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韓安國,一個經常被忽略的全能之才!

西漢韓安國,一個經常被忽略的全能之才!

來自專欄 茶館閑聊

「國恆以弱喪,唯漢以強亡」,這一句話,很深刻地道出了什麼是「強漢」。

漢朝的強大,是全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就在於軍事;而軍事之強大,則在於將領。

可以看見,後世名將輩出的時代,唯有隋唐之際可以與漢朝相較高下。

但也因為這樣,滄海遺珠的情況屢見不鮮。尤其是在西漢名將一抓一大把的時期,更是有不少的全能之才,被掩蓋了風采。

韓安國,就是漢景帝、漢武帝時期,經常被後人忽略的文武全才——因為前有周亞夫,後有衛青、霍去病。

可即便如此,他還是建立起了一番自己的功績,並且成為西漢歷史上少有的,能夠得到善終的名將。

他有什麼樣的功績?其實主要就體現在三個事件上。

一、「七國之亂」堅守梁國

說起七國之亂,大家知道的典故非常多,像晁錯的《削藩策》與被腰斬於市,周亞夫的三月平叛等等,但其實在這場戰爭中,韓安國發揮著重要作用。

作為漢景帝的親弟弟,梁王所在的梁國對於阻擋吳楚叛軍的前進步伐,可以說是至關重要,假若此處失守,都城長安就岌岌可危。

認識到這一點的梁王,自然是嚴防死守,可兵力的對比就在那裡,如何才能堅守住?這時候將領的作用就體現出來了。

韓安國,就是主導著這場攻防戰的核心成員之一。

那麼,他是如何堅守城池,為漢軍大軍集結爭取時間,並創造出最後的決勝時機的?

《史記》記載:吳、楚反時,孝王使安國及張羽為將,捍吳兵於東界。張羽力戰,安國持重,以故吳不能過梁。

從這場戰役中,其實也看出了他在軍事上的特點,就是採取防禦型部署。這一特點,也為後來的不受重用於漢武帝埋下了伏筆。

不過,至少在七國之亂中,正是因為有他才堅守住了梁國國都睢陽,為周亞夫的一句平叛奠定了基礎。

二、拯救梁王與太后、漢景帝的關係

不知道這是不是一個傳統,如果家裡有兩個兒子,受寵的大多數是小的那個。

梁王,就是竇太后的小兒子,備受寵愛,甚至允許他有自己推舉梁國國相和二千石級官員人選的權力。再加上有拱衛京師、平定叛亂的功勞,所受寵愛更是無人能比。

面對這樣的寵愛,鮮有人能夠做到不恃寵而驕,很可惜,梁王就是做不到的那部分。他的宮殿比皇宮還奢華,外出有天子賞賜的旌旗,隨從千乘萬騎;府庫的金錢近萬億,珠玉、寶器等京師還多。

更為甚者,還怕刺客刺殺朝廷重臣,像原吳國國相袁盎。

就算是親弟弟,看到這樣的狀況,漢景帝也不可能開心。得知此情形,作為母親的竇太后同樣很憤怒。在一次梁國使者進京的時候,就遷怒於他們,拒絕接見。

但好在,這次的使者是韓安國。

面對這樣的局面,他很快就判斷出突破口——漢景帝的姐姐、長公主劉嫖,一頓哭訴將梁王的平定七國之亂的功勞、母子之情等等說了出來,可謂曉之以情動之以理,最後還加上一段「梁王恐懼,日夜流淚思念,不知如何是好」的描述,打動了長公主,而長公主轉述給竇太后,竇太后再轉述漢景帝,這才消除了兄弟、母子之間的隔閡,於是接見了梁王派來的所有使者,重重地賞賜了他們。

從這以後梁王更加受寵愛了,竇太后、長公主再賞賜韓安國價值約千餘金的財物,他的名聲因此顯著。

三、官至御史大夫,釋放才能

小小一個梁國,並不能展韓安國之才志,梁王死後,因得到太尉田蚡的推薦而成為了漢武帝的北地都尉。

後來,因在處理事務中顯出非凡的才幹,便當上御史大夫,參與國家大事的討論與處理,得到了漢武帝的重用,才能得到了再一次的釋放。

比如北方的匈奴派使者來請求和親,武帝讓群臣商議,大行王恢說主張興兵討伐,而韓安國主張和親,因為匈奴兵強馬壯、行動迅捷,很難制服,而且得到他的土地,也沒有什麼作用,戰勝他們,也顯不出多麼強大;更況且,跑到千里之外去作戰,是十分不利的。

他生動的比喻和有理的講解,博得群臣的贊同,最後漢武帝採納了他的建議。

在他4年多的御史大夫生涯里,推薦了名士壺遂、臧固、郅他等入朝作官,受到武帝的器重。也因為這樣,得到了漢武帝的重用,想拜他為丞相,只是因為那時候他不慎從車上摔下來,嚴重傷足而作罷。傷愈後,被任命為中尉。

遺憾的是,在後來的一次漢匈戰爭中,他屯兵漁陽(北京密雲縣南),因兵敗被匈奴虜走千餘人及大量牲畜,而被漢武帝派使責備,並遷他到右北平。

看到漢武帝對自己的逐漸疏遠,並且又愧疚於自己兵敗,鬱鬱不樂的他,不數月就吐血而亡了。

夾在周亞夫、李廣、衛青、霍去病這些歷史上耀眼的名將中間,韓安國可以說是不太走運,雖然文武兼備、才華出眾,但知名度卻不怎麼高。不過,與周亞夫、李廣的最後結局相比,卻又是幸運的。


推薦閱讀:

【西漢篇】第四十篇·悼武王所屬·大漢禁軍統領·高苑侯·中尉丙倩
【西漢篇】第十九篇·悼武王所屬·越軍統帥·東武侯· 將軍郭蒙
西漢時期的悲劇家族,一門三名將卻無一善終!
【西漢篇】第十篇·太上皇所屬·郎中·廣平侯·將軍薛歐
王昭君因宮廷畫師的緣故而被選中送去和親是確有其事嗎?

TAG:西漢 | 漢朝 | 漢武帝劉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