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宏觀意義上探討智慧城市建設的「好路子」
1借鑒國外發展經驗
借鑒國外建設經驗,結合中國國情實際在國外,建設智慧城市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城鎮化率超過50%後所引發的一系列「城市病」、城市資源環境承載力不足、城市產業結構失衡以及由此帶來的各種社會矛盾。國外城市較少有像我國北上廣這樣人口數量眾多、城市功能聚集、短時間內急速發展的超大城市,很多較為成功的試點城市也多為中小城市。基於此,建設部提出,我國智慧城市建設應遵循一城一策、以人為本的原則,既要借鑒國外建設的有益經驗,更要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
2理性思考,謹慎行動
理性思考和論證開展智慧城市建設的可行性對於一個城市而言,智慧城市有沒有必要搞、什麼時候搞、搞多大的規模,都必須經過嚴格的可行性論證,其依據的核心是該城市的基礎設施、信息化水平、經濟實力等實際情況。互聯網數據中心(Internet Date Center IDC)在2014年發布的對全球智慧城市預測的報告中指出,2014年全球有15%的城市將有機會步入智慧城市的成熟期。而截至目前,我國縣級以上的城市提出要開展智慧城市建設的已接近50%。以我國目前的城市發展水平和智慧城市建設所處的發展階段來看,是否足以支撐如此數量和規模的城市上馬大搞智慧城市建設需要認真論證和思考,而盲目建設的後果必將導致資源的浪費及造成各種不確定的安全隱患。
3學術發展和建設實際有鴻溝
正視地方政府的期望與學術現實之間的差距智慧城市建設與中國城鎮化的快速發展有著密切關係。通過國內外城鎮化率發展狀況對比可知,從20%到50%,我國經歷了35年的時間,而美國用了近60年,日本用了近50年。鑒於我國城鎮化發展速度如此之快,隨之產生的問題必然會在更短的時間內凸顯,而解決方案難尋先例且實施效果往往欠佳,新方案從理論到技術再到實踐的檢驗都需要過程,這就使得地方政府期望藉助「智慧城市」的成果立竿見影地解決現實問題的迫切願望,與學術進展和具體實踐之間存在很大差距。
推薦閱讀:
※城市大腦,智慧城市落地的第一步
※目前中國有多少個城市在發展智慧城市?
※一文解析全生命周期數字化管理使智慧園區落地
※萬向集團創始人魯冠球在杭州逝世 享年72歲,公益傳承
※一人兩輛車比北京還堵!阿里雲的城市大腦如何拯救吉隆坡
TAG:智慧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