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眼裡的搖滾大咖,對方眼裡的完美戀人

世人眼裡的搖滾大咖,對方眼裡的完美戀人

來自專欄 MUSLOG獨立音樂人

搖滾從誕生第一天起,無可否認,就伴隨著憤怒、反抗、玩世不恭,也有過毒品、酗酒、暴力與性——即便他們是以此種形式對既定規則進行全面反叛。

但如果搖滾僅僅如是,它也不會走到今天,依然是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信仰。它在摧毀的同時,也孕育新生;它給人憤怒,也予人深愛。

所有離經叛道都是搖滾的座上賓。而當真正的搖滾男女碰撞在一起,激起的能量甚至會將他們自己吞噬。

他們是搖滾情人,即便隕落,也留下久久耀眼的光芒。

- 1 -

席德(Sid Vicious) & 南希(Nancy Spungen)

這是電影《席德與南茜》的海報。南茜背靠著街頭的一個垃圾箱,迎著席德依靠上來的親吻。這時垃圾在他們周圍從空中慢慢地飄落,好象奇形怪狀的花朵。這是這部電影最溫情、最平靜的一幕,那一刻讓人幾乎忘記他們是朋克,更像是早期的嬉皮,那些躲在垃圾桶里的戀人們。

席德·維瑟斯,最著名的英倫朋克樂隊性手槍的貝司手。席德在今天已經成為了朋克精神的本質和美學標準——無政府主義、極端暴力、質疑一切、仇恨社會、毒品和性、危險的浪漫,以及自毀的藝術。

在性手槍樂隊最初的日子裡,他是樂隊最忠實的支持者,當1977年,加入性手槍的時候,他已經以暴虐聞名,這似乎才是性手槍需要他的原因。也就是這一年,他遇到南茜。

南希·龐根,出生於一個美國猶太中產階級家庭,但17歲那一年,她離家出走去了紐約。在那裡,她成了一個骨肉皮,15歲她被診斷為患有精神分裂症。她先後追隨Aerosmiths,the New York Dolls,the Ramones等樂隊。後來,她去了倫敦,在那裡她遇到席德。

人們常常把這稱之為朋克版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然則席德和南茜不是反抗父輩或者社會的阻力追求真愛和美好生活,他們混在一起,沒有人有閑功夫管他們的事。席德和南茜像是社會底層的倆條爬蟲自願卑賤地殘活著,一步步自我毀滅。他們像Bonnie和Clyde,一樣沒有明天。

沒過多久,南茜和她的毒品一起就把席德搞得神魂顛倒,隊友們都拿他沒辦法。他們的美國「災難」之行中,在舊金山,席德用貝斯砸了台下一個觀眾的腦袋;在達拉斯,他在自己的前胸划上「Gimme A Fix」(快看我),把自己割得傷痕纍纍,血從他的臉和前胸一直流到他的黑牛仔褲,他揭開手臂上的繃帶扔向觀眾,把原來的傷口弄得更深的同時露出滿足的微笑;去舊金山的路上,一個卡車司機把點著的煙頭摁在自己手上向他挑釁,席德就用一把刀割開自己的手,同時平靜地繼續吃午飯。

和南茜在一起的日子,席德的角色在紳士和野獸間來回擺盪。南茜生病時,他像保姆一樣喂她吃飯,每天向她母親彙報她的健康情況。南茜的母親回憶,打電話時席德顯得有禮貌又害羞。當他們兩人訪問斯龐根家族費城的家時,席德很隨和,充滿孩子氣。可另外一些時候,席德會虐待、毆打南茜,南茜也向母親承認身上的傷是席德造成的。

1978年1月樂隊解散後,席德來到美國,南茜安排他在堪薩斯和費城做獨唱演出,給他定個人發展計劃,由於席德自己缺乏信心,最終不了了之。到那時為止,席德個人事業最大的成功應該是那首《My Way》,歌曲是和前隊友史蒂夫·瓊斯一同在巴黎錄製的,一舉一動都在南茜的控制之下,她儼然成了席德的保護人,席德像依賴母親一樣依賴她。到了1978年底,這對不開心的情人之間,靠著毒品維持的關係變得越來越不穩定和危險,不過至少他們還是相愛的。

1978年10月12日,南茜被發現死於紐約曼哈頓的切爾西飯店,席德被指控謀殺女友而入獄。

席德在給南茜母親的一封信中寫道:「我們一直知道我們將死在同樣的地方,我們希望死在彼此的懷抱里,每當想到這些我就忍不住要哭。我向她發過誓,如果她出了意外我也不活了,她也發了同樣的誓。這是我對我的愛最後的承諾。」

席德的朋友推測是毒品販子圖財害命殺了南茜——當晚曾有2個毒品販子進過他們的房間——可回頭看一看,南茜曾經多次試圖自殺,她母親可以輕易地設想當時的情景,南茜很有可能刺激席德殺了她,以便結束自己的痛苦,並且證明他對她的愛。席德一度也說:"I killed her because Im a dirty dog"。

1979年2月1日,夥伴們為慶祝他的保釋出獄開了一個Party,席德從老媽那裡拿了一些海洛因,第二天早上他被發現吸毒過量而死。席德和南茜離世時分別是22歲和20歲。

席德在南茜死後曾寫下這首名為南茜的詩:

You were my little baby girl

And I knew all your fears

Such joy to hold you in my arms

And kiss away your tears

But now youre gone

Theres only pain and nothing I can do

And I dont want to live this life

If I cant live for you

- 2 -

科特·柯本 (kurt Cobain) 和 柯妮·拉夫(Courtney Love)

在Nirvana正式同「格芬」簽約之後,樂隊來到了洛杉磯,準備錄製新專輯。他們下榻於橡木大廈,正是在這兒,柯特遇到了那個和他痴纏愛恨、相伴殘生的女人——寇特妮·洛芙。

寇特妮1965年7月9日出生於舊金山,3歲時父母離異,她隨著母親過。13歲,寇特妮被送回少年教養院。恰恰是在這裡,一個實習醫生給了她三盤磁帶:Pretender、Squeeze、Sex Pistols。自此以後,朋克成了她心靈的支柱。

從教養院得到自由後,寇特妮輾轉於各地,她曾在日本和台灣當過脫衣舞娘,也到過英國,同那裡的朋克們打得火熱。1989年,她在洛杉磯組建Hole樂隊,開始在地下音樂界有名起來。

寇特妮早在1989年便在波特蘭的一傢俱樂部看過Nirvana的演出。那天的演出結束後,柯特照例分開人群,走到台下休息,他正好坐在了寇特妮旁邊,並拿起她的啤酒瓶給自己倒了一杯,還使勁瞄了她一眼,寇特妮也同樣給了他一個媚眼。柯特回憶說:「我覺得她挺像南希的,她那樣整個兒一典型的朋克妞,我沒覺得她對我有多大魅力,只是想晚上能跟她練一把。可她後來走了。」在她走之前,柯特同她聊了一會兒,還送了她幾張自己做的Nirvana不幹膠標識,上面有他的布猴子「金金」的畫像。寇特妮後來把這些不幹膠扔進了行李箱,她並不是特喜歡Nirvana,但對柯特卻有了一點好感。

1990年,寇特妮同戴夫混到了一起,她曾托戴夫送了一個心形的盒子給柯特,內中裝有一個小海貝、一個松果、一隻小茶杯和一個小小布娃娃。

後來,當有人問及寇特妮為什麼會喜歡上柯特,她竟然露出了少有的羞澀而且結結巴巴起來:「我也不知道。我覺得挺不好意思的。我就是覺得他真的挺好看的,他真的很酷,他有一雙非常漂亮的手,他真的很漂亮。我解釋不清。」他們的愛火開始蔓延。柯特視她為自己沉悶生活的救星:「我從未見過如此坦率和富有魅力的人。她就像是一塊引發種種趣事的磁鐵……」

其時,寇特妮的樂隊即將推出首張專輯《內秀》(Prettyonthelnside),而這張勇敢直面孤獨、恐懼、兩性爭端、心靈創傷等諸多心理陰暗面的專輯和寇特妮的大大咧咧、滿不在乎勁正在成為諸多媒體關注的中心。因此,儘管當時(尤其是如今)有許多人認為寇特妮是看中了柯特這棵未來的搖錢樹,但寇特妮當時的確不太可能有如此的先見之明,她當時認為柯特頂多能混成個在非主流音樂圈裡拔尖的人,而「我認為我會比柯特有名得多,這對我來說是再清楚不過了。」

在倫敦時,柯特曾對寇特妮誇口說:「我馬上就會成為搖滾明星了。」寇特妮說:「你成不了。」柯特更來勁地說:「我成得了。我會成個搖滾大明星。」

當「涅盤」到歐洲巡演時,「洞穴」也開始了自己的歐洲巡演,因此,柯特和寇特妮又開始了他們的電話傳情。柯特說:「那才是我們真正墜入情網——在電話上。我們幾乎每天晚上都通電話,到白天又天天發電傳。我的電話賬單是3千美元。」寇特妮甚至為到阿姆斯特丹去見柯特而取消了樂隊的一場演出。

柯特是個討厭按步就班地巡演的人,他渴望的是更加令人興奮的旅程,他也想開始更加刺激的生活,因而他認為「寇特妮是最好的選擇,我知道在同『涅盤』有關的所有人里都沒人有這本事,因為他們全都他媽很沉悶。他們的生活太過單調,我不想這麼說,但這的確是我的真實感受」。

出乎所有人意外的是,柯特和寇特妮不僅沒有像別的搖滾露水鴛鴦那樣遊戲感情,而且竟然決定結婚。

這一天是1991年12月5日,當時他們倆躺在法國雷恩一家飯店的床上,相互都意識到了自己已經無法離開對方而生存,對柯特和寇特妮來說,這都是一個極不容易作出的決定,因為他們的家史,他們所受的感情創傷和他們賴以為生的朋克信條,都同這一決定扞格難入。

但他們依然做出了這樣的決定,而且終將其付諸實施,實在是一個耐人尋味之舉。它只能被解釋為柯特內心百結絞纏的矛盾和混亂又一次浮出了水面,如同他在藝術和人生追求上的其他矛盾一樣,柯特將被這種情感上的矛盾永遠糾纏,直到他決定「涅盤」。

1992年8月,他們的孩子Frances Bean Cobain出生。

1994年4月5日,柯特因不堪忍受胃痛,藥物及成功帶來的壓力,留下遺書在西雅圖家中開槍自殺,時年27歲。

- 3 -

『約翰·列儂(John Lennon)&小野洋子(Yoko Ono)』

關於他們的相遇,有一種說法是,列儂和洋子在倫敦的一次作品展上相遇,洋子遞給列儂一張紙條,上面只有兩個字:「呼吸」。

列儂曾自嘲:「俗話說的好,每個白痴背後總有個偉大的女人。」

「至少我擁有一個理解我的人。」洋子說。

1969年3月20日,約翰·列儂與小野洋子在直布羅陀完婚,宣告兩顆相融相契的靈魂永遠地廝守在了一起,1970年12月11日,約翰·列儂與小野洋子合組塑料小野樂隊並發行同名專輯,將二人相遇多年來的心路歷程編織到奇異的音樂當中,其中發自肺腑的嘶喊在今天依舊響徹你我耳畔。

兩人在蒙特利爾度蜜月時,有過著名的床上和平行動(Bed-in For Peace)。這個行為藝術史上最經典的作品之一是為反對美國對越南的戰爭而創作的。小野洋子和列儂在荷蘭阿姆斯特丹的一家旅館的大床上整整七天不下床,接受各大媒體的採訪和拍照。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夫婦倆鮮明地將反戰和宣揚和平的理念融進他們的藝術創作中。

然而,藝術家良好的初衷並沒有得到所有人的理解,他們另類的表達方式被一些人指責為有傷風化,而更多的指責是針對洋子的,很多前披頭士迷們甚至認為是這個怪誕的東方女人把約翰給帶壞了。面對當時的輿論壓力,洋子說:「當我們被指責時,我們很驚訝,因為我們以為人們會喜歡它,然後約翰說,『這太糟糕了』,因為他是個理想主義者。」

1975年10月9日,經歷三次流產以及和列儂短暫分居的小野洋子,誕下她與列儂唯一的兒子西恩·列儂,而因簽證和居留權等種種問題而被迫與洋子分離的列儂,也在此前被廢除了他所遭受的驅逐判決。決定潛心照顧妻兒的列儂變得溫順慈祥,並在五年中幾乎沒有涉足音樂界。

正當1980年列儂想要重新踏上舞台之時,剛度過四十歲生日的約翰?列儂卻倒在自家公寓門前。1980年12月8日,馬克·查普曼在紐約,槍殺了披頭士樂隊主唱約翰·列儂,隨後被判處27年的監禁。

在約翰離開之後,洋子對世界和他的歌迷宣布:「我會延續約翰的工作,每年推出一部約翰的作品,我當時說為期十年,但現在已經24年了,我仍然在繼續工作。」除此之外,洋子還積极參加了許多紀念約翰的活動,感覺精神上依然和愛人在一起。

「我日日夜夜思念著約翰,我一直儘力去克制。」洋子說。

2009年9月21日,聯合約翰·列儂之子西恩·列儂,小野洋子重新將這支「塑料小野樂隊」呈現了出來,一張名為《Between My Head and the Sky》的專輯,像四十年前的樂隊同名專輯一般,充斥著怪誕的情緒和發乎內心的鳴叫。與兒子的合作同樣得心應手,那份並未隨著列儂的離世而死亡的感情,在新的聲響組合里,反而顯得歷久彌堅。

愛是一顆幸福的子彈,不僅會刺中他們的心臟,也會刺中你我的心臟。

搖滾里的愛情,給了他們絕世的浪漫,也賜予了他們永恆的傷害,這幾對搖滾戀人從綻放到隕落,留下無數世人的唏噓。

- End -

推薦閱讀:

吟遊歸來,音樂依然是他的江山
如何評價杜德偉?
汪蘇瀧《彼此的光榮》熱血演繹《無限歌謠季》主題曲
我是演說家第四季有什麼看點?

TAG:中國搖滾 | 民謠 | 音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