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論喝酒,我能喝倒三個李白

論喝酒,我能喝倒三個李白

說起李白,除了會寫詩,以「詩仙」的名頭穩坐唐詩界頭把交椅之外,身上的第二個標籤大概就是「喜歡喝酒」。

「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感覺這貨一輩子就沒清醒過,每天不是在喝酒,就是在去喝酒的路上。

得意的時候喝:「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失意時候也喝:「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一個人時候喝:「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兩個人更得喝:「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

來來來,喝完這杯,還有三杯。

李白一共流傳下來900多首詩(還有100多首不確定,疑似偽作),跟喝酒有關的就佔了足有200首,可以說是非常敬業了。

杜甫說:「李白斗酒詩百篇」。這貨創作之前必須多少喝點才能有靈感,要不然,一首詩也寫不出來。所以,為了大唐詩歌的繁榮,李白同志把自己的畢生精力乃至寶貴的生命都貢獻給了喝酒事業。《舊唐書》記載,李白「以飲酒過度,醉死於宣城。」死時年僅61歲。

那麼,現在問題來了:李白的酒量到底怎麼樣?

怎麼樣?這麼說吧,寫詩咱不行,要論喝酒,不謙虛地說,我能喝三個李白你信不信?

1.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陽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避賢。

宗之瀟洒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

蘇晉長齋綉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談雄辯驚四筵。

杜甫的這首《飲中八仙歌》,描寫的是當時首都文藝界八個大咖酒後的醉態。

想必那天文藝座談會之後的酒局杜甫也是參加了的,只不過作為一個詩壇新秀,在眾位老師面前,只負責續茶倒酒招呼服務員,基本上沒咋喝。一桌人皆醉我獨醒,所以才有機會把當時的混亂場面描寫的如此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八個人中,賀知章年齡最大,時任政府秘書監一職,反正快退休了,啥也不怕,喝了多少不知道,喝完堅持要酒駕,誰也攔不住:交警算個球!結果,「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沒跑出去多遠就一頭栽進井裡,在水裡睡著了;

汝陽王李琎,那是唐玄宗的親侄子,正宗的皇親國戚,明知道下午還要見領導,依然喝了三斗酒:「汝陽三斗始朝天」,基本不影響述職;

左丞相李適之,每天光喝酒就得花費一萬多塊錢(估計那天應該是他結的賬),喝起酒來,「飲如長鯨吸百川」,大杯子直接往嘴裡倒,喉嚨都不帶咕咚的;

書協主席張旭,三杯之後照樣筆走龍蛇,四個大字:「鴻浩之志」,引來滿堂喝彩。

張旭三杯草聖傳,揮毫落紙如雲煙」

最牛逼的是焦遂,自由職業,反正下午也沒事兒,放開懟吧!「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談雄辯驚四筵。」連喝五斗,照樣口若懸河,一點兒不耽誤跟別人吹牛抬杠。

三斗、萬錢、三杯、五斗,到底喝了多少,咱們用數字說話。

再看詩中對李白的描述:「李白斗酒詩百篇」。說明白,到底是幾斗?別人不清楚,你杜甫心裡還不清楚嗎,都是睡過一張床,蓋過一條被子的人。

以他們二人的關係,如果李白喝了三斗,杜甫一定會寫「李白三斗詩百篇」,一定是這樣。含糊其辭地說:「斗酒」,只能說明一點:李白當時只喝了一斗。喝完就徹底歇菜,直接在人家飯店睡著了,怎麼也叫不醒,你趴他耳朵邊喊:「趕緊起來吧,皇上召見你呢!」那也不管用,「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我分析,李白很可能是八個人中酒量最小的。

2.

那又怎樣?就算我們家老李只能喝一斗,那也不少了呀,一斗啊,你行嗎?

這就要涉及一個特別專業的問題:唐代的一斗酒到底有多少?

斗,作為計量容器,主要裝糧食,如果一定要用來盛酒,我查了一下資料,大概能裝差不多15斤。

我們先別管他們喝的是啥酒,就算是水,一斗15斤,李白或許能喝下去,可《飲中八仙歌》里,汝陽王喝了三斗,焦遂喝了五斗,你覺得可能嗎?

也就是說,李白和他的朋友們不可能用那個盛糧食的斗來喝酒。事實上,古時候,喝酒有專用的斗。

這種斗有多大?

《春秋公羊傳》中有這樣的描述:「公怒,以斗擊而殺之。」

《史記.項羽本紀》中,劉邦對張良說:「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玉斗一雙,欲予亞父。」

由此可見,斗這玩意兒既可以隨手拿起來當作武器,也能隨身攜帶,體積一定不會太大。

從目前出土的商周、漢代和唐代青銅斗來看,形狀各異,大小不一。其中,唐代青銅斗的容量,差不多能盛半斤酒。

對,成天咋咋呼呼哭著喊著要喝酒的李白,其實也就是半斤的量。

「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吹牛逼誰不會,還三百杯,估計三杯就撂倒了。這跟「白髮三千丈」,「飛流直下三千尺」,「 玉盤珍饈值萬錢」一樣,就是那麼一說,專業術語叫誇張,不能當真。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喝酒不咋地,勸酒倒是一把好手。把人家喝暈了,等結賬時候叫服務員,「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真尼瑪夠豪爽的,一點都不心疼。為啥?因為不是他自己的,那是人家丹丘生的馬和裘皮大衣。

李白喝多了真不讓人省心,要麼吹牛逼:「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算個球!

要麼耍大牌:「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你咋不上天呢?

要麼倒頭就睡:「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還帶往外攆人的。

說好的「李白斗酒詩百篇」呢?說好的「高吟大醉三千首」呢?先醒醒李老師,詩呢?

寫詩是吧,稍安勿躁,立等可取: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哎呦,不錯哦!

可是,本來挺好一首詩,遞給貴妃的時候,非要趁著酒勁兒摸人家楊玉環小手一下。

卧槽!大哥的女人你也敢碰?!唐玄宗看在眼裡,記在心上,沒多久,就把李白趕出了長安。

要不是因為酒後無德,以李白的才能,仕途怎麼會是現在這個樣子。

3.

如果是50度的白酒,半斤下肚,你說個醉話摸個小手啥的,也還說得過去,都是經常喝酒的人,喝多了誰還沒辦過點兒丟人事兒對不對。可問題是,唐朝時期,釀酒採用的是自然發酵的傳統壓榨法,這種釀造工藝釀出來的酒,度數基本在3度到15度之間。這種酒,才半斤你就成這樣,怎麼好意思說自己會喝酒?怎麼好意思在酒場上混啊?

那麼,唐朝時候,大家喝的都是什麼酒?

最常見的是綠酒。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白居易這首詩里說的酒就是綠酒。所謂「燈紅酒綠」,在唐宋時期,不管清酒還是濁酒,基本都是綠色的,價格相對便宜,屬於低檔酒。武松在景陽岡一口氣連喝18碗,魯智深抱著罈子咕咚咕咚喝的就是這種,度數跟你昨天晚上對瓶吹的啤酒差不多。

再好一點的是黃酒。

「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李白這首詩寫的就是黃酒。黃色,說好聽點兒叫琥珀色,採用糧食發酵,為我國自主研發,擁有獨立知識產權,歷史悠久,口味獨特,價格適中,屬於中檔酒。

最好的是紅酒,也就是葡萄酒。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自從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把這種酒帶回中原以後,很快成為上流社會餐桌上最時尚的飲品。此酒口感香醇,回味悠長,價格相對較高。

當然,這也是李白的最愛。

蒲萄酒,金叵羅,吳姬十五細馬馱。

青黛畫眉紅錦靴,道字不正嬌唱歌。

玳瑁筵中懷裡醉,芙蓉帳底奈君何。

李白作為詩壇領袖,文化名人,肯定不缺錢,價格再高也喝的起。平時能坐在一桌吃飯的,不是皇親國戚,政府官員,就是詩壇好友,社會名流,在喝酒方面,這些人絕不會把自己混同於一般群眾,我估計,喝的一定是高檔葡萄酒。

白酒呢?茅台五糧液啥的不行嗎?都還沒生出來呢大哥。高度白酒,也叫蒸餾酒,直到元朝才引進到我國,真正流行已經是明清時期了。

葡萄酒的酒精度通常在7度到15度之間,如果不用我買單的話,放開了我能懟一瓶半。所以我說,就李白那半斤酒量,不是吹,我至少能喝他三個。

愛喝酒跟能喝酒,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

不光是李白,總體來說,古人在酒量方面,絕對比不了現在,別看古裝劇里那些人喝得怪猛,左一碗右一碗的,都是低度酒,你給他整瓶白的試試。

數能喝人物,還看今朝。

推薦閱讀:

李白你不懂愛,杜甫你忒實在!
我是不是愛上李白了???
佛系過冬,怎麼能少了這一池濯濯溫湯
李白和杜甫詩歌比較?

TAG:杜甫 | | 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