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探險英雄:約翰·富蘭克林
地理大發現,無疑是世界近代文明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
當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高掛雲帆、搏擊滄海,現實環球航行的歷史性壯舉後,人類對自己居住的這顆星球有了更清晰的概念。
但地球的「頂部」和「底部」確仍是一個混沌和一片猜想。
19世紀,航海先驅們的雄心壯志,不再是跨越藍色的海洋去尋找陸地,而是跨越「白色的海洋」去征服北極和南極。
《馬可·波羅遊記》曾在歐洲掀起持續的東方熱,隨後帶來了北極熱。
當年人們確信:能夠從北極的凍島浮冰之間行曲走折,開闢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航線,找到通向亞洲和中國的捷徑。
1745年,英國國會宣布:對任何發現西北航道的人獎勵兩萬英鎊。
而風靡一時的科幻小說《弗蘭肯斯坦》和敘事長詩《老水手謠》都描寫了北極探險的生動情節。
正是在全社會的激勵和期待下,幾代探險家前仆後繼,北去南歸,大舉開拓了人類的知識疆域,也演繹了很多傳奇故事和生死經歷。
北極探險英雄
約翰·富蘭克林
「吃皮鞋的人」--約翰·富蘭克林
早在1818年,約翰·富蘭克林(以下簡稱富蘭克林)便隨巴肯遠赴挪威斯匹茨卑爾根島,此後又兩度遠赴加拿大哈德遜灣和科珀曼河地區,曾經落入激流、埋進積雪、陷於飢餓,以「吃皮鞋的人」而聞名一時。
1829年,富蘭克林被封為爵士,並獲得皇家地理學會獎章和牛津大學榮譽學位,受政府命為塔斯馬尼亞總督。
如此驕人的履歷和耀眼的光環,更贏得公眾的高度關注。
富蘭克林船長的座駕是排水量372噸的「埃里巴斯號」和325噸的「特羅爾號」。
他為這兩艘炮擊船雙雙安裝了倫敦格林尼治鐵路公司的25馬力火車驅動螺旋槳,能達到4節航速;為了提高破冰能力,特別用鐵板加固船體,並為艙室安裝了水暖系統抗拒嚴寒。
剛剛誕生不久的聽裝食品工業,提供了8000筒33000磅不同規格的罐頭,船上還開設了藏書2400餘冊的圖書館,一應配置可謂達到了歐洲科學文明的最高標準。
1845年5月,富蘭克林和副手克羅切爾信心百倍,率領軍官及水手129人,從迪斯科島揚帆起航。
7月26日在巴芬灣升火待發時留給了世界最後的一瞥,富蘭克林船長從此便杳如黃鶴。
搜尋富蘭克林船隊
公眾的迷茫和焦慮也與日俱增,他的夫人簡·富蘭克林開始四處奔走呼號,敦請海軍部派船隻營救,鑒於羅斯曾經在北極羈縻四年,培瑞也曾淹留三年,而富蘭克林團隊的物資儲備至少能維持三年,因此海軍部直到1848年才開始行動,派出三支搜救隊伍,但最終全都無功而返。
1850年英國政府懸賞兩萬英鎊尋找富蘭克林,同年8月,英國奧斯丁、歐曼尼和潘尼船長先後發現富蘭克林團隊於1845年至1846年在比奇島越冬的基地和三名水手的墓葬。
1852年4月,海軍部發起最大規模的搜救行動,由巴爾徹船長率領5艘船、222人浩蕩出發,結果四艘船被凍結在浮冰中不能動彈,僅剩一條船「北方之星號」落荒而歸,巴爾徹也因此受到軍事法庭審訊,並結束了航海生涯。
更尷尬的後話是:美國捕鯨船發現被巴爾徹丟棄的「堅強號」後,將它送回英國成為改善兩國關係的契機。
伊麗莎白女王1880年用「堅強號」的木材做了四張書桌,其中之一送給當時的美國總統海斯,直到今天這張桌子都一直是白宮裡美國總統代代相傳的辦公桌。
「人吃人」慘劇
尋找富蘭克林的新突破出於一次無意插柳的機緣,1845年春天,瑞伊受哈德遜公司委託在布西亞半島測繪地形時遇到幾個因紐特人,得知四年前有大約40名白人,用雪橇托著救生船,在一名掛著望遠鏡和雙筒槍的軍官帶領下向南方行進。
次年,在大雨河一帶發現30多具遺體,最驚恐的是遺骸的跡象和鍋中的殘留都證明發生了「人吃人」現象。
瑞伊儘可能的購買了因紐特人保存的餐具和徽章,並立即在北極淺水灣駐地給海軍部寫了報告。
很快該事件被捅到媒體,北極的凶耗不啻晴天霹靂,公眾對英雄富蘭克林的厄運心碎不已,而對「人吃人」的殘酷和醜惡更無法接受。
富蘭克林夫人更是拍案而起指責瑞伊是對富蘭克林團隊的誹謗和抹黑,並找到英國文豪狄更斯出來擺平。
狄更斯立即在主編的《家常話》周刊上連續兩期發表長文,憤怒指出:「天性野蠻、奸詐、殘忍的愛斯基摩人完全是一派胡言,甚至是謀殺兇手,飽受文明教育的白人在飢餓、凍餒、孤獨中只會平靜而高貴的迎接死亡。」
瑞伊雖然得到一萬英鎊獎金,卻成為最不受世人歡迎的「報喪鳥」。
英國政府決定終止搜尋行動,但富蘭克林夫人卻表示決不放棄!
她花費2000英鎊購買了177噸的小型快船「福克斯號」,並雇請麥克林托克船長率領25名隨員,於1857年7月1日從亞伯丁再次向北極進發。
麥克林托克幾次遇到因紐特人,都證實了瑞伊的報告所言不虛。
1859年5月,副手霍布森在威廉國王島西海岸發現一條綁在雪橇上的救生船,裡面蜷縮著兩具遇難者的遺骸,船上還有大量隨身衣物、銀質餐具、日用物品、槍支彈藥等。
6日又在維多利角發現一座石塚,小心挖開後找到了富蘭克林團隊於1848年4月25日留下的絕筆。
一張常規的海軍報表寫滿了副手克羅切爾和菲茲賈米斯的字跡:「特羅爾和埃里巴斯號1846年9月12日以來受困,4月22日棄船,105人在克羅齊爾帶領下登陸於此,富蘭克林船長於1847年6月11日逝世。」
富蘭克林的悲劇至此才算三證俱全在無懸念。
歷史評價
1874年,倫敦豎立起富蘭克林的銅像,銘文寫著「西北航線發現者」;
富蘭克林夫人先後贊助了7次搜救行動,為了丈夫的生命和榮譽而鞠躬盡瘁,因而被稱作「英國的帕涅羅珀」。
而瑞伊才是真正打通西北航道最後一公里的人,卻因為「烏鴉嘴」而未能冊封爵位,巨大的成就也湮滅不彰。
蘇格蘭的聖馬格努斯教堂里安放著一尊瑞伊的花崗石雕像,沒有偉岸挺拔的身姿和高瞻遠矚的氣宇,雕像是躺著的,如同一尊疲倦而透達的卧佛,笑納著世界越來越多的歉疚和敬意。
十多年間,共有30多路軍艦和民船輾轉北極,耗資200萬英鎊,損失生命超過了富蘭克林團隊,但這種空前規模的拉網式搜索,極大豐富了人類對北極的交通、地理、氣象、生物學的知識。推薦閱讀:
※歷奇探險水上樂園,清爽一「夏」
※戶外探險不容錯過國度,挪威體驗冰雪世界魅力
※[ 廢墟紀元 ] 我走進底特律黑人區,廢墟離繁華只有八英里
※沒有什麼能夠阻擋,夏天對水上探險的嚮往
※一次海洋科考的機會,需要速度報名
TAG:探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