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肯森攻勢.1915.3-1915.5】雷霆前的暗幕

【馬肯森攻勢.1915.3-1915.5】雷霆前的暗幕

來自專欄 勃蘭登堡門的黑鷹

馬肯森割草記的鐮刀是個啥樣的詳解,依舊請大家多指教嘍。。。。。

要想了解德國第十一集團軍在1915年德皇陸軍中的地位與眾不同我們得先來看看他的編製。

預備軍負責人維斯伯格將軍雖然為法金漢提供了多達14個師的預備隊,但到1915年3月只有巴伐利亞第11步兵師和第119步兵師可以編入集團軍中。迫於戰況緊張,法金漢只能將德皇陸軍中最精銳的部隊,普魯士近衛軍打造為第十一集團軍的骨幹。

普魯士近衛軍的歷史可追溯到腓特烈大帝時期,雖然當時在軍事術語上是「擲彈兵團」,但腓特烈的普魯士第一,第二擲彈兵團在羅斯巴赫,洛伊藤和托爾高的威名早已遠揚。在普法戰爭中,陸軍部部長羅恩以這兩個團及普魯士近衛炮兵團,工兵營等單位為基幹組建了普魯士近衛軍,這支部隊在隨後的戰鬥中證明了自己無愧於霍亨索倫近衛部隊的頭銜。

在1914年的伊普爾戰場,在德皇威廉的授意下,近衛軍司令部派出24個營(第一近衛師和第二近衛師,6個騎兵中隊(近衛騎兵師)約二萬五千名官兵組成了普魯士近衛軍開赴前線,在伊普爾配合符騰堡人的部隊一度造成了英法軍隊的恐慌。近衛軍的軍長由卡爾.馮.普利興堡將軍擔任,而兩位師長分別是是普魯士王子弗里德里希和阿諾德.馮.溫克勒將軍。

普魯士近衛軍軍長卡爾.馮.普利興堡

普魯士近衛軍擲彈兵(注意領章和袖口)

普魯士近衛軍軍官

下一支隸屬於第十一集團軍的部隊則是第41預備軍。該部由第81和第82預備師組成,共有18個步兵營,四個炮兵營共108門火炮,這兩萬多名官兵由赫爾曼.馮.弗朗索瓦將軍指揮。這位於1856年1月31日出生的軍人作為少尉服役於普魯士近衛軍,1887年從普魯士戰爭學院畢業後,他在德皇陸軍中平步青雲,在戰爭的爆發後,弗朗索瓦負責統帥第八集團軍的第一預備軍。

由於極富攻擊性,弗朗索瓦被證明是一個難以管理的下屬,他在貢賓嫩戰役中一度違抗第八集團軍司令普里特維茨的命令向俄軍發起過度的攻擊。然而,他作為高級軍團指揮官足夠成功,由於負傷以及與新任集團軍司令興登堡的關係一度緊張,他被調回國內指揮充當預備隊的第41預備軍。他是否能夠與自己的新上司成功合作,將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在第四十一預備軍之後趕到東線的是巴伐利亞第11和第119步兵師。

這兩個都是根據維斯伯格新系統的產物,直接由前線撤回的巴伐利亞第三,第四步兵團為基幹組成的新部隊。這兩個師擁有18個營和6個炮兵營,僅巴伐利亞第11步兵師就有9,060名官兵。雖然兩個師都額外配備了40挺機槍,但炮火略顯少一些,只有56門炮。

當任巴伐利亞第十一師師長的科納斯出生於1862年6月27日,1913年他在巴伐利亞軍隊中當任上校。1913年3月27日,科納斯作為巴伐利亞戰爭部的文書負責步兵部隊的後勤工作,由於表現突出,他引起了巴伐利亞戰爭部長和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三世的注意。最終,1915年4月初,當得到法金漢下令調兵的軍令時,路德維希三世親自將科納斯任命為第十一師師長,里希特.馮.勒布上尉則當任他的副官。而巴伐利亞第119步兵師由卡爾.馮.貝爾將軍指揮。

最後抵達的第十一集團軍下屬部隊便是奧托.馮.埃米奇將軍指揮的第十軍。

作為一支常備軍,第十軍擁有18個步兵營,6個騎兵中隊和108門火炮 - 大約有2萬名軍官和士兵。埃米奇本人則是一位資歷豐富的軍人,他於1848年8月4日出生,1868年2月8日作為中尉加入普魯士陸軍。到1887年,埃米奇成為了第114步兵團的上校指揮官。 1909年9月25日,埃米奇由於其豐富的資歷被提升為步兵上將並任命第十野戰軍的司令。

埃米奇的兩個下屬步兵師,第十九和第二十步兵師,分別由馬克思.霍夫曼中將將和霍斯.特里特中將指揮。

在調集令發布後,鐵路當局於1915年4月15日開始便以極高的效率開始運輸大軍,最終將上述的德軍部隊在4月23-24日期間全部人員和裝備從法國,帝國本土等地區運達了西里西亞地區。

第十一集團軍地位之所以重要不僅在於其下轄上述德軍部隊 更在於其下轄奧匈帝國第六軍由阿圖爾.阿爾茲指揮,由卡斯特蘭克的第12步兵師和艾默里奇的匈牙利第39師組成。該軍擁有28到33個步兵營和4個騎兵中隊,擁有106門火炮。

阿爾茲被認為是奧匈軍隊中的後起之秀。 1857年11月11日出生的他於1878年加入軍隊。九年後,他從奧地利軍校畢業後成為了康拉德帳下的參謀。到1908年,阿爾茲被任命駐紮在布達佩斯的匈牙利第61步兵旅指揮官。接下來是一段時間他被任命為奧匈帝國第31步兵師司令。 1914年,他被任命為領奧匈帝國第15步兵師指揮官,由於在利馬諾瓦戰役表現不俗,他被任命為奧匈帝國第六軍司令,加入到第十一集團軍麾下。

那麼,這樣一支龐大的德奧野戰軍團該由誰來當任指揮官呢?

據法金漢的副官威廉.弗萊克回憶,法金漢本人打算親自當任第十一集團軍司令,也就等於是將這支部隊直接置於OHL的指揮下,當然,這個想法後來被法金漢放棄了,畢竟他要管理整個德皇陸軍,而且根據西線德軍各部指揮官的報告,法軍極有可能在在1915年開春發動一場新攻勢,他沒有多餘的精力在管轄東西兩線的同時還去統帥一個編製龐大的集團軍。

第二位候選人是興登堡,作為坦能堡戰役的勝利者,在軍民中極富聲望的興登堡的確有能力協調東線德軍第八,九,十,十一集團軍四大集團軍的能力

然而有幾個問題妨礙了興登堡,其中第一個是興登堡自己的問題,根據弗萊克的描述,興登堡對於奧地利人來說過於的「張揚跋扈」,1914年9-12月,他在與康拉德等奧匈帝國將領之間的關係非常緊張,由於那「過分自負的普魯士軍人的驕傲,興登堡很難與我們的盟友進行正常的合作與交流」。

其次便是興登堡曾經在1915年2月對法金漢那如同「宣戰」一般的辭職威脅,由於蔑視這位年輕的新任總參謀長,興登堡和自己的好同志魯登道夫不停的在挑戰法金漢的權威和地位,法金漢是不會把第十一集團軍這樣一支勁旅交給在背後不斷給自己下套的「野心家」的。

3月上旬,奧匈帝國軍事大臣弗朗西斯夫呼籲由奧地利大公弗里德里希當任第十一集團軍的司令,而魯登道夫將擔任集團軍參謀長。雖然約瑟夫贊成這個想法,卻遭到了法金漢和康拉德的一致反對。因為德奧兩國的軍事領袖都極度厭惡魯登道夫這位極富才華卻魯莽無禮的「軍閥」。

第三位候選人便是魯登道夫,綜上述原因,他被法金漢果斷PASS。

最終,第十一集團軍司令的職位落到了第四位候選人頭上,奧古斯特.馮.馬肯森。

1849年12月6日出生的馬肯森是一位不容置疑的優秀軍人,早在1869年10月他便作為一位輕騎兵加入了普魯士軍隊,並在普法戰爭中接受了戰鬥的洗禮,在哈勒大學畢業後他於1873年又重新進入了軍隊,即使不是普魯士戰爭學院的「高材生」,馬肯森依舊憑藉著他過人的工作效率和膽識在處理俄羅斯,巴爾幹和巴基斯坦的部門中贏得了當時德軍總參謀長的青睞,這位氣度不凡的軍人先後擔任了施里芬和德皇的副官。

即使已經在大戰前已經六十五歲,但他依舊被任命為德軍第十七軍的軍長隸屬於第八集團軍。隨後他被晉陞為第九集團軍司令在坦能堡戰役和羅茲會戰中大放異彩。

這些傳奇使得使他成為德國最受歡迎的人物之一,僅次於興登堡,令法金漢放心的是,這位在東線已經與興登堡共事數月的集團軍指揮官並沒有表現出自己支持興登堡挑釁總參謀長的舉動。

當然,比國內人氣和人際關係更重要的是馬肯森的軍中聲望,作為一位老兵和一位熱心和熟練的騎手,馬肯森能幾乎每天都在馬鞍上進行軍事演習或打獵。作為一位軍團指揮官馬肯森總會騎著馬和前鋒部隊在一起。這雖然使他總是處於危險中,卻也贏得了官兵們的愛戴。

「正如同報紙上說的,他幾乎是一個完美的軍人。」法金漢如此評價道。

更為重要的是馬肯森是一個聰明狡猾的老頭,他知道如何與自己糟糕的盟友友好相處,在奧匈軍隊中,他也有著良好的聲譽。1915年4月26日,馬肯森開車拜訪盟友康拉德和弗里德里克大公的指揮部,在這次目的在於溝通兩軍合作攻勢的會議中,馬肯森得到了兩位奧軍領袖的青睞。雖然奧地利大公當時已經66歲,但馬肯森將大公形容為「優雅,鬥志昂揚」的奧匈帝國軍人,這樣的贊言同時讚美了兩位都60多歲的軍人。在接下來的交談中,連吝嗇的康拉德也表示自己原意將自己的部隊完全交給馬肯森指揮。

「奧地利人喜歡與他合作共事。」弗萊克回憶道,「他不會像興登堡一樣的無禮和擺臉色,而且總是鼓勵奧地利人不要放棄希望。」

綜上所述,法金漢在請示了威廉二世後正式任命馬肯森當任第十一集團軍司令。

當然,勇武的馬肯森指揮第十一集團軍也需要一位優秀的參謀長。一支集團軍的戰鬥力很大程度由他的指揮官與參謀長的默契決定。

從拿破崙戰爭的普魯士軍事改革者時代開始,指揮官與他的參謀長便成為了軍事行動的中心。參謀長在制定計劃和作出決定時和指揮官享有平等權利,但雙方做出的決定必須同時符合指揮官和參謀長的意圖。這個系統要求挑選指揮官和參謀長要擁有互補的個性,他們必須了解對方,相知相惜。

法金漢為馬肯森挑選的參謀長則是一位在當時已經小有名氣,在日後如雷貫耳的一位參謀軍官,賽克特。

1866年4月22日出生的漢斯.馮.塞克特是軍官的兒子,他是波美拉尼亞貴族的一員。他於1893年進入了戰爭學院,於1896年畢業,在1914年爆發戰爭之前,他有過豐富的參謀工作經驗。1914年10月30日,他作為第三軍的參謀長成功阻止了法國人的進攻。從此他作為一名出色的參謀人員,以其組織能力與鋼鐵般的意志聞名。賽克特同時也和法金漢有著良好的關係,1915年3月9日,他便被選為當時第十一集團軍的的參謀長。

在德皇陸軍中,將一名首席參謀長分配給一名指揮官的做法一直給人留下這樣的印象,如魯登道夫與興登堡之間的關係。

興登堡或馬肯森等指揮官只是前線指揮官。但很多史學家對興登堡的描述都是,「興登堡僅僅是一條空船,在戰役決策上完全被魯登道夫所主導」

的確,興登堡更多的作用是為了安撫他的參謀長,尤其是魯登道夫到了之後成為德皇陸軍實際的掌舵人,興登堡充當了鎮靜劑的作用。

4月22日,馬肯森的大軍集結完畢,這裡值得討論的一件事是馬肯森部隊的武裝。馬肯森擁有近13萬名德國官兵,如果包含奧匈帝國第四軍及其輔助部隊則為180,000人。

僅第十一集團軍就擁有400多門105毫米口徑以上的火炮,其中包括146門重型火炮。如果包括奧匈帝國第四軍的火炮,如果算上所有類型的火炮則超過1000門,從迫擊炮,輕型77毫米野戰炮到重型150毫米榴彈炮,210毫米和305毫米重型火炮。

顯然,進攻部隊的炮擊將消耗大量的炮彈。炮兵儲備彈藥是進攻準備的重要部分。到四月底,賽克特和後勤部門出色的完成了這個任務。每個炮兵營都約有1200發炮彈可供使用。

如近衛軍的兩個師的24個炮兵營就收集了大約28,800發炮彈,而重型榴彈炮營則有600發。最大口徑的炮兵營(210毫米及以上)都有大約500發炮彈。總之,賽克特為攻勢儲存了超過30萬枚炮彈。

根據法金漢的計劃,他將第十一集團軍的攻擊矛頭指向了聯接著東普魯士西北方面軍和加利西亞西南方面軍的第三集團軍,他希望馬肯森能通過一場迅猛的攻勢直接打垮第三集團軍,隨後向北向南轉向,同時,南部的奧匈第六集團軍和北部的德第八集團軍等部也將配合第十一集團軍掃平俄軍戰線,有可能的話,沙皇的大軍將被徹底埋葬在波蘭的土地上。

隨著攻擊計劃的制訂完成,馬肯森和塞克特最初將攻擊日期定為1915年4月27日,但塞克特在接受法金漢的提問時表示他希望進行更長時間的偵查以確保炮兵可以精準打擊到每個目標,賽克特建議攻勢於5月1日晚上開始,而總攻勢則在第二天開始。

同樣在4月27日,馬肯森也向法金漢表示希望攻勢在5月2日開始。

「這樣推遲時間是要付出很大代價的」法金漢如此認為「我等不及了,俄羅斯人似乎已經發現了第十一集團軍的存在。」

但時間的推遲的確給了第十一集團軍更多搞定情報問題的機會。4月25日,德國人通過俘虜的哨兵審訊證實了馬肯森部隊的正面是是拉德科.迪米特里耶夫的俄羅斯第三集團軍。更具體地說,科納斯的巴伐利亞師正面是俄羅斯第十軍,包括第9和第31步兵師,他們約有34,000名官兵。這些軍隊被錯誤地部署在最前沿的戰壕中。由於彈藥缺乏和機槍,火炮等重武器的缺乏,俄羅斯人只能讓步兵承擔第一線的所有防禦任務,而沒有餘力部署更多的預備隊。

針對俄軍的防線,在大約4月25日到4月28日三天時間裡,賽克特在法金漢OHL情報人員的幫助下從西部向東部轉移了大量部隊將其部署在俄軍相對薄弱的地段,日米格魯德方向。而在西部,馬肯森的部隊準備發起進攻撕碎第十軍的防線。

為了保持攻勢的突然性和重型火炮的部署,馬肯森讓第一近衛師組織小股部隊向俄軍發起前哨戰。對於近衛軍而言,最大的麻煩依舊來自於俄軍的狙擊手,在4月30日在芬克恩斯坦,近衛軍工兵營失去了格拉夫.馮.肯斯坦中尉,而第一近衛擲彈兵團則在4月29日到4月30日期間失去了8名軍官和39名士兵。

但同時他們也奪得了一些利於偵查的高地並消滅了上面駐守的俄軍部隊,俘虜了169人。

經過塞克特調整後的第十一集團軍攻擊態勢

儘管德國人的前哨戰已經使俄軍發現了第十一集團軍的存在,但俄軍統帥部卻對迪米特里耶夫的報告不以為然,他們覺得這只是德軍的小動作,甚至依舊在考慮如何讓迪米特里耶夫的第三集團軍配合第九集團軍在5月中旬打到喀爾巴阡山的盡頭。

到四月底,德奧聯軍的官兵都已經擦亮了手中的步槍和刺刀,在這陽光充足,乾燥的天氣下,他們的雷霆一擊將決定俄羅斯第三集團軍甚至是整個西北,西南方面軍的命運。


推薦閱讀:

紀念抗日戰爭平型關會戰80周年:為什麼要打這一仗
對越反擊戰揭秘:我軍裝甲車強渡紅河嚇退越軍一個連
神風之外,蒙古對日本第一次入侵實錄(2)
對越反擊戰揭秘:橫衝直撞斃敵360多人的英雄坦克營
二戰:瓜島爭奪戰(七十二)第一次奧斯登山之戰 02

TAG:第一次世界大戰 | 戰爭史 | 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