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大白話說說涉及百萬億的資管新規對你我的影響

大白話說說涉及百萬億的資管新規對你我的影響

百萬億資管行業新規正式下發,不僅影響整個金融市場格局,可能對短期股市、債市都有影響,對我們這些買金融理財產品的同學們,影響更大,直接關係著錢袋子。

「聰明投資者」就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看這個新規會有哪些具體實在的影響。

一,就是打破剛兌!你的穩定感下降了。

這一條群眾意見最大。買的沒有賣的精,在產品合同里,金融機構把自己的權利最大化,把義務和責任撇得乾淨,說些大而空的廢話義務。

以前,投資者還可以一哭二鬧三上吊,用「還我血汗錢」的橫幅,講法講不過你,那就比誰不講理,會哭的孩子有奶喝。

今後,金融機構可以兩手一攤,沒辦法,因為政策不允許嘛。

因為今天下發的這條新規明確規定:

金融機構開展資產管理業務時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出現兌付困難時,金融機構不得以任何形式墊資兌付。

啥是資產管理業務呢?新規明確規定:

包括銀行非保本理財產品,資金信託,證券公司、證券公司子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基金管理子公司、期貨公司、期貨公司子公司、保險資產管理機構、金融資產投資公司發行的資產管理產品等。

反正,就是你能買的金融產品,除了私募機構發行的私募、資產證券化業務、養老金產品,其他都歸這個新規管。

當然,私募不是不管,而是按照私募的辦法來管,私募規則沒管到的地方,也按這個辦法來。

新規還說了,不是金融機構發行的資產管理產品,都是違法的。

有些金融機構未來做業務,偷偷承諾你保本保收益行不行?新規強化了外部審計機構的審計責任。

新規還說,鼓勵舉報,舉報有獎。

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金融機構存在剛性兌付行為的,可以向金融管理部門舉報,查證屬實且舉報內容未被相關部門掌握的,給予適當獎勵。

如果你還有不同意見,想討價還價,先看看新規的規格就明白了。

這份資管新規是央行主導規則起草,經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討論,並由中央會議審議通過。

這麼高規格的新規,信號很明確:新規執行不打折!

這個條款可能會對不少公募保本基金帶來影響。

根據測算,截止2018年3月31日,存量的保本基金剩餘1461億元,這部分基金面臨到期轉型問題。

二,強調統一管理,你的安全感增強了。

統一管理體現在幾個方面,:

1,以前各類金融機構歸不同部門管,有的業務有的機構可以做,有的業務有的機構不能做,能做的機構就幫不能做的機構接單,所謂的通道業務,就是我幫你接單,實際上是你在做。

金融機構把你的錢接來接去,轉來轉去,連國家都搞不清楚這些錢是怎麼兜兜轉轉的,你哪裡真的了解。

還有些金融機構搞個資金池,3個月期的,5個月期的,1年期的,資金都裝在一個池子里,統一滾動,別說投資者搞不清楚哪個資金是續哪個產品的,管理人到最後自己都搞不清楚了。

之前有幾個基金公司子公司,出過類似的問題,看了一下過程,真坑爹啊。

現在,新規是這麼說的:將嵌套層級限制為一層,禁止開展多層嵌套和通道業務。

同樣的管理規則,轉來轉去沒啥價值和必要了,嚴禁資金池,也更安全!

對了,說個題外話,按照新規,資產管理產品可以再投資一層資產管理產品,但所投資的資產管理產品不得再投資公募證券投資基金以外的資產管理產品。

這個對私募可不是好消息,銀行資管產品委外,只能給公募基金。

不過,新規也給私募留了一個口,就是可以做投資顧問,「投資顧問提供投資建議指導委託機構操作。」

2,產品類型更清晰,你知道自己買的到底是啥了。

80%以上資產投資股票的,都叫股票基金;80%投資債券的,是債券基金,80%投商品的,就是商品基金,哪個比例都不到的,就是混合產品。

現在,公募基金說的很清楚,券商集合理財和銀行理財說的比較含糊。

今後,不會說啥也不告訴你,就是寬泛的銀行理財產品,那不行,到底是股票類的,還是債券類的,都要明明白白說清楚。

但公募基金有個問題,以前混合型基金的持股比例很多都在0到95%之間波動。

根據銀河證券胡立峰的測算,目前1174隻混合基金需要整改,其中852隻混合基金需要把股票倉位比例下降到80%以下,322隻混合基金需要把債券倉位下降到80%以下。

3,槓桿不能隨便加了。以前股市瘋狂的時候,1:3的配資都隨處可見,那不行。

新規規定:

每隻開放式公募產品的總資產不得超過該產品凈資產的140%,每隻封閉式公募產品、每隻私募產品的總資產不得超過該產品凈資產的200%。

分級私募產品的總資產不得超過該產品凈資產的140%。固定收益類產品的分級比例不得超過3:1,權益類產品的分級比例不得超過1:1,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產品、混合類產品的分級比例不得超過2:1。

發行分級資產管理產品的金融機構應當對該資產管理產品進行自主管理,不得轉委託給劣後級投資者。

簡單說,銀行發了一個分級基金,你不能把槓桿的那部分委託給券商去做。有本事發行,你就自己承擔管理責任。

4,你買的產品,它所在的機構比以前更安全了,但很多產品可能會提高門檻。

比如,新規規定,不能通過為單一融資項目設立多隻資產管理產品的方式,變相突破投資人數限制或者其他監管要求。

還記得吧,因為私募產品的人數上限不能超過200人,很多公司為了參與一個項目融資,發行1號、2號、3號……

按照這個新規,以後應該是做不了。怎麼辦呢?估計以後項目預期收益高的產品,在市場狂熱的時候,額度有限,提高門檻,更有錢的人才能參與。

公募沒有人數限制,但新規又做了資金限制。

新規規定,同一金融機構發行多隻資產管理產品投資同一資產的,多隻資產管理產品投資該資產的資金總規模合計不得超過300億元。

不過,看起來,這個上限還是比較高的,考慮業務發展空間。

金融機構不得將資產管理產品資金直接投資於商業銀行信貸資產。商業銀行信貸資產受(收)益權的投資限制由金融管理部門另行制定。

5, 限制金融產品凈值用障眼法。

資管新規規定,資產管理產品鼓勵使用市值計量。符合一些條件的,可按照企業會計準則以攤余成本進行計量。

嗯,買過新三板產品的同學都知道,成本法有時候就是一個大坑。

產品都快到期了,產品所投資的公司根本賣不掉,想賣掉就得砸鍋賣鐵地降價賣。

你看著它的凈值好像沒有虧,到期的時候,要麼它說,延期吧,凈值繼續不難看,但是你說不能延期,就要兌現,那行,今天看著還是1塊錢的產品,明天給你就是7毛錢。

這次新規對攤余成本法也做了限制規定。

當以攤余成本計量已不能真實公允反映金融資產凈值時,託管機構應當督促金融機構調整會計核算和估值方法。

金融機構前期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的加權平均價格與資產管理產品實際兌付時金融資產的價值的偏離度不得達到5%或以上,如果偏離5%或以上的產品數超過所發行產品總數的5%,金融機構不得再發行以攤余成本計量金融資產的資產管理產品。

不能不說,站在投資者的角度,這個新規真的挺好的。

當然,還有一些風險管理的指標,金融機構自己研究吧,對金融機構的約束,就是對投資者的安全保障,對我們這些投資者來說,都算是好消息。

三,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要下降了。

對於喜歡高收益銀行理財的投資者來說,限制多了,收益就會受影響。

比如,根據新規,公募產品主要投資標準化債權類資產以及上市交易的股票,可以投資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除另有規定外,不得投資未上市企業股權。

這個可能是銀行最關心的問題,非標產品是最大的收益來源之一。

這次新規對標準化債券類資產大概設了一些標準,比如等分化、在經國務院同意設立的交易市場交易等等。但具體標準,還需要等著另外出新規。

還有就是,你以後買不到15天、30天封閉期的理財產品了,新規規定,封閉式資產管理產品期限不得低於90天。

四,私募產品門檻定得很高。

這裡說的不是私募機構的私募產品啊,前面說了,私募機構的私募產品參照私募有關規定。這裡說的是銀行、券商、基金等等機構發行的私募產品。

本次資管新規規定,個人要滿足這個條件,才能買:

具有2年以上投資經歷,且滿足以下條件之一:家庭金融凈資產不低於300萬元,家庭金融資產不低於500萬元,或者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於40萬元。

合格投資者投資於單只固定收益類產品的金額不低於30萬元,投資於單只混合類產品的金額不低於40萬元,投資於單只權益類產品、單只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產品的金額不低於100萬元。

投資者不得使用貸款、發行債券等籌集的非自有資金投資資產管理產品。

金融機構不得通過拆分資產管理產品的方式,向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擔能力低於產品風險等級的投資者銷售資產管理產品。

五,信息披露要求更高了。

新規規定,開放式產品按照開放頻率披露,封閉式產品至少每周披露一次。

具體要披露哪些,也說得很具體。嗯,說實話,很多產品超級不厚道,發行完就不見蹤影了,給你一個成本攤余法的虛高凈值,啥也沒有,管理人買了一堆爛東西,可能到產品清盤或者延期,你也搞不清楚它在幹嘛。

這樣的事情,還真遇到不少,希望新規出台之後,好好治治那些壞傢伙。

六,老產品的過渡期到2020年底

很多人擔心,新規出來之後,自己的老產品怎麼辦?

新規說了,按照「新老劃斷」原則設置過渡期。過渡期設置為「自《意見》發布之日起至2020年底」,相比徵求意見稿而言,延長了一年半的時間。

還有很多,打字太累,直接發新規劃重點給你看吧,詳見二條。

小彩蛋:

上次小酒吧里聊到一位非常知名的天使投資人對比分析了騰訊和阿里的核心戰略,他認為現在互聯網+教育有很多的投資機會,點擊收聽他的邏輯及具體投資案例~

?

?

更多精彩都在「聰明投資者」價值場。點擊進入看看吧~

?

?

聲明:凡註明「聰明投資者」的作品,版權均屬聰明投資者。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違者必究。所有文章旨在記錄和傳遞信息,不代表「聰明投資者」贊同或反對其觀點。

?????


推薦閱讀:

資管新規還未正式落地 銀行已感不妙:存款消失不少
四大AMC集體悶聲發大財,「好日子」到何時?
5月2號財經閱讀 資管新規之風月寶鑒
重磅突發!互聯網資管從此划上句號!

TAG:資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