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Visualizing and Understanding Convolutional Networks

Visualizing and Understanding Convolutional Networks

  • 推薦一篇比較好的blog: Visualizing Features from a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github-tensorFlow程序)
  • 關於Deconvolution一直存在一個疑惑,為什麼反卷積==卷積核作轉置後再進行卷積,關於這個問題一直沒有找到答案,發現quora的一個相關問題有點小討論,但也沒有完全解開謎底,糾結了好久這個問題,估計是個數學問題吧,直接接受吧
  • 下面是轉載的一篇關於DCNN的博客,寫的非常好

    原文地址:blog.csdn.net/hjimce/ar

    作者:hjimce

一、相關理論

本篇博文主要講解2014年ECCV上的一篇經典文獻:《Visualizing and Understanding Convolutional Networks》,可以說是CNN領域可視化理解的開山之作,這篇文獻告訴我們CNN的每一層到底學習到了什麼特徵,然後作者通過可視化進行調整網路,提高了精度。最近兩年深層的卷積神經網路,進展非常驚人,在計算機視覺方面,識別精度不斷的突破,CVPR上的關於CNN的文獻一大堆。然而很多學者都不明白,為什麼通過某種調參、改動網路結構等,精度會提高。可能某一天,我們搞CNN某個項目任務的時候,你調整了某個參數,結果精度飆升,但如果別人問你,為什麼這樣調參精度會飆升呢,你所設計的CNN到底學習到了什麼牛逼的特徵?

這篇文獻的目的,就是要通過特徵可視化,告訴我們如何通過可視化的角度,查看你的精度確實提高了,你設計CNN學習到的特徵確實比較牛逼。這篇文獻是經典必讀文獻,才發表了一年多,引用次數就已經達到了好幾百,學習這篇文獻,對於我們今後深入理解CNN,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總之這篇文章,牛逼哄哄。

二、利用反卷積實現特徵可視化

為了解釋卷積神經網路為什麼work,我們就需要解釋CNN的每一層學習到了什麼東西。為了理解網路中間的每一層,提取到特徵,paper通過反卷積的方法,進行可視化。反卷積網路可以看成是卷積網路的逆過程。反卷積網路在文獻《Adaptive deconvolutional networks for mid and high level feature learning》中被提出,是用於無監督學習的。然而本文的反卷積過程並不具備學習的能力,僅僅是用於可視化一個已經訓練好的卷積網路模型,沒有學習訓練的過程。

反卷積可視化以各層得到的特徵圖作為輸入,進行反卷積,得到反卷積結果,用以驗證顯示各層提取到的特徵圖。舉個例子:假如你想要查看Alexnet 的conv5提取到了什麼東西,我們就用conv5的特徵圖後面接一個反卷積網路,然後通過:反池化、反激活、反卷積,這樣的一個過程,把本來一張13*13大小的特徵圖(conv5大小為13*13),放大回去,最後得到一張與原始輸入圖片一樣大小的圖片(227*227)。

1、反池化過程

我們知道,池化是不可逆的過程,然而我們可以通過記錄池化過程中,最大激活值得坐標位置。然後在反池化的時候,只把池化過程中最大激活值所在的位置坐標的值激活,其它的值置為0,當然這個過程只是一種近似,因為我們在池化的過程中,除了最大值所在的位置,其它的值也是不為0的。剛好最近幾天看到文獻:《Stacked What-Where Auto-encoders》,裡面有個反卷積示意圖畫的比較好,所有就截下圖,用這篇文獻的示意圖進行講解:

以上面的圖片為例,上面的圖片中左邊表示pooling過程,右邊表示unpooling過程。假設我們pooling塊的大小是3*3,採用max pooling後,我們可以得到一個輸出神經元其激活值為9,pooling是一個下採樣的過程,本來是3*3大小,經過pooling後,就變成了1*1大小的圖片了。而upooling剛好與pooling過程相反,它是一個上採樣的過程,是pooling的一個反向運算,當我們由一個神經元要擴展到3*3個神經元的時候,我們需要藉助於pooling過程中,記錄下最大值所在的位置坐標(0,1),然後在unpooling過程的時候,就把(0,1)這個像素點的位置填上去,其它的神經元激活值全部為0。再來一個例子:

在max pooling的時候,我們不僅要得到最大值,同時還要記錄下最大值得坐標(-1,-1),然後再unpooling的時候,就直接把(-1-1)這個點的值填上去,其它的激活值全部為0。

2、反激活

我們在Alexnet中,relu函數是用於保證每層輸出的激活值都是正數,因此對於反向過程,我們同樣需要保證每層的特徵圖為正值,也就是說這個反激活過程和激活過程沒有什麼差別,都是直接採用relu函數。

3、反卷積

對於反卷積過程,採用卷積過程轉置後的濾波器(參數一樣,只不過把參數矩陣水平和垂直方向翻轉了一下),這一點我現在也不是很明白,估計要採用數學的相關理論進行證明。

最後可視化網路結構如下:

網路的整個過程,從右邊開始:輸入圖片-》卷積-》Relu-》最大池化-》得到結果特徵圖-》反池化-》Relu-》反卷積。到了這邊,可以說我們的演算法已經學習完畢了,其它部分是文獻要解釋理解CNN部分,可學可不學。

總的來說演算法主要有兩個關鍵點:1、反池化 2、反卷積,這兩個源碼的實現方法,需要好好理解。

三、理解可視化

特徵可視化:一旦我們的網路訓練完畢了,我們就可以進行可視化,查看學習到了什麼東西。但是要怎麼看?怎麼理解,又是一回事了。我們利用上面的反卷積網路,對每一層的特徵圖進行查看。

1、特徵可視化結果:

總的來說,通過CNN學習後,我們學習到的特徵,是具有辨別性的特徵,比如要我們區分人臉和狗頭,那麼通過CNN學習後,背景部位的激活度基本很少,我們通過可視化就可以看到我們提取到的特徵忽視了背景,而是把關鍵的信息給提取出來了。從layer 1、layer 2學習到的特徵基本上是顏色、邊緣等低層特徵;layer 3則開始稍微變得複雜,學習到的是紋理特徵,比如上面的一些網格紋理;layer 4學習到的則是比較有區別性的特徵,比如狗頭;layer 5學習到的則是完整的,具有辨別性關鍵特徵。

2、特徵學習的過程。

作者給我們顯示了,在網路訓練過程中,每一層學習到的特徵是怎麼變化的,上面每一整張圖片是網路的某一層特徵圖,然後每一行有8個小圖片,分別表示網路epochs次數為:1、2、5、10、20、30、40、64的特徵圖:

結果:(1)仔細看每一層,在迭代的過程中的變化,出現了sudden jumps;(2)從層與層之間做比較,我們可以看到,低層在訓練的過程中基本沒啥變化,比較容易收斂,高層的特徵學習則變化很大。這解釋了低層網路的從訓練開始,基本上沒有太大的變化,因為梯度彌散嘛。(3)從高層網路conv5的變化過程,我們可以看到,剛開始幾次的迭代,基本變化不是很大,但是到了40~50的迭代的時候,變化很大,因此我們以後在訓練網路的時候,不要著急看結果,看結果需要保證網路收斂。

3、圖像變換。

從文獻中的圖片5可視化結果,我們可以看到對於一張經過縮放、平移等操作的圖片來說:對網路的第一層影響比較大,到了後面幾層,基本上這些變換提取到的特徵沒什麼比較大的變化。

個人總結:我個人感覺學習這篇文獻的演算法,不在於可視化,而在於學習反卷積網路,如果懂得了反卷積網路,那麼在以後的文獻中,你會經常遇到這個演算法。大部分CNN結構中,如果網路的輸出是一整張圖片的話,那麼就需要使用到反卷積網路,比如圖片語義分割、圖片去模糊、可視化、圖片無監督學習、圖片深度估計,像這種網路的輸出是一整張圖片的任務,很多都有相關的文獻,而且都是利用了反卷積網路,取得了牛逼哄哄的結果。所以我覺得我學習這篇文獻,更大的意義在於學習反卷積網路。

參考文獻:

1、《Visualizing and Understanding Convolutional Networks》

2、《Adaptive deconvolutional networks for mid and high level feature learning》

3、《Stacked What-Where Auto-encoders》


推薦閱讀:

無比奇妙的3D投影,與峽谷洞穴的完美結合
繼續討論:關於盜車和無鑰匙進入系統
怎麼看待樂視這次的eui升級?
科技界的大牛品牌有哪些值得借鑒的地方?
未來出行的終局

TAG: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