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化與性別差異
看演化心理學家解釋男女擇偶差異&激素水平差異。
演化心理學家道格拉斯肯里克認為,我們無法改變自己種群演化的歷史,我們彼此之間的一些差異受到這段歷史的影響。同時,演化心理學家預測,如果兩性面對的是完全相同的適應性挑戰,那麼兩性之間就不會有任何差異。兩性都通過分泌汗液調節體溫,口味上都偏好有營養的食物。演化心理學家同時預言,兩性在約會、婚配以及繁殖行為等方面存在差異。
男性在性活動中具有更高的主動性。正常男子一生會產生億萬個精子,相比於卵子,精子要廉價很多。女人分娩需要花費9個月,而男人可能只需要9秒。因此演化心理學家認為,女性會在意男性擁有的資源與做出的承諾,從而謹慎選擇繁殖機會。男性則會與其他男性競爭以獲得傳播基因的機會。女性擇偶精挑細選,男性擇偶則貪多務得。至少理論上是這樣。
此外演化心理學家指出,在身體機能方面處於優勢的男性總是很擅長接近女性,因為攻擊性較弱的男性繁衍的幾率較低,所以人類漫長的演化歷程增強了男性的攻擊性和支配性。
演化心理學家預測男性會為女性提供他們所需的外界資源和身體保護。雄性孔雀炫耀他們的羽毛,男性則會炫耀他們的腹肌、豪車和財產。而女性可能去整容,以滿足男性所需的年輕、健康的外表(暗示著可能受孕)。
這是從進化心理學角度帶來的解釋,有些批評者指出演化解釋存在問題。他們認為演化心理學家有時會從結果出發從結果倒推行為從而提出某種解釋,這是一種時候推測。生物學家保羅埃利希和費爾德曼指出,如果採用這種時候推測,演化理論家從不會犯錯。
演化心理學家對此做出回應稱,他們的批評「完全錯了」,他們認為,時候推測在文化解釋中作用並不小。而且演化心理學家認為他們的學說遠遠超越了事後推測,是一門利用動物行為數據、跨文化觀察,以及激素、基因研究來檢驗演化心理學假設的實證性科學。同時,演化心理學家因為預測以及證實某些現象而得到好評,例如性別引發嫉妒,男性比女性更多的體驗到性嫉妒(男性關注自己的伴侶和其他男性發生身體接觸),女性則比男性更多的體驗到情感嫉妒(女性關注伴侶與其他女性的情感捲入)。但是批評者認為實證證據並不能有力的支持演化心理學家做出的預測,而且批評者認為,演化心理學家的這些解釋會加深人們對男女的刻板印象,而且批評者懷疑演化學派對男性攻擊性的解釋,會讓人們覺得幫派暴力、嫉妒殺人以及強姦行為變得合理。但是演化心理學家回答說,這種演化結果屬於過去的理性選擇,他只是告訴我們遠古人類的行為模式,至於這些行為是否適合現在,那就是另外一個問題。
演化心理學的批評者承認演化有助於解釋我們人類的異同之處,但是他們強調,僅憑人類共同的演化傳統無法預測人類婚姻模式中的文化變異(從一夫一妻到一夫多妻或者一妻多夫),而且也無法解釋為什麼文化能在短短几十年內影響認為的行為模式。演化論的擁護者提出,演化並非基因決定論,因為演化讓我們能夠使用多變的環境。正如大家知道的,文化存在多樣性而且在不斷變化。
性別與激素:如果基因預先設定了與性別有關的特性,他們肯定會影響我們的身體來表現這一點。在男性胚胎中,影響睾丸形成的基因會指導分泌睾丸素,該激素會影響雄性特徵。研究發現在胚胎形成時期接受了更多睾丸素的女孩長大後,會比其他女孩表現出更多男子氣。
攻擊行為在性別間的差異似乎受到睾丸素的影響,給動物注射睾丸素會增加其攻擊行為。有著極為極端暴力傾向的男罪犯體內往往有很高的睾丸素含量。此外,人類和猴子攻擊行為的兩性差異在聲明早期就已經表現出來,成年後睾丸素水平會逐漸下降,當然了這些證據都不是結論性的。總體來講,這些證據讓學者相信,性激素確實有影響。
隨著人類進入中年甚至老年期,就會出現一種奇怪的現象,女性變得更獨斷和自信,男性會更多表現出同理心,更少支配他人。激素變化可能是性別差異減小的原因之一,角色需要是另一方面的原因。另外有些學者推測,社會期待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本文由小編整理編輯,或多或少或無的摻雜了小編的想法。主要內容來自《社會心理學》第11版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