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帥!國科大「告別」副國級校長
來自專欄 一讀EDU
關注一讀EDU微信公眾號(id:yidu_edu),第一時間接收最新文章推送!
他招來了國科大的第一屆本科生,卻來不及以校長身份送這些學生畢業。
丁仲禮院士(來源:「中國科學院大學」微信公眾號)
假如在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大學校長、民盟中央主席中選擇,你最喜歡哪個身份?
可能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答案,而作為真正集這3個身份於一身的丁仲禮院士,他的答案一度是,國科大校長。
今年全國「兩會」前,在他還未被選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時,《南方都市報》記者又將這個問題拋給了他。
丁仲禮的答案變成,「哪個工作都是重要的,都是交給我的責任。」
其中,當校長讓他更容易產生工作的成就感,因為有一茬茬學生畢業。
2014年,國科大準備開招本科生時,他正式兼任國科大校長,如今已經送走4屆畢業生,但今年,他就沒辦法以校長身份,送走自己招來的第一屆國科大本科畢業生了。
2015年7月,國科大舉行的2015年學位授予儀式上,校長丁仲禮院士與畢業生握手。中國科學院大學宣傳部供圖
這是因為,5月7日下午,國科大召開領導班子個別調整宣布會議,正式宣布丁仲禮不再兼任校長職務。
接替他的是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李樹深院士,後者與國科大同樣有著很深的淵源。
背景資料
根據國科大黨委書記張傑的介紹,李樹深不僅是國科大的傑出校友,還長期擔任材料科學與光電技術學院院長和首屆本科生1412班班主任。
在他的帶領下,國科大的材料學科也已進入ESI排名前萬分之一,併入選首批國家「一流學科」建設名單。
國科大新任校長李樹深院士(來源:中國科學院官網)
不過,儘管材料等學科已進入首批雙一流建設名單,但國科大卻未如願進入「一流大學」建設名單。
這對丁仲禮而言,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他在接受鳳凰衛視專訪時也曾抱怨國科大沒有評上顯得不太合理。
卸任之際,根據校方通稿,丁仲禮所說的「遺憾」包括推動科教融合、新園區建設及改善科研條件等方便,看上去並未包括未入選「一流大學」建設名單這件事。
但對繼任者而言,如何讓國科大在接下來的「雙一流」建設中更上一層樓,進入「一流大學」建設名單,仍將是一個不容忽視的戰略目標。
更何況,經過丁仲禮等人的治理,國科大已擁有不俗的競爭實力:
學科建設方面,國科大共有18個學科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獲評「A+」,「A+」學科總數僅次於北大、清華;
人才培養方面,國科大已招收多年本科生,建立了完善的本科生教學培養體系;學院隊伍方面,國科大已建設了一批京內外科教融合學院,形成一支科教融合高水平師資隊伍;等等。
丁仲禮講話(來源:中國科學院大學新聞網)
但在成績面前,丁仲禮卻不忘在卸任之際給同事們留下3個希望,也算是3點提醒。
一是希望大家要明白大學的發展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需要慢慢沉澱,我們不要著急,要穩紮穩打。
對於這點,筆者認為,一個很關鍵的指標就是國科大是否會擴招本科生。
丁仲禮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現在還不是考慮擴招的時候,國科大需要在根據國內外專家評估「問診」意見,對本科人才培養體系進行調整完善後,才有資格來擴大招生。
至少,他這屆任期應該是不會擴招的。
那麼,當「接力棒」傳到李樹深手中後,後者又會作何考慮呢?
二是希望大家要認識到國科大還是一所相對年輕的大學,不要急於追求表面的繁榮,要腳踏實地、全方位建設好國科大。
今年,國科大才將迎來建校40周年校慶,與其他名校而言,確實相對比較年輕,而且,學校以往更多是培養研究生,直到2014年才開始招收本科生,還未擁有豐富的本科人才培養經驗。
就研究生教育而言,有時可能就只需要好的導師團隊、優質設備支持和充足資金支持就夠了,但本科教育卻更為複雜,對學校師資儲備、後勤保障等各方面的考驗也更大。
國科大雖然已在實踐導師制、小班制等先進人才培養理念,但好的理念是一回事,能否做實、做細、做深又是另一回事,留給國科大完善的「里子」功夫仍有很多,還未到大功告成的時候。
三是希望大家要重視培育良好的大學文化和校風,把中科院「為國家做事」的家國情懷傳承給學生。
這一呼籲倒與「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有所關聯。
有學者認為,當前大學正在培養「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但隸屬於中科院系統的國科大,顯然不想讓自己培養出的學生成為那種人。
起碼,作為改革開放後第一代大學生,丁仲禮已經身體力行,試圖通過畢業典禮演講和給新生寫信等方式,將自己那一代人身上的家國情懷「傳遞」給同學們。
而國科大在懷柔校區改建的「中國科學院與『兩彈一星』紀念館」也能為師生提供獨特的愛國主義教育,但如何將這種家國情懷教育普及到全校和其他京內外科教融合機構,還需要再認真籌劃。
筆者認為,除了利用有關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外,國科大還需將家國情懷滲透到平時課堂教育和課外社團、科研實踐中,如此才能培育獨特的大學文化和校風。
總之,隨著丁仲禮的卸任,一定程度上,國科大將翻開新的發展篇章,後續如何,一讀EDU(id:yidu_edu)也將保持密切關注。
本期作者
北京研究分站 許路陽一讀EDU編輯部
http://weixin.qq.com/r/00UuNgzEL1FQrUhV9xDB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