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設計&公司_目標&任務

用戶&設計&公司_目標&任務

來自專欄 交互知識小結

最近和好友一起開設了學習小組,把自己學的東西教給對方,發現了「學習→備課→總結→寫文章」是個寫文章的好的素材來源。最近也是臨近畢業,加上公司的事情和自己的學習等太忙,沒什麼時間去總結網上的最新文章,只能把備課內容轉到專欄里了,發現很多內容可以總結。閑話少說,開始正題。


用戶喜歡什麼樣的產品?

能幫用戶完成任務的產品、能高效處理的產品、能愉快使用的產品

如何做出一個讓用戶喜歡的產品呢?

明確用戶,誰主要使用你的產品(who)

範圍越小、特點越鮮明,試想一下,你專門給一個人設計的產品是不是比給一群人設計的產品更有針對性?所以,我們在選擇用戶時,一定要選擇某一類有共同特點的、共同需求的用戶。

明確場景,用戶會在哪些場景中使用你的產品(where)

不同的場景下,用戶使用產品的心態是不同的,會對用戶造成很大的影響。比如你在擁擠嘈雜的公交車上和在家中沙發上聊微信的心情肯定是不一樣的。這裡舉的例子可能不太合適,但意思大家應該可以體會。

明確目的,用戶為什麼會使用你的產品(why)

用戶使用一個產品都是有自己的動機的,用來幫自己完成某件事情、用來消遣時間、或者因為好奇。這一點是本文打算著重講解的,所以在文章後半部分會詳細介紹。

明確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用戶在使用的過程中會遇到哪些意外情況,如何應對(when)

意外常常不可避免的發生,在設計產品時往往要考慮周全如何應對那些情況才能給用戶帶來好的體驗,而這個時候也是最容易增進產品和用戶感情的節點。舉個例子,你用了大半天的時間用電腦處理完了一個複雜的數據報表,正打算保存,突然,系統崩潰了……你那時是不是很崩潰!簡直氣的跺腳啊!!然後絕望地重啟電腦後卻發現那個軟體早已經自動給你備份好了,你是不是很感動?「患難見真情啊」

明確如何使用,針對不同的用戶,交互方式應該如何設計,初級用戶和專家用戶間如何平衡(how)

對於新用戶,當然他們希望的是產品能夠越快上手越好,最好就是一看就會,然後主要用一些固定的簡單的功能,對產品的不熟悉,可能會犯很多較低端的錯誤。但是對於專家用戶來說,由於他們對專業知識非常的精通,他們可能會對產品的容忍度可能會加大,因為他們對相關技術太了解了,對產品也是瞭若指掌,他們在意的可能更多是一些高級的功能,然而專家用戶的數量是較少數的。這裡只是帶一下,以後會詳細的講解。

總結來看就是用戶5W法則,雖然最後一個W有點牽強

滿足用戶就可以設計出好的產品了嗎?

怎麼說呢,越滿足用戶需求的產品肯定是越受歡迎的產品,但是不一定是一個成功的、能夠長存的產品。就像人一樣,你再受歡迎,也得有飯吃啊?不然早就餓死了,產品也是一樣。公司要把一個產品從無到有製作出來會花費大量的時間、金錢,可是公司為什麼要做這個產品呢?為人民服務?那誰為公司服務呢……公司做一個產品一定是要實現某種商業目標的。比如可以給公司帶來什麼新的商機,帶來更多的收入。目前很多公司靠著廣告位、銷售數據、吸引商家入駐收取手續費什麼的來掙錢,可是這些好多都是用戶不想要的。

所以,實現用戶和公司的平衡是至關重要的,把控好了,自然產品就成功了一大半。


上面一部分主要是對產品有一個基本的認知,接下來介紹一下用戶與產品的「對接」或者說「聯繫紐帶」。

一個成功的、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產品一定要滿足三方面的需求,即設計、管理和技術。

設計為什麼很重要?這裡先介紹3種模型,如標題所示,「心理模型」、「呈現模型」和「實現模型」。那麼這些模型具體都指的是什麼呢?

「心理模型」指的是用戶心中所認為的產品概念或形態。

比如你去電影院看電影,你認為的看電影肯定是去像真實看到的事情那樣,在你的眼前發生,要是能身臨其境就更好了。你絕對不會想的是,我要去電影院看由每幀24張圖連續播放的多幀動態畫面的集合。

「實現模型」指的是技術人員心中的概念或任務。

技術人員是真正要去把產品做出來的人,當他們拿到這個需求後,首先想到的是要用是么技術去實現什麼效果,然後難度如何,開發要多長時間等。就像可能你站在骨科醫師的眼前不過就是一個會動的骨頭架子。開個玩笑。

「呈現模型」則是設計師的模型產物了。

設計師就像是技術人員與用戶間的過渡角色,如同一個翻譯。當翻譯的東西越接近用戶心中所想的模型,這個產品也就越容易懂。

看了上面的3種模型,你應該就知道為什麼設計很重要了。

技術重要這是肯定的,畢竟密碼解鎖和刷臉解鎖給用戶帶來的體驗是不一樣的。

管理即上文中的公司,就像產品的糧食,是產品發展與生存的關鍵。

所以綜上所訴,大家應該對產品有了更深的理解。


最後一個部分,也是最關鍵的部分,那就是文章最開始說的目標。

在設計產品時,設計師往往容易太關注任務和細節,任務是什麼呢?就像是一個任務的所有流程展現。

你可能會想把每個任務都設計好了,堆積起來,整體不也很好嗎?這有一個前提,那就是你的任務確實的目標任務。可能有點繞,舉個例子解釋一下。你在做雕塑,打算雕刻一個人,然後你雕刻出了一個完美的人腿、人身、人頭等,然後最後卻做了一個猩猩的手臂和它們組合在一起,即使你的猩猩手臂雕刻的再完美,那總體還是一個人的雕塑嗎?

目標是幾乎不變的,但是任務卻會隨著技術發展發生巨大的變化。

舉個例子,古代你從A城到B城,可能考慮會選擇騎馬還是做馬車,騎什麼樣的馬?做什麼樣的車?但是現在你從同樣的A地到B地,想的就是是坐動車還是坐飛機。

同樣的A到B,地理坐標不變,但是達到目的的方式卻差別甚大。

但是把握住用戶目標是非常難的,因為沒有具體的依據去判斷,只能靠設計師或研究人員去分析,探究。量化的調查很難與用戶的目標聯繫在一起,但分析出的結果往往存在太多的主觀因素影響,沒有衡量對錯的依據,只能去不斷試驗改善。


推薦閱讀:

痛心!知乎前端攻城獅的腦殼受到嚴重傷害!
陳亮:不找到用戶痛點,怎麼找到你的盈利點呢
讀書篇(3)「術」:用戶體驗要素
給從事UX的你的一份書單

TAG:交互設計 | 設計 | 用戶體驗設計 |