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外樓》從蘇東坡的一塊紅燒肉說起
來自專欄 烽影天下
自古文人墨客,皆不乏饕餮之輩,中華傳統名饌多多,也有不少是以古人的名字命名,比如說太白鴨、宮保雞丁、萬三蹄膀、麻婆豆腐,包括在海外流行最廣的左宗棠雞等等,讓後世的吃客,一邊享用著美食,一邊又品味著美食中的文化氣息,和美食背後的歷史典故,儼然是精神食糧與物質食糧的雙重受用。當然,古往今來最具盛名的,當屬東坡肉。
東坡肉,又名紅燒肉、滾肉、東坡燜肉,是眉山和江南地區特色傳統名菜。東坡肉在浙菜、川菜、鄂菜等菜系中都有,且各地做法也有不同,但主料和造型大同小異,主料都是半肥半瘦的豬肉,成品菜都是碼得整整齊齊的麻將塊兒,紅得透亮,色如瑪瑙,夾起一塊嘗嘗,軟而不爛,肥而不膩。
雖然如今飲食文化藉助現代化的信息傳播,讓國人已經可以足不出戶吃遍天下,但若要尋最原初的本味,還是要找到食物的源頭,要找紅燒肉,必須去杭州,畢竟這道菜,是著名的北宋詞人蘇東坡在杭州任職的時候所創製,這道菜,已經與他當政時,在杭州主持修建的蘇堤一起,成為了杭州人民對蘇東坡的永久紀念。
杭州菜館林立,要吃最正宗的紅燒肉,又該去哪一家呢?本地人都會指向——樓外樓。這是一家有著160多年歷史的老字號菜館,總店坐落在美麗西湖的孤山腳下,早已與西湖風景和湖畔名勝融為一體。當然,樓外樓的名字,也是很容易讓人想起南宋詩人那句薈萃人口的「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沒錯,菜館的名字確實由此而來,當年,樓外樓的創始人,由紹興來杭州謀生的落第文人洪瑞堂,便是從這首詩中取了「樓外樓」三個字,作為自己小店的名字。
雖然最初的樓外樓,是一爿很不起眼的湖畔小店,但由於店主人善於經營,又烹製得一手以湖鮮為主的好菜,特別是他很重視與文人交往,使得在杭及來杭的文人雅士把來樓外樓小酌作為游湖時的首選。因此,生意日益興隆,名聲逐漸遠播。這一點,從樓外樓的名菜便可見一斑,雖然古時風味不知如何,如今的拿手名菜就包括東坡肉、西湖醋魚、宋嫂魚羹、西湖蒓菜湯等等,詩情畫意入美食,唇齒留香情難忘。
即便名菜多多,但樓外樓對蘇東坡的敬仰與懷念,仍然居於重要位置,話說在近年西湖環境改造的過程中,樓外樓也進行了重新的裝修,並請東陽木雕大師陸光正為他們設計創作了一幀大型壁雕:《東坡浚湖圖》。這幀壁雕有50平方米畫面,85個人物,5個連成一氣的五個場景,真實生動地記錄和反映了九百多年前蘇東坡率眾浚西湖築蘇堤架六橋的全過程。這是東陽木雕中少見的精品巨作,氣勢恢宏,精美絕倫,令每一個到樓外樓的賓客,都會眼睛一亮,在大飽口福之前,先飽一番眼福,蘇東坡,與杭州,與西湖,與樓外樓的不解之緣,穿越了歷史的洪流,跨過了時光的鴻溝。
每個城市都有一間代表自己文化形象的餐館,比如北京的全聚德,比如南京的金陵飯店,比如西安的老孫家,而在杭州,必須是樓外樓。160多年的風風雨雨,讓數代經營者始終堅持,才守住了百年如一日的永恆之味,才有了如今店面持續的的發揚光大,國內與國際影響力日增,中外食客絡繹不絕。當然,樓外樓的故事,也是充滿了傳奇。
話說如今有一部電視劇《樓外樓》已經於5月14日20:00在央視一套黃金檔震撼首播,當日就以9.2766%衝上收視率冠軍的寶座,如今播出四集,收視率一直遙遙領先,也被《新聞聯播》專門報道,值得強追。該劇由蘇舟執導,張鐸、葉璇、秦海璐等主演,陣容可謂是很強大,而劇情則以「樓外樓」的歷史變遷為主線,講述了「樓外樓」當家人洪家兄弟二人在軍閥混亂,北伐戰爭到抗日戰爭二十多年的亂世之際,誠信經營的故事。
相信看過《樓外樓》之後,您會對西湖畔的樓外樓的前生今世,有更深刻的了解,再去樓外樓品嘗美食,也會更多一種歷史的滋味在心頭,而作為樓外樓的招牌名菜東坡肉,相信在劇中,也能到處閃爍著迷人的身影,引發我們的垂涎連連。正所謂念念不忘,必有回「香」,我們與樓外樓的東坡肉之約,也一定隨著央視這部史詩大劇的熱播,顯得更加切近。
推薦閱讀:
※天外黑風吹海立,浙東飛雨過江來。
※蘇軾詞(一)
※蘇堤——蘇東坡為杭州「寫下」的最美七言
※你所不知道的東坡居士——代言人、美食家、行走的段子手
※蘇東坡:誰說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老子一直在危房裡辦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