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雲在青天水在瓶。

古人說,雲在青天水在瓶。

來自專欄 古人說

雲在青天水在瓶。

要想理解這句沒頭沒尾的話,需要去了解講這句話的人所處的背景。

這句雲遮霧繞的話出自一則禪宗公案。

唐朝韓愈的徒弟李翱和他的老師一樣,親儒排佛,他在任節度使時,登門拜訪葯山禪師。

上山見到大和尚,一上來就問:

「什麼是道?」

葯山禪師知道這位大官話語中有責難的意思。

你想關於「什麼是道」這樣的問題,老子他老人家都說「道可道非常道」了,一上來問候一下大和尚,上來就出難題,這不是存心看大和尚出醜嘛。

所幸,葯山禪師給出了答案。

葯山禪師指了指天上的白雲,又指了指石桌上茶杯中的水,道:

「雲在青天水在瓶。」

中國的哲學從來不是不具有嚴密的邏輯性,不是邏輯哲學,而更像一種名言哲學。

這點在禪宗中表現的尤其明顯,很容易感受到禪宗於反對哲學思辨的傾向。

至於我們本土的顯學儒家、道家,其哲學思想的表達最主要的就是那些聖人說的話。

名人說的名言被封為圭臬,然後被帶帶流傳下來,形成我們國家獨具特色的哲學文化。

其有一個很有意思的表現就是,對一個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概念去定義時,往往採用同樣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話來解釋。

這句「雲在青天水在瓶」就是如此。

這句話的理解同我們所有的人生問題一樣,沒有標準的解釋。

有的人認為,這句是萬法本閑,唯人自鬧的意思。

但在我的理解里,葯山和尚並沒有定義「什麼是道」,他定義了你得「道」之後的表現。

什麼樣的表現呢?

你看無論是天空中自由飄蕩的白雲還是限制於瓶子中的水,雖然表現形式不同一個是無數小冰晶的集合一個呈現為流動的液態,但它們本質上都是水。

它們是水為了適應環境所表現出來的不同的形態。

葯山和尚想說的是,得道之人就會像這水一樣,無論是身處寬闊的青天還是狹小的瓶子中,都能怡然自得,根據不同的環境變換適宜的形態來維持本質上的純真。

水無定形,隨境而適。

變是為了不變,變的是外在形態,不變的內在的本質。

第一次看到這句話時,當時我正處於遭受挫折,心情鬱結的階段。

那段時間整天泡在圖書館裡,想從書本中找到人生的意義。

然後就看到這句話。

起初並不理解這句話,覺得這句話沒頭沒尾,實在沒意思。

在回去的路上一直琢磨,突然抬頭望向天空,看到碧藍的天空中悠然自得的白雲,又看到路旁開的正艷的紅花。

當時我還是不明白這句話的意思,但是我當時的心情卻豁然開朗了,人生在世,應該像這天上的雲一樣,像路旁的紅花的一樣,就算沒有人欣賞依舊要活出自己的風采來。

無論是逆境還是順境,學著像水一樣,通過變換形態,改變自己看待事物的心態,改變對待這個糟糕世界的態度,然後讓自己活得更開心更愜意更優秀。

因為外在客觀環境在一段時間內是固定的,你可以改變的唯有自己的心態,對待這個世界的態度,只有這樣你才能找到成功破局的方法。

當然並不是明白了這句話你就悟道了,事實上還差的很遠。

我很喜歡曾經讀到的一段話——

隨著年齡增長,去過很多地方,見過很多人。最讓我記憶深刻的是一座山上的古寺,那寺很破很舊,我想如果人們供奉的神像真的有知的話,一定會很沮喪自己居住的環境。再後來走過更多的地方,見過更多的人。再次來到那座小寺廟,再見菩薩低眉,才突然明白,無論身處何種落魄境遇,始終保持心平氣和地去生活是有多難。

「雲在青天水在瓶」

這句話對我來說影響是很大的。

它讓我打開了一個認知這個世界的新的更加積極的思路。

而正如前面那句話所說的,明白道理依舊過不好這一生,真正做到像水一樣,需要走更多的路,經歷更多的是是非非,爬過高山走過低谷,才能學會像水一樣去心平氣和地生活。

推薦閱讀:

年紀大了,別做「三件傻事」,指的是哪三件?
范澤君 品茶味,悟茶道,知人生
連雲港文化生態旅遊考察
論2B的真正起源

TAG:文化 | 歷史 | 禪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