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後的十年,我們學到了什麼?
來自專欄 關於環境的故事
2008年5月12日下午2點28分,汶川大地震發生,69227人在地震中死亡,37萬多人受傷,近兩萬人失蹤。汶川大地震是中國成立以來破壞力最大的地震。
在汶川大地震發生後,我曾以記者的身份參加了一系列與地震有關的會議,涉及的範圍包括地震預測預警、抗震建築、救助機制、災後重建等。從會議中了解的信息和認識的專家讓我對地震和抗震有了更多的了解。2010年4月14日,玉樹發生7.1級地震;2011年3月13日,日本宮城縣發生大地震,地震引發的海嘯導致了福島核事故危機。這兩次地震我都被派到了前線,對地震的關注和報道貫穿了我短暫的五年記者生涯。
無論是對個人來說還是對社會來說,只有從過去的錯誤中吸取教訓,才能避免錯誤再次發生。對於中國科學界來說,汶川大地震發生後,我看到了科研人員趕赴一線所做的努力,他們中有研究地震帶的專家,也有作抗震建築的專家,還有作心理諮詢的專家。他們的感情,既有普通人看到大災後的悲愴,也有作為地震研究專業人士的複雜心情。
在汶川大地震發生後,科學界對地震的認識有了哪些改變,針對災後救援組織的研究有了哪些進展,還有哪些地區存在房屋質量問題而這些問題應該如何避免?科學界的認識是推進政策的前提。
根據在中國知網cnki的搜索結果,自2008年5月1日至2018年5月1日,針對汶川地震或者汶川大地震的論文及媒體報道共有16930篇,2008年的發表數量最多,為5475篇,約佔總量的三成,數量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
在16930篇搜索結果中,共有學術期刊論文近9996篇,報紙報道三千多篇,國內國際會議論文1100餘篇,碩博論文1300餘篇。
在地震導致的建築損壞研究領域,下載最多的學術論文是由清華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和北京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結構專家組,根據在地震災區調查的建築震害情況完成的論文——《汶川地震建築震害分析》。
這篇論文發表於汶川大地震後三個月,論文的第一條結論是「嚴格執行抗震設計規範是保證建築物抗震性能的主要前提」。
在地震發生後,除了第一時間的救援救災以外,還需要對建築中的房屋做緊急評估,評估結果將直接關係到地震災區災民的安全問題和重建工作的投入。在汶川大地震發生後,住房與城鄉建設部啟動了建設系統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I級響應,對受損建築物和構築物進行初步鑒定、評估震害程度。這項建築評估工作,由上述三所學校的專家組完成。
地震區房屋建築按震後建築結構的破壞程度分為4個等級:可以使用、加固後使用、停止使用和立即拆除。根據三種不同的建築結構,專家組對每種建築結構的破壞進行了評估。
專家組還根據使用功能對建築進行震害統計,在包括學校建築、政府建築、商住建築、工廠建築、醫院建築和其他公共建築的六類建築中,地震後,學校建築只有43%達到「可以使用、加固後使用」,是六類建築中比例最低的。
專家組寫道,」從建築使用用途上來看,學校和工業建築的震害最嚴重。震區的學校建築主要以砌體結構為主,加上建築上的大開間、大門窗洞、外挑走廊,有時甚至無抗震構造措施,導致其抗震性能較差。鄉鎮的工業廠房多為砌體結構,規模不大而且多為人員較少的車間,因此其抗震設計的要求也很低,導致震害較為嚴重。政府機構多用框架結構,其震害最輕。其他類型建築的震害介於這兩類建築之間「。
在調查過程中,專家組發現,「嚴格按照1989版後抗震規範設計、並保證施工質量的建築,基本都保持較好的狀態」。在調查結論中,「避免在設計和施工環節出現不符合抗震規範的建築工程」被提出來。
專家組成員之一、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葉列平教授在另一篇同時期發表的論文 中指出,「汶川地震中,許多學校教學樓建築在很短時間內坍塌,表明這些建築的抗震魯棒性很低。都江堰聚源中學教學樓的結構形式在地震災區具有代表性。這類教學樓大多為磚混結構,縱牆承重、預製空心樓板,建築上採用大開間 、大開窗 、外挑走廊,抗震構造措施嚴重不足,如預製空心樓板無拉結 、無後澆疊合層,特別是進深梁處未設置構造柱。這次地震中,具有這兩個特點的教學樓,大多發生整體性倒塌,甚至是突然的粉碎性倒塌。」
在汶川大地震發生一個月後,《農村民宅抗震構造詳圖》通過建設部批准,汶川地震災區的重建工作中建築質量問題得到重視,一系列法規得到修訂。汶川大地震發生兩年後,旨在加強建築工程質量監督的《房屋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質量監督管理規定》正式施行。2009年,全國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 啟動,在三年時間裡,對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七度以上地震高烈度區、洪澇災害易發地區、山體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易發地區的城鄉中小學存在安全隱患的校舍進行抗震加固和遷移避險,提高防災能力。這項持續三年的全國工程累計投入中央和地方籌措資金達3000多億元。
針對全國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審計署在2012年完成了對工程的審計評估。審計結果表明,18個省及54個縣認真落實校安工程實施方案,資金使用和項目管理總體情況較好,沒有發現重大違法違規問題,但較大問題仍然存在。例如,有17個省存在部分民辦中小學校舍未進行排查鑒定問題,涉及校舍9483棟;18個省已鑒定為存在安全隱患的民辦中小學校舍中有超過一半未納入校安工程規劃,涉及校舍6727棟等等。
在心理學領域,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孫學禮教授等人對地震6個月後的地震極重災區(都江堰、 北川、 青川)災民進行了心理調查 ,調查顯示,「有 10.18%的災民達到了精神疾病的診斷標準,由於汶川地震受災群眾的人口基數大,存在問題的災民數量仍不容樂觀」。
因學校成為汶川大地震最脆弱的環節,北京師範大學伍新春教授等人對地震極重災區(省茂縣、汶川縣、都江堰市)的32名教育工作者進行訪談 ,調查結果和孫學禮等人的研究結果相補充。
汶川大地震發生後,中央財政分三個年度安排了專項資金支持汶川地震災區心理援助工作,衛生部制定了《地震災區心理援助項目技術實施方案》。但是,似乎國家層面的心理援助項目只持續到了地震後的第三年 ,此後沒有繼續的心理援助項目跟進。
最近出版的《南方人物周刊》的封面報道「5月12日里的十年」,從心理學的角度回顧了不同家庭所受到的心理影響,還有在當地做了十年心理救援的志願者,在治療其他人心理創傷的過程中,他們自己也在忍受著痛苦。汶川大地震的後續心理影響,仍然需要更多人的關注。
在地震預測與預警領域,汶川大地震讓中國的地震預測研究遭受到了「嚴重的挫折」,地震預測領域十分重要,但是十年來所發表的論文卻非常少,包括媒體報道在內只有不到兩百篇。我的理解是,這個領域仍然需要投入更多的工作來推進,但作為地震預測這個比較特殊的科學研究來說,它不同於生物學領域或者其他領域,只要投入的資金多就一定有可期的回報。
在地震預警領域,「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已啟動,預計在2018年年底完成項目建設。
一項研究是否會帶來政策的改變更多時候取決於政策制定者的判斷,這種判斷可能基於經濟性的衡量,也可能基於政府部門內部的博弈、外部壓力以及研究成果落地的可能性大小。
作為親歷3·11災難、玉樹地震和汶川大地震(後期加入)的前記者,很難避免不在中日的災後工作之間做比較。
日本的災後重建也面臨很多問題,福島的很多地區仍然不適合居民居住,但日本政府為了減少災後的經濟成本,上調了環境輻射標準,讓居民暴露在並沒有經過科學研究屬於安全範圍內的長期低輻射劑量下。曾經發生過地震的神戶,在重建過程中面臨如何安置獨居老人和商業區復興的問題。日本媒體長期關注地震後的種種問題,用最新的報道手段和科技手段不斷展示著存在的問題,反思和提問,「我們怎樣能做才能更好地減少下一次災難中的人員傷亡?我們做得到位么?」
汶川大地震十年,我們已經做了很多,但是,仍然遠遠不夠。
(註:題圖來自網路)
下為題外話:
對日本311災難發生後的反思感興趣的同學可以了解這些紀錄片:
緊急報告:東北關東大地震:2011[道蘭][NHK紀錄片]緊急報告:東北關東大地震_嗶哩嗶哩 (゜-゜)つロ 乾杯~-bilibili
福島核事故3年後 13萬避難者的選擇 NHK紀錄片:福島核事故3年後 13萬避難者的選擇 NHK紀錄片[諸神字幕組]_嗶哩嗶哩 (゜-゜)つロ 乾杯~-bilibili
最後的笑臉-入殮師筆下的東日本大地震:最後的笑臉-入殮師筆下的東日本大地震_嗶哩嗶哩 (゜-゜)つロ 乾杯~-bilibili
日本原子能政策秘史:[NHK]日本原子能政策秘史_嗶哩嗶哩 (゜-゜)つロ 乾杯~-bilibili
輻射污水:福島核電站隱藏的危機:【NHK-World】輻射污水:福島核電站隱藏的危機【熟肉】_嗶哩嗶哩 (゜-゜)つロ 乾杯~-bilibili
地震災區 心靈的軌跡 遺屬們的歲月:[地震災區 心靈的軌跡 遺屬們的歲月][諸神字幕組][NHK紀錄片]_嗶哩嗶哩 (゜-゜)つロ 乾杯~-bilibili
在核除污和避難的夾縫中-災區父親們的250天:【NHK】在核除污和避難的夾縫中-災區父親們的250天_嗶哩嗶哩 (゜-゜)つロ 乾杯~-bilibili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