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進行「思維升級」,拉開你與同齡人之間的差距?

如何進行「思維升級」,拉開你與同齡人之間的差距?

來自專欄 老衲說

在長跑競賽中,老師給的印象最深的一個忠告是:如果你在前面那個人的外圈跑道,不要在彎道試圖去超過他。

首先,外圈跑道彎道超人本身就處於天然劣勢。

其次,外圈跑道彎道超人需要你付出比前面一個人多兩倍的體力和速度才可以實現與他齊平。這個體力和速度,如果在過了彎道以後,可以超過他一倍的距離。

最後,你很難保證彎道的時候,對手處於勻速而不是加速的狀態。

所以,在我學生時期,一直印象中彎道超人的人都是不用腦子思考的。

當然,如果這個技巧應用在「你處於對手內圈跑道的」情況,收穫的超越效果是翻倍的。

進入職場之後,一個人的成長會受到各方面的影響:所處的環境,面對的行業,從事的職業,跟隨什麼樣的領導等等,在面對如此多的風險因素的時候,如何實現「彎道超車」,迅速超越大部分同齡人呢?

人與人之間,拉開差距的最大因素,就是「思維」,思維的不同,決定你對一件事情的認知不同,從而身體跟隨的行動就不同,日積月累,就與別人拉開了相當大的差距。

很多腦神經方面的研究結果都表示,我們大腦的神經元會跟隨特定思維的不斷出現而生長。

比如:如果你 在每次面對突發事項的時候第一反應都是樂觀的態度面對、時間久了,處理突發情況神經元就會生長,當面對同樣的問題出現時,這部分的神經元就會自動按照之前的模型和思維向身體發出行動指令。

所以,以相較於現在不斷升級的思維模型來解決,是一種最快實現「彎道超車」的方法

下面分享的思維升級的方法,都是經過我多次實踐並從中受到極大益處的方法,剛開始使用的時候你可能會覺得繁瑣,或者經常會忘記,但只要實踐多次並從中受益之後,你就再也離不開它了。

#01#

復盤

復盤是我老生常談的一個方法了。復盤的好處,我提過不止一次,因為他給我帶來的好處實在是多的多。

復盤,也就是從過往的經驗中找方法。可以整體的觀察自己的決策和思考角度,並啟動大腦進行獨立思考。復盤並非簡單的總結,復盤是從過去的成敗中進行結構化的總結和思考。

推薦一本書《復盤+:把經驗轉化為能力》,作者是 邱昭良,曾任聯想控股董事長柳傳志先生的業務助理、萬達學院副院長,被認為是最有資格講復盤方法論的人之一,他曾經親歷了聯想、萬達多個重大項目復盤。這本書很詳細的講解了聯想、萬達、美國軍隊、英國石油公司復盤的實務做法,正確的復盤方法需要工具,需要特定的模型,需要不同的思考角度。這本書很詳細的講解了復盤方法和工具使用方法,針對企業復盤,項目復盤,工作復盤,甚至個人成長復盤都是非常棒的指導。

我從中提煉出適合我自己的個人成長復盤方法:

我的復盤分三個部分:

1.復盤

  • 我今天做了什麼?
  • 做了哪些決策?是如何做這些決策的?
  • 這段時間(今天),各個項目的進展如何?是否按照預想的方向前進?
  • 在項目進展過程中遇到了什麼問題?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是否可以規避?

2.策略

  • 做的哪些決策還可以有更好的決策方式嗎?
  • 我接下去要做些什麼?
  • 通過這件事情,我要達到什麼樣的目標?
  • 這個方向是最好的嗎?有沒有別的方向?

3.規劃

  • 我要如何達到第二部的目標?
  • 如何把這個任務分解成小任務?分別應該在什麼時間完成?
  • 有哪些信息需要了解?我需要在什麼時間確定這些信息?

企業復盤和項目復盤方法,過程比個人復盤複雜,但是十分受用。久而久之,你在事情發生之前就能夠預測很多風險,並知道自己應該如何正確的決策。

#02#

黃金圓環理論

#圖片是黃金圓環理論的圖示#

Why—How—What

為什麼?怎麼做?是什麼?

我們大多數人和組織都明白自己做的是什麼,但只有少數人和組織明白「Why」這麼做。

這裡的「Why」指的是:你的目的是什麼?你這樣做的原因是什麼?你懷著什麼樣的信念?你的機構為什麼而存在?你每天早上是為什麼而起床?為什麼別人要在乎你?

我們的思考方式,交流方式,我們的行動方式都是由外向內的,激勵性的領袖和組織結構,他們的思考方式,行動方式都是由內向外的。

蘋果的發布會和產品介紹是非常典型的例子;馬雲對團隊的激勵,更加符合黃金圓環理論。他總是以why為出發點告訴團隊「我們為什麼做阿里,我們為什麼做支付寶,我們為什麼做農村電商」,讓很多人相信他的夢想並支持他的夢想。

從生物學角度看大腦的橫切面也十分符合黃金圓環模型

當我們由外而內向別人傳遞信息的時候,別人很容易理解你這件事情的表象,比如說:形式,事實,特徵。

當我們由內而外像別人傳遞信息的時候,能夠很清晰的讓別人知道我們為什麼這麼做,可以由此吸引共同信仰的人,跟直接控制行為的那部分大腦對話,從而激發他們內心的行動來源,而不是單純的執行任務。

對於這個思維模型,TED上有一個非常棒的解說視頻:

open.163.com/movie/2011

看完視頻,你回顧一下自己喜歡的一些品牌和企業,它的宣傳廣告大部分都符合黃金圓環理論。

黃金圓環理論是一個不受場景限制可以多方面應用的思維模型。

人際溝通中,黃金圓環理論可以讓別人正確的理解你的出發點,避免不必要的誤會,也更容易讓對方跟你站在同一個立場;在營銷中,可以利用黃金圓環理論加深品牌和產品的認知度,更高效的增加用戶粘性;在銷售,運營,產品等各個面對用戶的環節,都可以應用黃金圓環理論。

#03#

5why?

遇到問題,問五個為什麼,5why可以幫助我們在解決問題時直指事物的根本原因,找到問題發生的根源。

5why法的關鍵所在:鼓勵解決問題的人要努力避開主觀或自負的假設和邏輯陷阱,從結果著手,沿著因果關係鏈條,順藤摸瓜,直至找出原有問題的根本原因。

舉一個經典案例:

豐田汽車公司前副社長大野耐一曾舉了一個例子來找出停機的真正原因:

問題一:為什麼機器停了?

答案一:因為機器超載,保險絲燒斷了。

問題二:為什麼機器會超載?

答案二:因為軸承的潤滑不足。

問題三:為什麼軸承會潤滑不足?

答案三:因為潤滑泵失靈了。

問題四:為什麼潤滑泵會失靈?

答案四:因為它的輪軸耗損了。

問題五:為什麼潤滑泵的輪軸會耗損?

答案五:因為雜質跑到裡面去了。

經過連續五次不停地問「為什麼」,才找到問題的真正原因和解決的方法,在潤滑泵上加裝濾網。

如果員工沒有以這種追根究底的精神來發掘問題,他們很可能只是換根保險絲草草了事,真正的問題還是沒有解決。

#04#

看到趨勢,利用趨勢

7號傅盛在北大的演講中有提到一句話:「任何新興行業都會變成傳統行業,現在的互聯網在未來的幾年或者幾十年之後也會變成傳統行業。

最近也接觸了一些傳統行業,發現很大一部分傳統行業的人對互聯網的理解還停留在盲目的追求10w+的階段,並沒有真正理解互聯網,也並不具備基本的用戶思維和互聯網思維。

所謂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應該就是這個意思。

目前處於傳統行業的人,與做人工智慧,AI,AR等智能行業的人差了將近兩個跨越,如果不在自己的認知和思維上去升級,不擴展自己的格局和眼界,幾年後,你才真的是被這個時代拋棄的人。

你要有能夠讓自己站在幾十年後看現在的能力,看到自己的潛能,看到這個時代的潛能。

不要責怪時代沒有能讓你抓住的機會,當機會來了,你準備好了嗎?

日本的若宮正子在60歲才開始接觸電腦,學著聊天、打字。

她只用了半年時間就開發出來一款手游APP,在83歲時受邀參加了2017年蘋果開發者大會。

蘋果的總裁庫克說:「您的存在給了我們很大勇氣。」

#蘋果CEO庫克和若宮正子#

她還去TED演講,用英文和觀眾打招呼,發音標準,語氣鏗鏘。

跟上這個時代,不要認為自己「被限制」,敢於嘗試,敢於想像

#05#

跟隨內心,隨時可以歸零

我們大多數人都違背的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其實心的指導勝過腦子裡思考無數遍。這個方向是最適合你的,也是最正確的,是最符合你的運行軌道的。

了解一些心理學的都知道,成年人的一些行為模式,跟原生家庭有極大的關係。但是,當一個人認為自己很懂心理學並在別人身上追問原生家庭環境的時候,我的第一反應就對他打了負分。

如果對於一個成年人的某些問題,還去追究原生家庭的責任,大抵是這個成年人真的沒有思考能力和修正自己的能力吧。

每個人的原生家庭都不完美,這並不是原生家庭的過錯,但既然我們能夠自我感知到這些影響,就必定能夠以一個成年人的角色對自己的人格和行為模式進行調整和改善。

這幾年自己一直在修行的路上,看了很多的書,交流過很多修行的人,認真的練習瑜伽,從瑜伽中體驗身心合一,學習王陽明的「知行合一」,學習道德經,抄寫心經,逢人便試探是否有同樣心境和嚮往。

然而更多時候,生活並沒有太多的變化,將那些修行,心理學等領域的條條框框放進腦子裡:不能這樣,不要那樣,要冥想,要心靜,要獨處,要怎樣怎樣...

突然有一天,我發現自己從一種束縛變成了另一種束縛。

真正的修行是什麼呢? 為什麼做了這麼多自己沒有覺得自己修了,反而還感受到了一種束縛呢?

我突然意識到:真正的修行應該是在日常的每一個行為上不知不覺的修鍊,而不是過於強調要怎樣做,隨心而發,潤物細無聲。

順應自己的心,讓心時刻覺得舒服,跟隨它去找它想要的感覺。

如果你的心足夠忙碌和疲憊,自然就會去追求獨處和安靜;如果你的心感受到了你的小我橫行霸道,自然就會慢慢生出正念。

當然,那些有助於我身心的活動還是可以做,可以抄寫心經,可以做瑜伽,可以冥想,可以踐行大師們的真言,只要不是強迫,你的心想去做的時候,就去做。

過於強調修行,反而陷入了修行的陷阱。

過度執著,就是束縛。

思維升級是人生必修課,關鍵在於不斷的應用,不斷的練習。

成人的思維升級單單靠不斷的填充知識已經不夠了。

成年人的思維升級需要在場景中進行練習,才能達到融會貫通,爐火純青的效果。

按套路,接下來應該是一個賣課廣告,但是並沒有(微笑臉)

做個投票,你對「思維模型」的刻意練習是否感興趣呢?投票查看有多少人想要思維升級。

你有哪些獨家御用的思維升級的好方法?快留言分享給大家。

--End--

weixin.qq.com/r/akzVzZD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當我跑步時,我想什麼······
二十歲的我在想什麼
學習同樣的東西,為什麼你和別人相差那麼多?
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幸福
總有些日子,需要你一個人走

TAG:思維 | 心理學 | 個人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