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天華大洞

天華大洞

相傳,早年有一打柴人,帶著一條狗,因迷了路,來到天華洞。打柴人放下柴擔,帶著狗進了洞內。走哇走哇,總是不見頭。繼續往裡走,忽見前面有條小河,河上搭著一根獨木橋。河水清澈見底,水面丈余寬。打柴人邁不過去,就讓狗先試著過。哪知,狗過了獨木橋,木頭立刻折為兩截。狗過河後,一直向前跑,再也沒回來。

天華洞的傳說還有很多,據說很早以前,有個農夫帶著30支蠟燭進洞一探究竟,結果蠟燭用到一半時,仍未走到盡頭,農夫怕蠟燭不夠用,只好原路返回。有人說,天華洞深不可測,通地河。多少年來,沒人說清天華洞有多深。若向洞內投放一塊石頭,咕隆、咕隆,能響很久。每到雨季,水位上漲時,還會從洞口下邊的石弧縫中向外溢水,水質清澈透明,一流就是幾十天。

相傳,宋代名叫楊天華的將軍征遼時兵敗避難於此,養精蓄銳,後出山大敗遼兵,天華洞由此得名。清代時有人重修,現洞口上部有陰刻「天華洞」三個大字,一旁刻有「清康熙四十年春月修建,太上立門修楊守弘」等小字。至於「天華洞』』三個字誰人所刻?沒有文字記載,也無從查考。

那麼,楊守弘何許人也?據早年出版的《懷柔縣誌》記載:楊守弘,懷柔太平庄村人,康熙四十年春出家到「天華洞」,時年16歲。.至於他為什麼到70里外的深山老峪修行,沒有更多的文字表述。上世紀90年代中期,有人到洞內考察,昔日的土炕依稀可見。

由於天華洞山高路遠,崎嶇難行,戰爭年代洞內曾為八路軍堅壁過糧食等物資。解放前夕,洞台村一曹氏農婦曾在此洞修行多年,她自己耕種山田,過著與世隔絕的日子,直至90多歲才辭世。

天華洞內30多米處還有一洞,高約7米,寬約1米,深約20米,裡邊奇石林立,有的如石柱,有的如石凳,有的似烏龜、螺螄,有的像各種器具。順洞前行10多米,路徑歧雜,洞穴更多。石乳滴注凝結,奇形怪狀;有的像石筍,有的像刀劍,有的像畫戟,有的如矛,有的如盾,有的如塔。再前行20米,洞內光線陰暗,石狀更奇。凝結在洞頂的乳石如幢、如幡、如纓絡,如旗幟,針懸乳滴,頗為壯觀。羅列在下的或直或曲或斜,有的如猴子偷桃,有的如群孩登山,有的如老漢犁田,有的如老僧坐禪,有的如童子拜佛,有的似群羊奔跑,有的似群犬卧眠。

洞的左側懸一大石,兩人可合抱,從洞頂倒垂下來,長約8尺,就像—個倒掛的鐘,用石敲擊,發出轟鳴聲,在山洞中迴響。其旁又有一巨石,形狀似石鼓,敲之,發出「咚咚」聲,聲震迴響。

洞內最後一層石窟更是別開生面,透亮的鐘乳石將洞窟裝點得宛如仙富。「鎮洞金柱」、『「天鍋倒掛」、「二仙下棋」等天工造化的絕作,為這座洞府增添了神奇色彩。


推薦閱讀:

國內不為人知的特色村落

TAG:特色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