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提高情商的絕佳機會。
來自專欄 呈現不一樣角度的看法
抑鬱症,常人眼裡找到的答案是這樣的。。。
想必大多數想了解抑鬱症的人嘗試過尋找答案,試圖通過文字標籤認知抑鬱症患者頭頂上的那片烏雲,想要看看外部世界長什麼樣子,好比桃花源記里的漁夫不小心闖入神秘島,體會過嘖嘖驚奇的生活方式,離開後還想著回來,把偶遇當成長相廝守。其實,抑鬱症患者的想法跟普通人差不多,也想通過一條小船走出內部世界,看看山後面的海,海鄰著的岸,岸邊有什麼不一樣,漁夫會不會再來,等等新奇的想法。不同的是抑鬱症攜帶者很多時候就是漁夫,駕著船,劃著漿,飄蕩在海面上,尋找記憶中的岸邊。每一次靠岸留下個故事,告訴世外桃源里的人,告訴闊別已久的老家,也告訴自己,然後消失在茫茫大海。其實抑鬱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耳邊的聲音,他、她、它還有ta會出於莫名其妙的緣故跳出來陪你,陪你哈哈大笑,陪你放聲大哭,陪你竊竊私語,陪你厲聲埋怨,想著法子放大情緒,挑逗神經,體味重口味的各式生活情緒。
可是,當抑鬱症患者冷靜下來會發現,心中的那個ta騙了我,把我拐跑了,徒留下個空殼遊盪在人間,
背景是這樣的:茫茫大海里,飄蕩著條小船,沒有人,漁夫不知道在哪裡;茫茫天空里,飄蕩著層薄霧,沒有具體物,具體物不知道在哪裡。
其實人在心裡,人在天空下,人在船上,只是你不自知,一味的找尋結果反而迷失在結果中。你開始回爐重造,喜怒哀樂浮於表面。旁人笑跟著笑/旁人哭跟著哭/旁人措辭嚴厲,拿出筆記記在心頭。一旦身邊沒有旁人,會陷入回憶的漩渦無法自拔。
冷靜下來,發現世界有所不同,陷入下一輪輪迴。
抑鬱症,知道自己確診為病人後答案是:
其實大多數攜帶抑鬱症疾病的人,手握有解藥,但是他們不知道怎麼吃下去。經過多次輪迴,多次懷疑人生,懷疑自我,懷疑世界,懷疑能夠懷疑的周遭一切,抑鬱症患者迷失了。成為森林裡的迷路人之後,想必大家通常會不假思索的認為自己能夠走出去,經過一圈一圈又一圈之後發現森林迷宮搬到了心裡,看見的樹似是而非,好像在哪裡見過。抑鬱症就是強裝天才而無法解答簡簡單單的數學題,悶吃啞巴虧。經過次次輪迴到懷疑到清醒,敏感的神經生生磨出繭子,對外界的點點滴滴隨時放大、縮小,強化內心感受,自己欺騙自己,又不能忽略掉身體內部的回聲,內外界形成強大隔閡,意識層面膨脹出強大自信,以為周遭的一切在自己掌握之中,出現偏離軌跡的事實開始修正、從頭到尾的修正,開始新一輪的懷疑,清醒,模仿。
抑鬱症是個心結,隨著纏繞在上面的線越來越多,無法掌控的事實一遍又一遍的擺在眼前,漸漸地發現天才光環不屬於精神病患,生活瑣事帶來的煩憂反覆證實你是個普通人,沒有上帝視角泯然眾人矣。接著那些平時模仿到的面部表情、潛在情緒、深層含義該派上用場了,欺騙成為慣常手段。
抑鬱症,心理學家眼裡的答案是:
老一輩人常常提醒,別去驚醒夢遊的人。由夢遊衍生出各種各樣離奇的故事,至今流傳。
網路上有句名言:你永遠也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你永遠也感動不了一個不愛你的人。之所以叫不醒是因為沒碰到對的人。
偽專家、神婆/神棍、巫師,等等之所以有眾多人信仰,說明確實有二兩重量,對某一領域了解的足夠深刻,運用起來能夠唬得住人。
抑鬱症患者在自己的世界裡充當了半個專家、長輩、醫生,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醫不自醫是由於醫者對疾病、醫理、藥理都比較明白,給人醫病時能根據病情客觀進行辨證論治,處方用藥以病而立,多無顧忌,所以常常顯效。而給自己或者家人醫病時,往往聯想較多、顧慮較多,擔心某葯熱、某葯寒、某葯有害、某葯有毒,如此掂量來掂量去,下不了決心。
顧慮、懷疑,成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環。病好以後,往往看破人生是是非非,對自己可能不清不楚,對旁人、嘿嘿。長期的模仿,重塑,有繭子的神經,非凡的自信,能夠拉開同一個圈子裡的人大截距離。可惜,大部分患者無法走出內部世界,無法達到量變到質變的轉化過程。
最後,給自己種可能吧,潛在的未來————————————————————————
推薦閱讀:
※心理問題這個概念是真實存在的嗎?
※為博取關注,媽媽竟帶著健康兒子做了13次手術…
※出現了以下癥狀的我到底是怎麼了?
※有嚴重的對穿裙子女生的偷窺欲,我該怎麼辦?
※抑鬱症群體適合做什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