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的集體人格

同理心的集體人格

來自專欄 堅持365天金句+故事的輸出

HI,大家好。今天聊聊「同理心」的集體人格。

昨天我們概括了「同理心」的情緒和潛意識,今天概括第三個重點,集體人格。

三、集體人格

3.1集體就是一堆角色

我們從小的教育就是角色化的教育,角色化的教育目的是什麼?就是讓你教育成我需要的角色。就像我們公司要經常做培訓一樣,培訓你成我需要的那個角色。當我們生活的環境,接受相同的觀念,我們就變成了一個集體,鑽進了一個同質化的殼裡,形成一種集體人格。就像寄居蟹一樣,原本裡面的蟹死了,自然就會有另外一隻蟹住進這個殼裡面,相同的殼,裡面是哪個蟹並不重要,我們的想法是什麼不重要,鑽進殼裡,我們會同質化。

3.2集體人格怎麼樣形成的

說一個小狗怎麼樣被被訓練到墊子上尿尿的故事:

3.21你要先確定目標。比如你要確定這次的培訓的目的是什麼。就像我們給狗狗確定一個只能在墊子上尿尿,不能在其他地方尿尿的目標。

3.22建立恐懼邊際線。要讓狗狗知道,做沒有被希望的事,就要被呵斥,甚至是懲罰。這時候狗狗會建立恐懼邊際線,知道自己的什麼行為會被懲罰。

3.23放入清晰的規則。正確的動作只有一個,那就是尿在墊子上。

3.24給予獎勵。讓它產生依賴,尿在墊子上就有獎勵,聽話的孩子有糖吃。

3.25不斷重複。重複是動作的關鍵。重複還可以樹立榜樣,小狗才會產生角色化的行為,尿尿只是尿在墊子上。

那我們為什麼要訓練一隻小狗?因為要方便我們的管理。我們從小的受的教育和培訓都是為了方便管理。

教育是按照人類對社會的美好期望來教育我們的,換句話說,教育是理想化的。如果人本來就是這個樣子,那就根本不需要教育。一個人要是沒有被教育過,他是懶惰的,是沒有羞恥心的。所以,說教育是反人性的。要求狗狗尿尿要尿在墊子上,也是違反狗性的。所以一個人接受的教育越多,他就越理想化,就是我們常說的不接地氣。

3.3怎麼樣看待角色化

一個人只有在壓力足夠的情況下,才會角色化行事。就像在公司上班,有制度的壓力,人的壓力,才會角色化行事。回到家裡,壓力不到位,自然不會按照我們的角色化預期來行事。

在這裡我們要理解別人,對方憑什麼要按照我們自己的預期去行事?除非你能給他足夠的壓力,有壓力才會角色化,但是如果你又想和一個人擁有輕鬆愜意的關係,為什麼又要給人那麼大的壓力,讓他按照你的預期去行事?壓力不是你給的,看他自己願不願意有這種壓力,你給的,也就不會有愜意的關係。

就像一些職場精英,在公司里可以如魚得水,和親密的人關係卻一塌糊塗,因為在職場的時候每個人都可以按照制度、按照他的預期去行事,但是在家裡的時候,對家人的預期就是你應該怎麼怎麼樣,你不能這樣不能那樣,所以,自然處理不好這種關係。

人是因為壓力和教育才變成角色,角色聚集在一起就是集體。角色化生存是我們真實的生存處境,但是只有去角色化的認識、溝通,我們才能得到真正的情感。就像我們常說的知心朋友,就是能讓他放下種種的殼去交流。想找到真心朋友,那就放棄對人的理想化、角色化預期,別給人壓力,讓大家輕鬆愜意的相處。不要覺得別人應該怎麼樣做,「去角色化」分析一個人。

好,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這個「同理心」是教我們怎麼判斷事情,怎麼識人等等等,你理解了以後,可以用在你的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對你會有所幫助的。接下來的分享我就仔細聊聊「同理心」的「情緒」、「潛意識」、「集體人格」。明天見。


推薦閱讀:

《人民的民義》中的「孫連城」不作為的表現?
一個人的口頭禪能暴露一個人的性格嗎?
為什麼要學習心理學?
10個常見的心理學效應——異樣行為背後的邏輯真相

TAG:心理學 | 同理心 | 人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