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小說中的母愛

武俠小說中的母愛

在武俠小說里,母愛似乎是很難得的。

郭靖算是小說中得天獨厚的受到偉大母愛包容的人,尤其是他的母親李萍對他的言傳身教,可以說是武俠小說中最正直最典型的母愛模板。

可他老婆黃蓉就沒怎麼感受過母愛了。

喬峰幼年在喬三槐夫婦家,後來又有玄苦和汪劍通扶持,雖然後來身世揭開,但到底也算是享受了幾十年的家庭親情——結果就是,談大俠,往往避不開喬峰和郭靖。

還有個韋小寶,算是有母愛的人,最後成了金書主角的最大贏家。

在武俠小說里,母愛光環好像不能隨便給。

楊過幼年喪母,胡斐剛出生父母雙亡,袁承志家滿門抄斬,狄雲是個孤兒由師傅帶大,虛竹在少林寺全是父愛般的關懷,段譽父母幾乎離異,康熙被假太后撫養,石破天被楊木叫做狗雜種,張無忌享受了十年的原生家庭+義父關愛,結果一回大陸爹娘就沒了。

也就算令狐沖有點找補,有個師娘疼愛他。

回過頭再看古龍筆下,居然連個出生證明都捨不得給。

蕭十一郎、楚留香、陸小鳳、孟星魂、柳長街、丁喜這些人就像石頭縫裡蹦出來的一樣。

好不容易給幾個出生證吧,也都盡量規避母親這個角色的出場。

李尋歡一門父子三探花,絕口不提母親,沈浪幼年喪父浪跡天涯,小魚兒兄弟倆一出生就父母雙亡,丁鵬是父親帶大的,傅紅雪是在仇恨中長大的,大旗門彷彿沒有女人一般。

後來的武俠小說里有關母愛的情節就越來越少了,好像這些俠客應該是孤兒一樣。

秦仲海父母雙亡,徐鳳年幼年喪母,陸漸跟樂之揚是撿回來養大的,谷縝從小母愛缺位······

孤兒的設定當然很便於劇情推進。

不是孤兒,如何背負國讎家恨?

不是孤兒,如何無牽無掛闖蕩江湖?

不是孤兒,如何用爸爸去哪兒的橋段推動劇情?

在女權癌那裡,這可能是因為性別歧視。

在評論家看來,這可能是武俠小說標配。

似乎母愛的柔和會沖淡了武俠小說的「俠氣」。

這當然是個謬論——因為事實上,在武俠小說里,母愛從來不曾缺位。

反倒是若要寫一個壞女人,就得讓這個女人缺失母愛,譬如此段。

她把死孩子抱在手裡,不住親他,低聲道:兒啊,你莫怪娘親手害了你的小命,娘心裡可比刀割還要痛哪。

只是你若活著,娘可活不成啦。

娘真狠心,對不起你。——《雪山飛狐》

而母愛在武俠小說里雖然少見,但從未缺位。

譬如古龍的《歡樂英雄》:

老先生和老太太也不知在暗中發過多少誓:

「下次等他一回來,就用條鐵鏈子把他鎖住,用棍子打斷他的兩條腿,看他還能不能到外面去野去。」

但等他下次回來的時候,看到他又臟又餓、面黃肌瘦的樣子,老先生的心又軟了,最多也只不過把他叫到書房裡去訓一頓。

老太太更早已趕著下廚房去燉雞湯,老先生的訓話還沒有結束,雞腿已經塞在兒子嘴裡了。

世上也許只有獨生子的父母們,才能了解他們這種心情。

做兒女的人是永遠不會懂的。

記得之前爆出了大學生裸貸後賣淫的新聞——我想他們的父母如果知道自己的孩子做了這種事,一定會很傷心——因為不少賣淫的孩子家裡並非還不起這筆錢。

對父母來說,就算再多一倍,十倍,他們也寧願咬牙還債,而不會讓孩子去賣的。

但這種心情,兒女們似乎也不太懂,甚至有人認為這是自己「獨立」的體現。

還是在《歡樂英雄》里,林太平離家出走後,他的母親一路尋覓。但為了孩子能夠成長,她沒有出面干涉,沒有把孩子領回家。在燕七和郭大路追來後,她設計考驗二人,最後安心回去。

這時古龍寫下了這樣一段話。

「孩子長大了,雖已不再屬於母親,但母親總歸是母親。」

「所以他無論在哪裡,永遠都是你的兒子。」

做母親的若能懂得這道理,她的悲哀就會變為歡愉。

初看的時候不以為意,後來想到古龍自己高中時離家出走,中年時寫下這段話的他,或許也有自己的意思——至少是對自己的母親說出了一句心裡話。

我之前說:作家是擅長無中生有的,但是這個無乃是未必親身經歷,卻要實地觀察的——但並非所有情感都可以靠觀察想像來了解。

譬如金庸說自己初次寫張三丰在張翠山自盡的時候,就說自己那時寫得不好,在他自己經歷了喪子之痛的時候,才明白那種痛苦。

我想古龍的童年並不溫馨,或許他對父愛母愛沒有什麼體會,直到看到這些,我才相信,他是深有體會的,只是於他而言,這種體會,可能來得有些晚。

關於武俠小說中的母愛,如果還要舉例子的話,譬如《倚天屠龍記》中張無忌假冒易三娘之子混入少林寺。

易三娘除下包頭的粗布,抹了抹汗,又伸手過去替張無忌抹汗,說道:「乖孩子,累了么?」張無忌初時有些不好意思,但聽她言語之中頗蓄深情,不像是故意做作,不禁望了她一眼。只見她淚水在眼眶中轉來轉去,知她是念及自己被謝遜所殺了的那個孩子,但見她情致纏綿的凝視自己,似乎盼望自己答話,不由得心下不忍,便道:「媽,我不累。你老人家累了。」他一聲「媽」叫出口,想起自己母親,不禁傷感。

易三娘聽他叫了一聲「媽」,淚水忍不住流了下來,假意用包頭巾擦汗,擦的卻是淚水。

前文中談到這對夫妻為了向謝遜報仇,更是做出了常人難於理解的壯舉:

易三娘冷笑道:「拙夫刺毀雙耳,那是五年前的事了。再說,我老夫妻的獨生愛兒無辜為謝遜惡賊害死,我夫婦和他仇深似海,報復這等殺子之仇,焉能假手旁人?

我們一遇上姓謝這惡賊,老婆子第一步便是刺聾自己雙耳。我夫婦但求與他同歸於盡。嘿嘿,自從我愛兒為他所害,我老夫婦於人世早已一無所戀。得罪少林派也好,得罪武當派也好,大不了千刀萬剮,何足道哉?

但想必不少讀者對這些內容卻都忘了。

年少時初讀武俠,只顧看高手過招快意恩仇,卻對這些「冗長」的情節不甚在意,如今步入社會,再看這些內容,卻才明白,名家手筆比之常人,實有過人之處,經典之作能稱經典,實有實感真情。

只是這些情節,就像現實中的母愛一般,輕輕淡淡,初時不覺,真到動情處,卻已不覺淚流滿面。

古龍形容丁鵬的刀光如月光一般,看來並不甚快,但看到月光的時候,月光就已照在你的身上——這句話用來形容母愛,似乎也無不可。

尾聲

古龍筆下的浪子,金庸筆下的遊俠——其實如果父母健在,誰又願意做浪跡天涯的不歸人呢?


推薦閱讀:

《三少爺的劍》分兩種:古龍VS爾冬陞
楚留香PK陸小鳳
做一個浪子真的快樂嗎?| 俠之風流,多情尋歡
古龍筆下最沒存在感的殘疾人
武俠地方志【山西武林篇】

TAG:金庸 | 武俠小說 | 古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