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四到三好讀書法

胡適四到三好讀書法

來自專欄 古今名人讀書法

歡迎關注黑白魚專輯:古今名人讀書法

信息時代,面對浩如煙海的信息及資料,我們常常面對一系列的難題,比如說,看過的書,書中的內容記不住;想用時,找不著;這是讀書方法的問題!上一期給大家分享了吳小如先生的多熟細讀書法,這一期跟大家分享胡適先生的四到三好讀書法,相信能給大家帶來啟發。

胡適先生所說的四到,指的是:「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先說眼到。

眼到是要個個字認得,不可隨便放過。這句話起初看去似乎很容易,其實很不容易。讀中國書時,每個字的一筆一畫都不放過,近人費許多功夫在校勘學上,都因古人忽略一筆一畫而已。讀外國書要把A,B,C,D……等字母弄得清清楚楚。所以說這是很難的。如有人翻譯英文,把port看作pork,把oats看作oaks,於是葡萄酒一變而為豬肉,小草變成了大樹。說起來這種例子很多,這都是眼睛不精細的結果。書是文字做成的,不肯仔細認字,就不必讀書。眼到對於讀書的關係很大,一時眼不到,貽害很大,並且眼到能養成好習慣,養成不苟且的人格。

再說口到。

口到是一句一句要念出來。前人說口到是要念到爛熟背得出來。我們現在雖不提倡背書,但有幾類的書,仍舊有熟讀的必要:如心愛的詩歌,如精彩的文章,熟讀多些,於自己的作品上也有良好的影響。讀此外的書,雖不須念熟,也要一句一句念出來,中國書如此,外國書更要如此,念書的功用能使我們格外明了每一句的構造,句中各部分的關係。往往一遍念不通,要念兩遍以上,方才能明白的。讀好的小說尚且要如此,何況讀關於思想學問的書呢?

再說心到。

心到是每章每句每字意義如何?何以如是?這樣用心考究。但是用心不是叫人枯坐冥想,是要靠外面的設備及思想的方法的幫助。要做到這一點,須要有幾個條件:

(一)字典,辭典,參考書等等工具要完備。這幾樣工具雖不能辦到,也當到圖書館去看。我個人的意見是奉勸大家,當衣服,賣田地,至少要置備一點好的工具。比如買一本《韋氏大字典》,勝於請幾個先生。這種先生終身跟著你,終身享受不盡。

(二)要做文法上的分析。用文法的知識,作文法上的分析,要懂得文法構造,方才懂得它的意義。

(三)有時要比較參考,有時要融會貫通,方能了解。不可但看字面。一個字往往有許多意義,讀者容易上當。

胡適先生例舉了英文及中文的例子加以說明,然後總結說:

總之,讀書要會疑,忽略過去,不會有問題,便沒有進益。

宋儒張載說:「讀書先要會疑。於不疑處有疑,方是進矣。」他又說:「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學。學則須疑。」又說:「學貴心悟,守舊無功。」

宋儒程頤說:「學原于思。」

這樣看起來,讀書要求心到;不要怕疑難,只怕沒有疑難。工具要完備,思想要精密就不怕疑難了。

最後說手到。

手到就是要勞動勞動你的貴手。讀書單靠眼到,口到,心到,還不夠的;必須還得自己動動手,才有所得。

例如:

(1)標點分段,是要動手的。

(2)翻查字典及參考書,是要動手的。

(3)做讀書札記,是要動手的。札記又可分四類:

(a)抄錄備忘。

(b)作提要,節要。

(c)自己記錄心得。張載說:「心中苟有所開,即便札記。不則還塞之矣。」

(d)參考諸書,融會貫通,作有系統的著作。

手到的功用。胡適先生常說:發表是吸收知識和思想的絕妙方法。吸收進來的知識思想,無論是看書來的,或是聽講來的,都只是模糊零碎,都算不得我們自己的東西。自己必須做一番手腳,或做提要,或做說明,或做討論,自己重新組織過,申敘過,用自己的語言記述過,——那種知識思想方才可算是你自己的了。

我可以舉一個例。你也會說「進化」,他也會談「進化」,但你對於「進化」這個觀念的見解未必是很正確的,未必是很清楚的;也許只是一種「道聽途說」,也許只是一種時髦的口號。這種知識算不得知識,更算不得是「你的」知識。假使你聽了我這句話,不服氣,今晚回去就去遍翻各種書籍,仔細研究進化論的科學上的根據:假使你翻了幾天書之後,發憤動手,把你研究所得寫成一篇讀書札記;假使你真動手寫了這麼一篇「我為什麼相信進化論?」的札記,列舉了:

(一)生物學上的證據;

(二)比較解剖學上的證據;

(三)比較胚胎學上的證據;

(四)地質學和古生物學上的證據;

(五)考古學上的證據;

(六)社會學和人類學上的證據。

到這個時候,你所有關於「進化論」的知識,經過了一番組織安排,經過了自己的去取敘述,這時候這些知識方才可算是你自己的了。所以我說,發表是吸收的利器;又可以說,手到是心到的法門。

至於動手標點,動手翻字典,動手查書,都是極要緊的讀書秘訣,諸位千萬不要輕輕放過。內中自己動手翻書一項尤為要緊。我記得前幾年我曾勸顧頡剛先生標點姚際恆的《古今偽書考》。當初我知道他的生活困難,希望他標點一部書付印,賣幾個錢。那部書是很薄的一本,我以為他一兩個星期就可以標點完了。哪知顧先生一去半年,還不曾交卷。原來他於每條引的書,都去翻查原書,仔細校對,註明出處,註明原書卷第,註明刪節之處。他動手半年之後,來對我說,《古今偽書考》不必付印了,他現在要編輯一部疑古的叢書,叫做「辨偽叢刊」。我很贊成他這個計劃,讓他去動手。他動手了一兩年之後,更進步了,又超過那「辨偽叢刊」的計划了,他要自己創作了。他前年以來,對於中國古史,做了許多辨偽的文字;他眼前的成績早已超過崔述了,更不要說姚際恆了。顧先生將來在中國史學界的貢獻一定不可限量,但我們要知道他成功的最大原因是他的手到的工夫勤而且精。我們可以說,沒有動手不勤快而能讀書的,沒有手不到而能成學者的。

三好是哪三好呢?

一是夜讀。夜讀是一種美好的享受,此時正合讀書:寧靜閑逸、無人打擾、自由自在。夜裡時間充裕,可安心讀經典大著。中國古人有裸身夜讀者,大概深得夜讀之樂。夜讀還有一番情調,青燈黃卷伴一杯香茗,哪是何等的爽心悅目。

二是喜在廁上、電車裡讀書。胡適讀書不擇環境,不條件,有書即讀,他甚至將廁上及電車裡的時間也充分利用起來。1914年7月17日胡適日記記載:「有人贈我莎士比亞名劇《亨利第五》,全書三百八十餘頁,用簿紙印之,故全書僅廣寸有餘半,長二寸,厚不及半寸,取攜最便,因以置衣囊中,平日不讀之,惟於廁上及電車中讀之,約一月而讀畢,此亦利用廢棄光陰之一法。

三是連貫式讀書。有人讀書隨意性太強,無一定計劃,而胡適則強調讀書的連貫性,這既包括讀書時間不間斷,也包括讀完一書再換另一本。胡適讀書自己規定:每日讀書不少於6小時。他還說:「讀書非畢一書勿讀它書」。

以上是胡適先生的四到三好讀書法,下一期跟大家分享華羅庚的由厚到薄、到薄到厚讀書法。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普魯士精神?
為何在北方很少有像南方那樣的祠堂祭祖文化?是否該被淘汰?
藝術類圖書,就可以這麼貴嗎?
有哪些事物是中國人最精於去做的?
他說要用蘋果震撼巴黎,我想講講他的友誼

TAG:胡適 | 文化 | 讀書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