和其它年逾古稀的老人不一樣,
張全通首先看起來就不想70多歲的,
一身肌肉,雖然不是渾身大塊頭,
但皮膚沒有鬆弛,
身體贅肉很少。
更重要的是,
張全通對記者說:
「我從30歲之後,
就從來沒生過病,
連基本的感冒都沒有。」
怎麼做到的呢?
每天堅持慢跑2公里,
游泳半個小時,
即使是冬天也不例外。
「只要海水沒有結冰,
再冷我都不怕,
別人穿著棉襖,
我只穿一條泳褲,
到海里就跳下去。」
從31歲開始,整整堅持了46年。
這樣的堅持帶來的回報就是:
他的身體素質和樣貌,
看起來比同齡人要年輕20歲。
健康也是有複利的,
你今天多鍛煉20分鐘,
身體就能得到一分的鍛煉,
反過來就能促進你明天的工作和鍛煉。
其實要身體健康真的不難,
一日三餐正常吃,
別熬夜,作息規律,
每天堅持慢跑和鍛煉半小時,
難嗎?不難,有點心都能做到。
一直堅持,身體就會給你回報
人脈複利
人脈也是一個複利模型。
尤其是在社交媒體如此發達的今天。
職場上有一個說法,
叫做「情感銀行」。
今天,你損害了一個朋友的利益,
即是從「情感銀行」中取了錢;
今天,你和朋友合作共贏,
即是往「情感銀行」中存了錢。
「情感銀行」其實就是你的人脈資源,
一個人「情感銀行」中的存儲越多,
意味著人脈資源越豐富。
但人脈複利講的是,
你是每天在往「情感銀行」中存錢,
還是每天在從「情感銀行」中取錢。
簡單來說,
一個天天需要麻煩同事的人,
和一個天天能給同事帶來幫助的人,
在公司同事群中留下的形象一定是不一樣的。
人際關係大師斯蒂芬·傑姆提出「微笑原則」,
每天早上上班,
對每一個同事微笑,
一年後,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的。
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你的微笑所傳遞之人,
又會把對你的好印象擴散出去,
並在行為上反饋給你,
例如,在與你共事時更加積極,
對你的工作更加包容,等等。
這些反饋會促使你更喜歡微笑待人。
人脈複利的最終回報是,
你將會在人群中擁有自己的形象,
以至於每當有人提起你,
立刻會有人附和說:
「他可真不錯啊!
複利效應的「臨界點」
《道德經》裡面說:
「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
從複利思維來看,
人生很多難題,其實都不難。
為什麼很多人依然熬不過去。
因為他們沒有熬過那個臨界點。
複利效應中,有一個「臨界點」,
一旦事情邁過這個「臨界點」,
就會飛速向前發展。
前面的例子中,
池塘中的浮萍每天增加一倍,
從0到覆蓋一半,花了9天,
而從覆蓋一半到覆蓋全部池塘,
僅僅只花了一天。
這就是「臨界點」。
巴菲特的財富積累可以看出來,
從0增長到100萬美元,
很難,也許需要幾十年時間,
但過了100萬美元這個「臨界點」,
從100萬美元增長到200萬美元、500萬美元,
就變得容易很多。
馬雲有一句話,
可以很形象地描述複利思維的「臨界點」:
「今天很痛苦,明天很痛苦,
後天很美好。
但絕大部分人都死在了明天晚上。」
你也許可以堅持一天兩天一年兩年每天看書,
你也許可以堅持一天兩天一年兩年每天鍛煉,
但看不到效果,也許你就放棄了:
「唉,沒什麼用。」
其實不是看書鍛煉沒什麼用,
是還沒有到達那個「臨界點」。
很多人都知道複利思維,
「臨界點」在存在區分這個世界的平庸者和偉大者。
複利效應的破壞效果驚人
以上,講的是複利效應的正面效果,
一旦人生進入負循環,
複利效應的破壞效果一樣可怕。
Pg one 是典型的例子,
先是在酒吧對唱中侮辱已故歌手姚貝娜,
然後在歌詞中肆無忌憚宣揚吸毒、濫交等價值觀,
接著又把兄弟的媳婦給睡了,
腦殘粉臨門一腳又往國家重要機關刊物「紫光閣」身上潑髒水,
一系列動作,
每一個都把自己的形象分拉低了一點,
帶來的後果就是,
新華社、央視新聞、共青團和紫光閣等一眾官媒民媒聯合抵制,
Pg one遭到直接封殺,
十幾年的努力一朝化為泡影。
每一次雪崩,
都是每一朵雪花施加的重量。
一個事物一朝崩潰,
一定是此前無數次的重複錯誤行為。
每天堅持鍛煉半小時,
你健康指數在數十年後比同齡人會優秀很多很多;
那麼,如果每天都熬夜半小時呢?
也許幾年之後,
就不在人世間了。
假設一個人的水平是1,
如果每天毫無進步,
那麼一年後,這個人的水平還是1
如果每天進步1%,
例如每天看書,鍛煉等等,
1年後,這個人的水平是:
(1+1%)365=37.38;
反過來,如果這個人每天退步1%,
例如堅持玩手機、刷微博,
每天熬夜半小時,
身體透支1%,
1年後,這個人的水平是:
(1-1%)365=0.025
37.38和0.025,差距一目了然。
當然,這只是純理論和數字的推導。
但這些推導依然有意義,
它們會警告每一個人:
即使你每天只錯那麼一點點,
一年,或者十年之後,
你的人生軌跡,
也許再也無法改變,
你會徹底淪喪。
所以,每天努力一點點,
用投資大師芒格的話來說:
「確保你每天睡覺之前,
都比你醒來時聰明一點點。」
剩下的,交給時間,
你的人生會進入正循環軌道。
複利思維背後是複利品質?
很多人非常看重回報率,
甚至要求今天努力了,
明天就要求看到回報,
在財富投資方面,
別說年回報率5%,
10%都未必接受得了。
於是為了追求高回報率,
借錢,貸款,挪用治病基金,
但高回報率同時意味著高風險率,
一朝虧空,滿盤皆輸。
真正的智者,
追求穩健增長,
更看重長期性的時間,
而不是短時間的回報率。
所以,那些能真正利用複利思維規劃自己人生的人,
都有著簡單但常人卻難以做到的品質:
(1)堅持:
很多事情,
都是堅持到後面有了臨界點,
才會爆發出效果,
胡煒煒做了10年的汽車記者,
才創辦了摩拜;
papi醬在網上發布了幾千條視頻,
才開始火起來。
複利思維作為人生的第一策略,
要求你具有的第一品質就是:
耐心,堅持。
只要方向是對的,
不要焦慮和不安,
多給自己一些時間。
(2)不要透支:
熬夜加班掙錢,
犧牲健康去獲取財富,
無論什麼樣的理由,
都是不可取的。
背叛自己的朋友獲得利益,
同樣不明智,
透支自己的人脈,
你失去的絕對不僅僅是一個朋友。
複利思維作為人生策略的另一個要求是:
不要透支,
無論健康、人脈、財富、智力,
都不要去透支。
你需要有大局觀,
能沉得住氣,
對自己能把控,
每天透支一點點,
十年後,你就廢了。
(3)目標感:
猶如吳曉波一般堅定而強烈的目標感,
一年一本書,一年買一套房,
大家都唱衰房地產的時候,
他堅持隨著經濟的發展,
靠近市中心城市的土地,
會越來越值錢。
目標感,決定你能否在一個方向持續走下去,
做任何決策時都務必要知道,
變更方向是有成本的,
尤其是當你已經在一個方向努力很長時間,
此時變換方向,
成本非常大。
彷彿掘進的人,
已經掘進了100米,
沒看到水,
要換個地方重新來,
這就意味著他之前的努力白做了。
很多人大學選擇專業的時候,
瞎選,4年之後找工作和專業毫無關係,
是不是同樣意味著荒廢了好幾年時間呢?
所以,目標感愈強烈,
複利思維對你人生的影響會越大。
(4)別盲目相信勤奮的力量;
從小我們接受的教育就是:
「勤奮使人進步」、
「勞動光榮。」
這讓中國人對勤奮有種莫名的依賴感。
無論什麼問題,
只要努力、勤奮,
就一定可以成功。
小米創始人雷軍說:
「很多人用勤奮在麻痹自己,
用戰術上的勤奮,
掩蓋自己在戰略上的懶惰。」
為什麼需要掩蓋?
因為絕大部分人沒有思考戰略的能力,
那些天天泡在圖書館自習的同學,
你真的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嗎?
那些天天加班熬夜的同學,
你真的知道這份工作的本質是什麼嗎?
你們到底是在工作,
還是想借勤奮之名給自己營造一種充實感?
財經作家歐盛說:
「別盲目相信勤奮的力量,
熬夜加班和你躺在床上睡大覺,
很多時候沒有多大區別。」
很多時候,人生需要的不是勤奮,
恰恰相反,是需要你拒絕勤奮,
拒絕挑燈夜讀和鑿壁偷光,
拒絕透支自己的身體和意志力,
給自己的生活留下自由的,
甚至懶散的空間,
只有生活質量的提高,
生活樂趣的增加,
才會增加人們對於生活的希望。
你始終要記得,
複利的人生,
更看重有生活質量的人生,
因為只有這樣的人生,
才能走得長遠。
作家馬里奧·普佐說
「偉大的人不是生下來就偉大,
而是在成長過程中顯示其偉大。」
那些數十年如一堅持閱讀的人,
那些數十年如一堅持鍛煉的人,
那些數十年如一堅持每天出門精裝打扮的人,
那些數十年如一堅持每天認識一個陌生人的人,
所有他們做的事情,
都不偉大,
都很平凡,
都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
但因其堅持,
時間讓他們變得偉大。
希望你看到這裡能明白:
當你付出時,
回報率不是最重要的,
想一想你要怎麼做能堅持一輩子,才是最重要的。
時間是一位偉大的作者,
它帶來的回報一定超過你的想像。
人,永遠不要高估了自己一年能做的事,但也不要低估了十年能做的事!
推薦閱讀:
※美聯儲出手2
※股票被套是什麼感覺?
※金融和實體經濟有怎樣的關聯性?
※西行漫記-初章-西非考察
※Fintech的前世今生與未來(上)
TAG: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